10.1 主要结论

10.1 主要结论

主要研究硫酸钠、氯化钠与冻融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劣化损伤的变化规律,进行宏观试验并结合微观试验探讨混凝土的劣化损伤机理,分析硫酸钠浓度、氯化钠浓度、粉煤灰掺量、硅灰掺量、引气剂掺量、水胶比对硫酸盐-冻融耦合作用下和氯盐-冻融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交互叠加效应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同一水胶比情况下,粉煤灰的掺加会使试件的28d抗压强度有所降低;控制硅灰掺量在11%以内,掺量越大,试件的28d抗压强度越高;掺加引气剂的试件的28d抗压强度明显降低。

(2)干湿循环作用下,水胶比越小,试件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越好;粉煤灰和硅灰的掺入能使试件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有明显提升;引气剂掺量加大,其抗压强度耐蚀系数随之下降。

(3)试件在不同浓度的Na2SO4中进行冻融试验时,硫酸盐与冻融有交互效应,其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变化幅度较大,10%浓度的Na2SO4会对混凝土造成更严重的损伤。10%浓度的Na2SO4不仅会有化学侵蚀损坏,同时还会伴随盐结晶物理损坏。

(4)同一溶液中冻融时,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和硅灰可改增加混凝土的致密程度,阻塞硫酸根离子在试件内流通,延缓混凝土的膨胀破坏,增加了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

(5)不同含气量的混凝土在同一溶液中冻融时,由于气泡孔增多,填充试件内部孔隙,缓解孔隙中的冻胀压和渗透压,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

(6)水胶比不同的试件在同一溶液中冻融时,水胶比为0.33的试件抗盐冻性能好于水胶比为0.38的。水胶比增大,试件内部孔隙率增大,密实性减小,渗透性增强,硫酸钠溶液容易渗透到试件内部孔隙,导致抗盐冻性减弱。

(7)在NaCl溶液浓度为10%和清水中,粉煤灰单掺量为10%均提高了电通量值,单掺量为15%和25%时降低混凝土电通量,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硅灰的单独加入使电通量值降低幅度较大,在清水中三种掺量的硅灰均使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由“低”的水平过渡为“非常低”的水平。

(8)50次冻融循环作用下,粉煤量为10%的电通量比基准组电通量提高幅度较大,掺量为15%的粉煤灰可以降低电通量。硅灰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氯离子电通量,且掺量越多对其改善效果越明显。

(9)混凝土的电通量值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逐渐降低,在清水中随着硅灰单掺量的增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电通量值。

(10)掺入不同量的粉煤灰能降低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硅灰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降低效果比较明显,且存在一个极值,当硅灰单掺量超过极值时对降低氯离子扩散系数没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