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Na2SO4浓度对粉煤灰组试件的影响
图5-2至图5-4是水胶比为0.33的FA10、FA15、FA25组混凝土试件在清水中以及5%、10%浓度的硫酸钠中冻融175次循环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变化情况。从图5-2(1)得出,粉煤灰掺量为10%的试件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钠溶液中经过175次冻融循环后,其相对动弹性模量较冻融之前分别减少4.3%、0.4%、1.1%。冻融175次循环结束后,试件在5%和10%浓度的Na2SO4溶液中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幅度接近,始终高于清水中的。从图5-2(2)得出,粉煤灰掺量为10%的混凝土试件冻融之前的质量,与经过175次冻融循环后的质量相比,质量损失率分别提高0.21%、减少0.2%、减少0.1%。随着冻融龄期的持续,试件在5%浓度的Na2SO4中冻融时,其质量一直在增加;而清水中的试件在冻融50次后,其质量损失率保持稳定,但损失一直最大;在10%浓度的Na2SO4中冻融时,其质量损失率一直低于清水中的。
图5-2 FA10组试件在不同浓度Na2SO4溶液中的变化情况
可见,冻融达到175次循环时,5%和10%浓度的Na2SO4对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影响不大,但在清水中冻融时,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降低幅度较大,抗冻性最差。对于FA10组而言,经过175次冻融得出,5%浓度的硫酸钠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起促进作用。
从图5-3(1)得出,粉煤灰掺量为15%的混凝土在清水中以及5%、10%浓度的硫酸钠溶液中经过175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较冻融之前分别减少9.1%、减少8%、提高3%。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在10%浓度Na2SO4中冻融的混凝土较冻融之前一直处在增加趋势,而清水和5%浓度中的一直在降低。从图5-3(2)得出,粉煤灰掺量为15%的试件冻融之前的质量,与经过175次冻融后的质量相比,质量损失率分别提高0.2%、减少0.31%、不变。试件在5%和10%浓度的Na2SO4溶液中冻融25次时,其质量出现小幅度的增长,冻融50次后,质量损失趋于平衡。冻融结束后,在5%浓度的Na2SO4中冻融时试件的质量一直在增加,而试件在清水中冻融50次后,其质量损失率保持稳定,但损失最大。
图5-3 FA15组试件在不同浓度Na2SO4溶液中的变化情况
可见,粉煤灰掺量为15%的试件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钠中冻融达175次循环后,清水和5%浓度的Na2SO4对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但对质量损失的影响不大,10%浓度的硫酸钠中冻融时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一直在增加,而质量损失基本不变。试件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钠中冻融时,对混凝土造成不同水平的损伤。
从图5-4(1)得出,粉煤灰掺量为25%的混凝土在清水中以及5%、10%浓度的硫酸钠溶液中经过175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较冻融之前分别提高3.2%、提高5.5%、减少3.8%。随着冻融龄期的增加,试件在清水中和5%浓度的Na2SO4中冻融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较初始值一直在增加,10%浓度的Na2SO4中冻融时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的下降幅度最大。从图5-4(2)得出,粉煤灰掺量25%的试件冻融之前的质量,与经过175次冻融循环后相比,质量损失率分别提高1.27%、减少0.21%、不变。随着冻融龄期的持续,在清水中冻融的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也一直在增大,而5%浓度Na2SO4中的混凝土试件在冻融25次后,其质量损失一直保持不变,损失最小。
图5-4 FA25组试件在不同浓度Na2SO4溶液中的变化情况
可见,粉煤灰掺量为25%的混凝土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钠中冻融达175次后,5%和10%浓度的硫酸钠对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造成的影响较大,但对质量损失的变化影响不大;而清水中冻融的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幅度不大,但却有较大的质量损失。因此试件在5%浓度的Na2SO4中冻融时损伤程度最小,表现出的抗盐冻性最好。通过对FA10、FA15、FA25三组试件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钠中冻融175次循环分析可知,不同掺量的粉煤灰混凝土在5%浓度的硫酸钠中冻融175次后的抗冻性好于清水中和10%浓度的,试件在5%浓度的硫酸钠中冻融时表现出的抗冻性明显好于其他两组。主要由于硫酸钠钠溶液的冰点比水低以及随着硫酸钠浓度的提高,析出的结晶增多,膨胀压增大,因此在10%浓度的硫酸钠不利于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