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主体,行于主体

知主体,行于主体

龙场悟道之时,阳明先生同时感悟出了如何构建人的主体性的“秘籍”,这就是“知行合一”。天理良知人皆有之,是人的“先天之知”。但是天理良知要成为主宰,成为自觉自发的道德主体,需要后天的修身修行,需要培养“后天之知”。

后天之知怎么培养呢?首先要“去人欲,存天理”,把自己内心里的私欲杂念去除,把良知良能培养壮大起来。如何“去人欲,存天理”呢?所需要的功夫也是静动结合,静知和动知结合。静默澄坐、省察克治,是静知功夫,是“去人欲,存天理”“明心见性”的功夫。其次要把知转化为行动,需要培养动知的能力,就是在任何动态的环境下,瞬间连接本体和主体,找到两者之间的“良知”对应性,让“此花和我心一时分明起来”,是一种“明德至善”的功夫。

这种动知,主要是日常动修,在日常生活和事物中,培养自己随时由动入静、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久之,在事事物物中洞察内在的“良知”关联性,让自己的内心光明起来,随物感应,无所不通。至于如何行于主体,也在一个字——“明”,在事事物物上关联内外、连接本体与主体之间的共同性,让自己的内心光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