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起动系统

二、起动系统

1.组成

汽车的起动系统是由蓄电池、点火开关、启动安全开关、电磁开关、启动机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如图8-1所示。

img

图8-1 启动系统的组成

2.点火开关

汽车的点火开关装在转向柱上,通常有五个挡位,如图8-2所示。

(1)锁止(LOCK):钥匙在此位置才可拔出并锁住转向盘,以防汽车无钥匙被移动。

(2)关闭(OFF):钥匙在此位置全车电路不通,但转向盘可以转动。

(3)附件(ACC):钥匙在此位置汽车附属电器的电路接通,如点烟器、收音机等,但点火系统不通。

(4)运转(ON):钥匙在此位置时点火系统及汽车各电器均接通,一般汽车行驶时均在此位置。

(5)启动(START):由运转位置顺时针方向扭转钥匙即为启动位置,手放松时,钥匙又可回到运转位置。在启动位置,点火系统及起动系统均接通以启动发动机。

img

图8-2 点火开关

3.启动安全开关

启动安全开关是一种常开开关,以防止变速器不在空挡或发动机在运转中,使启动系统产生作用发生危险或损坏齿轮的安全装置。

使用自动变速器的汽车,都安装有启动安全开关,只有选择杆在空挡N或驻车挡P位置,启动线路才能接通;使用手动变速器的汽车,踏下离合器时,离合器启动开关接通时,离合器启动继电器线圈通电,接点闭合,使启动线路接通。

4.传统型启动机

启动机(俗称启动马达)是启动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传动机构和电磁开关三个部分组成,如图8-3所示。它可以利用启动机小齿轮与发动机飞轮啮合,以带动发动机使其能发动;同时当发动机发动后,小齿轮与飞轮立刻分离,使启动机免受损伤。

img

图8-3 启动机结构图

(1)直流电机

普通传统型起动机直流电机包括外壳与磁极、电枢、电刷、换向器端盖与驱动端盖等。

①启动机的外壳与磁极

启动机的外壳与磁极,包括外壳、磁极、磁场线圈等。外壳为软钢制的圆筒,作为磁力线的回路。磁极也是由软钢制成,与外壳精密配合,以螺栓锁在外壳上,通常使用四磁极。磁场线圈以扁铜条与绝缘纸绕成,通常使用四磁场线圈,如图8-4所示。

img

图8-4 启动机的外壳与磁极结构

②电枢

启动机电枢包括轴、软铁片叠合成的铁芯、换向器及电枢线圈,如图8-5所示。电枢轴上开有直槽或螺旋槽,供小齿轮移动用。铁芯的软铁片表面上涂有绝缘油,可以防止产生涡电流而发热。电枢线圈绕在铁芯上,每一槽中只有两条,以绝缘纸包扎。

换向器的构造如图8-6所示,使用铜片以V型切槽嵌入绝缘套中,每一铜片间以云母绝缘片隔开,云母片较铜片低0.5~0.8mm。

img

图8-5 电枢的结构

img

图8-6 换向器的结构

③电刷

启动机因需通过很大电流,因此电刷必须用含铜较多、含石墨较少的材料制成,以减少电阻阻值,因一般呈铜色,故俗称铜刷,也有称为炭刷。

④换向器端盖

换向器端盖包括盖板、轴承、电刷座、电刷弹簧、弹簧架等构件。

⑤驱动端盖

形状因启动机形式而异,通常以铸铁制成,中央装置铜套轴承。

(2)电磁开关

电磁开关的构造如图8-7所示,由吸入线圈、吸住线圈、柱塞、弹簧及接点等组成。

img

图8-7 电磁开关的结构

电磁开关的工作过程:启动发动机时,接通总开关,按下启动按钮,吸入线圈和吸住线圈的电路被接通,其电流通路为:蓄电池正极→主接线柱→电流表→总开关→启动按钮→接线柱→吸入线圈→主接线柱→电动机吸住线圈→搭铁→蓄电池负极。发动机启动后,在松开启动按钮的瞬间,吸入线圈和吸住线圈是串联关系,两线圈所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反,互相抵消,于是活动铁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回位,使驱动齿轮退出啮合,接触盘在其右端小弹簧的作用下脱离接触,主开关断开,切断了启动机的主电路,启动机停止运转。

(3)传动机构

启动机的传动机构在启动发动机时,自动使启动机小齿轮与飞轮啮合,在发动机启动后,能使起动机小齿轮自动与飞轮分离或自行空转,才不致因启动机高速运转而损坏。启动机小齿轮齿数与飞轮环齿数比为1∶15~1∶20,即传动比为15~20。传动机构的种类主要有电磁拨动齿轮型(如图8-8所示)和齿轮惯性移动型两类。

img

图8-8 电磁拨动齿轮型启动机的结构

①电磁拨动齿轮型的工作过程

接通启动开关启动发动机时,驱动齿轮靠杠杆机构的作用沿电枢轴移出,与飞轮环齿啮合,使发动机启动;发动机启动后,切断启动开关,外力的作用消除后,驱动齿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退回,脱离与飞轮环齿的啮合。为了防止超速,必须要有超速保护装置。

超速保护装置又称为单向离合器,它的作用是只能起动机驱动发动机,发动机不能驱动启动机。摇转发动机时单向离合器锁住成为一体,启动机能驱动发动机,发动机一经启动后,转速比启动机快,单向离合器自动分离,小齿轮在启动机轴上空转,以防止启动机电枢被发动机带动快速转动而损坏。

滚柱式单向离合器的外壳与空心轴制成一体,电枢转动时,电枢轴上的螺旋齿驱动空心轴与离合器外壳,外壳的内部开有五条斜沟,放置弹簧及滚柱(或滚珠)为主动件,小齿轮与单向离合器的内圈制成一体为被动件。启动时动力传递顺序为电枢轴→空心轴→离合器外壳→离合器内圈→小齿轮。发动机发动后,小齿轮转速大于电枢轴转速,小齿轮为主动件,滚柱移到斜沟较宽处,离合器分离,只有小齿轮空转,动力不会传到电枢轴,如图8-9所示。

img

图8-9 滚柱式单向离合器工作过程

②齿轮惯性移动型的工作过程

利用惯性使小齿轮移动的传动机构称为惯性传动机构。启动时因小齿轮配重关系,电枢轴转,小齿轮不转,因此小齿轮会在电枢轴上前进,与飞轮啮合。发动机启动后,小齿轮比电枢转得快,相当于电枢轴不转,小齿轮转,因此小齿轮在电枢轴上后退,与飞轮分离,如图8-10所示。

img

图8-10 驱动小齿轮的移动方向

5.减速启动机

现代汽油发动机多已采用减速型启动机。减速型启动机可分减速齿轮组式与行星齿轮组式两种。

(1)减速齿轮组式减速型启动机的结构

与普通传统式启动机比较,其最大特点为小型、轻量化及高转矩。但启动机小型化会造成散热不良,故将导线接点的锡焊改为铜焊,甚至将铜焊改为熔接方式,绝缘材料使用高耐热材料。而电枢线圈导线数的减少,使启动机小型化且高速化,高转速时转矩小,所以需用减速齿轮,使转矩增大。如图8-11所示,在电枢轴上的惰轮驱动离合器轴上的较大齿轮,为第一次减速,减速比约3∶1;离合器轴上的小齿轮驱动飞轮上的环齿轮时,为第二次减速。总减速比约45∶1,以提供较高的旋转转矩。

img

图8-11 减速齿轮组式减速型启动机的结构

(2)行星齿轮组式减速启动机结构

行星齿轮组式没有减速齿轮组式的惰齿轮,是将转速在同轴上减速,可在狭窄处做大幅度减速,因此更小型、轻量化。第一次减速比约5∶1,总减速比约70∶1,如图8-12所示。

img

图8-12 行星齿轮组式减速起动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