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影与音——环县道情皮影戏叙论》编委会
前 言
第一章 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文化归属及历史渊源、流播
第一节 环县的地理和人文环境
一、古代地理和人文概况
二、人口发展概况
三、当代行政区域概况
第二节 环县的历史沿革及文化归属
一、历史沿革
二、文化归属
第三节 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渊源、流播及分布现状
一、当前研究观点
二、源流探析
三、分布现状
第二章 环县道情皮影剧目
第一节 剧目剧本保存现状及形态
一、剧目剧本保存现状
二、剧本形态
三、剧本书写形态
第二节 剧目体系的构成及分类
一、按剧本演出规模分类
二、按剧目内容性质分类
三、按题材内容分类
四、按剧目内容属性分类
五、按剧目创作改编时间分类
第三节 戏剧文学的特点
一、程式化的剧本结构
二、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
三、程式化的叙事单元
四、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
五、以道教度化思想和高台教化思想为主要题材
六、剧目移植
第四节 剧目简介
一、传统剧目简介
二、新创移植及时政类剧目
第三章 环县皮影
第一节 皮影戏的起源
一、中国影戏的源流
二、环县皮影雕刻技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环县皮影研究概况
一、环县皮影研究概况
二、主要作品介绍
第三节 环县皮影的艺术特色
一、皮影戏演出形态
二、皮影造型艺术的特点
三、皮影在美学中的审美内涵
第四节 环县皮影造型
一、现实形象
二、神怪形象
第五节 皮影的操作表演及道具
一、基本挑线技法
二、用物道具
第六节 环县皮影雕刻工艺
一、制作工具
二、制皮
三、“过稿”落样
四、雕刻
五、着色
六、封色
七、整理出水
八、装订
第四章 环县道情音乐
第一节 道情
一、道情名称考论
二、道情起源与流播
三、环县道情音乐渊源及现状
第二节 环县道情音乐研究
一、环县道情音乐研究概况
二、主要研究作品的研究对比
三、关于风格和唱腔流派
四、关于四弦、甩梆等乐器的改造
第三节 演出形态
一、唱法
二、念白
三、词格
四、声腔
五、调式
六、嘛簧
七、滑音
八、虚字
第四节 唱腔板式
一、板腔体唱腔板式
二、曲牌体唱腔板式
第五节 唱腔结构
一、起板
二、过门音乐
三、唱腔与嘛簧
四、落板
第六节 曲牌音乐与打击乐点简介
一、曲牌音乐
二、打击乐点
第七节 行当、乐器及动作语言
一、前台
二、后台
三、动作语言
第五章 民 俗
第一节 皮影戏的社会功能
一、“娱神”功能
二、“娱人”功能
第二节 戏神崇拜
一、各类影戏的戏神祟拜
二、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戏神崇拜
第三节 庙会
一、请戏
二、写戏
三、演出
四、账务分配及其他
第四节 过关、还愿
一、愿戏
二、过关戏
三、其他
第五节 戏俗忌讳及行话暗语
一、戏俗忌讳
二、行话暗语
第六章 环县方言与环县道情皮影戏
第一节 环县方言概况
第二节 环县方言声、韵、调、词汇、语法的特点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四、词汇
五、语法
第三节 环县方言在环县道情皮影戏中的运用
一、环县方言与关中方言区方言之比较
二、环县道情皮影戏所使用的语言分析
第七章 环县道情皮影生存现状及濒危原因分析
第一节 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现状分析
一、艺人年龄结构分析
二、主要演出行当从业艺人分析
三、艺人知识层次分析
第二节 环县道情皮影濒危现状原因分析
一、演出艺人老龄化现象严重,传承出现断代局面
二、观众群锐减,演出市场萧条
三、演出形式呆板,缺乏创新
四、艺人演出收入低,已不能满足其正常生活需要
五、学艺时间久,投入大,发展前途渺茫
六、缺少有效保护途径和方法
附 录
附录一 环县道情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一览表(2018)
附录二 环县皮影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一览表(2018)
附录三 环县道情皮影戏班一览表(2018)
附录四 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一、环县道情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二、环县皮影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附录五 已故道情皮影大师传略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