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船龙骨连接结构的发展

二、木船龙骨连接结构的发展

中国到明代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三大船型,分别是沙船、广船、福船。其中,沙船为平底,福船、广船为尖底。

江苏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万绥镇出土的汉代木船,是独木舟演变成平底船的早期形式。上海川沙县(已撤销,今属浦东新区)川扬河出土的古船,是独木舟演变成尖底船的早期形式。尖底船明显有龙骨,明代文献也称之为舟参,现在福建地区也还将龙骨称为舟参。

中国木船的龙骨一般是由主龙骨、首龙骨和尾龙骨三段构成。尾龙骨、首龙骨与主龙骨的连接,早期是采用榫结构连接的。例如,泉州湾宋代海船采用了直角同口,并将接头选在了弯矩较小的靠近首尾1/4船长处。

到了元明时期出现了用钩子同口或钩子同口加凹凸定位榫的结构。例如,1984年蓬莱出土的一号古船,2005年蓬莱出土的二号古船(图5-10)。

为了保证连接处节点的结构强度,蓬莱一号古船在龙骨的端接处上方设置龙骨补强材,用铁钉将补强材钉连龙骨;在端接处设置横舱壁;在首柱与主龙骨连接部位的补强材上,又设有第1、2、3号舱壁,互相加固。

蓬莱二号古船还在龙骨两侧加装龙骨翼板,如图5-11所示。

图5-10 蓬莱二号古船主龙骨与尾龙骨钩子同口连接部分的结构

图5-11 蓬莱二号古船主龙骨与首柱以及龙骨翼板的连接形式(单位: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