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背景

在双重错置当中,感受是被移到别处的,而且那些感受通常都是相当痛苦、个体自认无力表达的感受。这些感受会被后来的人物或团体承担下来,他们并不知道发生了这种错置,所以会把它们当成自己的感受。

这个现象的意义在于这些感受正在寻找另一个并没有受到压迫的载体或个人,它或他不需要承担在自由表达感受时因压迫而出现的风险或即时的危险,因而能够不受限地表达这些感受,这种情形就是从某个主体跳到另一个主体的感受错置。以上是错置的第一部分。

是什么导致这种错置变成了双重错置?这些感受不仅在其主体层面造成了错置,甚至在其对象层面造成了错置。这意味着,原本没有承受痛苦遭遇的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现在却把这些情绪导向了那些跟原本的不公不义没有牵连的无辜个人或群体。

就如当初承受不公不义的人无法以任何形式保护自己不受加害者的影响一样,被迫承接这些感受的人就变成了毫无防备的被害者。

现在我要分享一个实例,它是日常生活中发生在伴侣关系中的例子。

某位女士跟她的丈夫一起参加自我觉醒的团体活动。她在第一晚就开着他们的车出去了,不见踪影,直到第二天团体个案开始不久后才回来,并且站在丈夫的面前对他说:“我刚从男朋友那里过来。”

那位女士对团体里的人相当友善,但是她常对丈夫发怒,即使她的丈夫完全不反抗。团体里的其他成员不懂她到底怎么了。

之后,她的行为的背景浮现了出来。

在她还小的时候,她父亲会在夏季假日将妻子和小孩送到乡下,而他则留在城市里跟女朋友在一起。他有时会带着女朋友去探视妻女,而他的妻子总是友善地接待他们。

这样的行为在往日是备受赞扬的美德,但是在这位妻子的灵魂与内心深处会出现什么感受?她不敢表达的无助和愤怒会是怎样的?

这股压抑的愤怒后来被她的女儿——就是这位参加工作坊的女士——接收了。这是第一重错置。然而,这位女士也没有把这股怒气引向她的父亲,因为她也无力与他对峙。她把怒气发泄在困惑的、没有攻击性的丈夫身上。这是第二重错置。这样,她就变得跟她的父亲一样了——跟别的异性有亲密关系,并且在伴侣面前表现出来,完全不顾伴侣的感受。

像这样的双重错置也会发生在公司或组织里吗?当然会。例如我们在某些竞赛、某些人权组织、某些和平示威活动或某些理念受到污染的特定机构中都可以看到。它也会被散播出去,例如在一对男女之间的关系中,这个女性会表现出对过去众多男性对女性所做之事的反抗。先前世代的女性身上所压抑的愤怒,会被她们的女性后代承接并发作在她们的男人身上。这种深远的影响现在会变成怎样?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实例中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