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面角儿

烙面角儿

来源:《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烙面角儿,盛于宋元时期的一种面食。用面粉加沸水烫熟后,和溲成剂,擀薄包馅,烘烤而成。是一种形似饺子的面制食品。且其品种众多,在宋周密《武林旧事·蒸作从食》中,即记载有“诸色角儿”。

制作方法

元代无名氏编撰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对“烙面角儿”制法的记载是:“面二斤半。烧汤升半,候滚,倾下面八停[40],留二停作。用汤搅,烙熟(即开水搅和把面粉烫熟),取出,晾冷,溲剂,擀皮。包炒熟馅子,捏成角儿,入盏,脱下炉熬博熟。(荤)素馅皆可。”

此外,角儿包成后,要用盏作模具再压成某种形状入炉烤,亦有特色。明、清以后,这种烤制的烫面食品已极少见。如今开封常见的烫面角儿、炸菜角都是源于宋代的烙面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