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色彩简史》简介
《中国色彩简史》这本书是由.郭廉夫,郭渊著创作的,《中国色彩简史》共有89章节
1
背负着历史的探索
学术研究就是探索,艺术学者往往穷其时间与精力在探索旅程上,备尝难有知音的寂寞与艰辛。一代又一代的学者试图从艺术的图景中探寻中国文化的脉络,然而,漫长的中国艺术史...
2
目录
目 录 背负着历史的探索 第一章 史前的色彩 第一节 色彩古朴的彩陶 第二节 红光闪耀的漆器 第三节 颜色简洁的岩画 第二章 先秦的色彩 第一节 炉火纯青 第二...
3
第一章 史前的色彩
史前,在我国一般指夏代(公元前21世纪)上溯到170万年前中国出现原始人类这一历史阶段,又称为“史前史”。 处在史前时代的先民们,由于物质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
4
第一节 色彩古朴的彩陶
火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的曙光,“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
5
第二节 红光闪耀的漆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古人利用漆液对器皿进行涂饰,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掌握了天然漆的特性,把漆器制造发展成为一种专门工艺,并达到很高的水平。在...
6
第三节 颜色简洁的岩画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右旗东北方向的雅布赖山洞旧石器时代的岩画,距今已有三万年左右的历史。岩洞的手印壁画是用赭石粉和动物的血、炭黑和清水注入禽兽的骨管中,再将手...
7
第二章 先秦的色彩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包括夏、商、周(西周、东周),称之为先秦。这一时期人类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社会。甲骨文的出现与使用,标志着文字已相当...
8
第一节 炉火纯青
今天我们见到的上古青铜器为青绿色,古朴清雅,这是因为铜长期氧化锈蚀而成的,它原来的色彩并非如此。人们称商周时代为“青铜时代”,这一时代的文化称为“青铜文化”。 ...
9
第二节 丝绸练白
从夏到战国时期,我国是世界上唯一饲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蚕丝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是由蚕吐丝结茧,再由蚕茧缫制而成。蚕丝具有纤维长,韧性大,弹性好,吸湿性、...
10
第三节 石染与草染
人类为保暖和蔽体,就有了衣服。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穿衣服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就有了用色彩来装饰衣服、美化人体的想法。有人认为衣服上的着色可能与宗教信仰、其他...
11
一、石染
人类最早用于着色的颜料是矿石和炭黑。商周时期,曾用多种矿物颜料为衣服着色,并把这种方法称为“石染”。其实矿物颜料与纤维没有亲和力,只有物理性的沾染,颜色只涂在纤...
12
二、草染
古代称植物染料为染草,早在周代以前就已种植如蓼蓝这样的蓝草品,每年六七月间蓝草成熟、收割,再从蓝草中提取靛蓝素。靛蓝素是靛系还原染料,可用于染色。《礼记·月令》...
13
第四节 色彩的伦理规范
《礼记·月令》中有关于天子的衣食住行的色彩规范。 《礼记》是一部儒家讲礼的著作,其内容涉及西周以来至汉初贵族阶层的生活状态和方式,礼法相连。“《礼》者,法之大兮...
14
第五节 五色系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于五色概念大约在公元前22世纪已经提出来,《尚书·益稷》中禹与舜的一段对话,舜说: 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
15
第六节《周易》关于色彩的阐述
《周易》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典籍之一,它分《易经》《易传》两大部分。《易经》是占筮之书,编成于殷周之际,为上古巫文化的遗存。《易传》为战国中期的作品,它包括解释卦辞...
16
第七节“绘事后素”新解
我国著名典籍《考工记》这样记述:凡画绩之事后素功。 《论语·八佾》这样写道: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
17
第八节 先秦诸子的色彩观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整个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代,同时也是产生圣贤巨人的时代。先秦诸子的思想睿智不仅作用于当代,而且辉耀千古,对我们传统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8
第九节 刺绣和漆器的色彩
战国 龙凤虎纹绣 湖北省博物馆藏 相传,“舜令禹刺绣,以五种之彩明施于五色,制作衣服,则帝舜始为绣也”(《古今事物考》)。贾公彦疏:“凡绣,亦须画,乃刺之。故画...
19
第十节 白陶与青瓷
白陶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由于烧制温度的提高、原料淘洗的精细,使白陶更加细腻洁白。商代白陶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雕刻进行装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白陶刻纹豆。沈...
20
第三章 秦汉的色彩
仅存15年的秦朝,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建立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全国推行郡县制,同时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由于施政苛暴、赋税繁重,激化了社...
21
第一节 秦兵马俑的色彩
公元前246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王位,便择骊山为自己建陵墓,前后用了39年建成。为秦始皇陪葬的兵马俑未见史书记载,所以自古未曾发现,直到1974年陕西临潼西杨...
22
第二节《淮南子》的色彩理论
《淮南子》是汉代从色彩理论上做出精辟阐述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所编。刘安“辩博善为文辞”,...
23
第三节 锦绣华彩
丝织物分生织物和熟织物两类,锦属于熟织,是生丝经过练白染色,而后织造的多彩丝织品。从色彩的角度来说,它是色彩在丝织物上的一种表现。《六书故》云:“织彩为文曰锦。...
24
第四节 染料、颜料及印染
汉代丝织、印染均达到一个较高水平。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丝织品100多件、衣服58件,其中素纱禅(dān)衣仅49克。对于汉代丝绸织花、印染的色彩,《急就篇...
25
第五节 丝绸提花与金线制作
随着提花机的发明,丝绸上可以织许多花色,故有“繁花似锦”的说法。绸面纹样、色彩多了,会令人眼花缭乱,产生不协调的感觉。解决方法就是在众多色相之间加入黑、白、灰、...
26
第六节 帛画与壁画的色彩
帛画,顾名思义是绘制在丝织物帛上的绘画作品,有人认为它最接近传统的卷轴画。帛画早在战国中期就有了,曾在湖南、山东、甘肃发现帛画遗存。但就其艺术价值和色彩运用成就...
27
第七节 “光彩于文”的漆器和巧妙的鎏金工艺
秦 彩绘云龙纹漆盒 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藏 古代几乎达到“无漆不髹”程度。髹漆最初是为“坚固于质”,这基于实用的目的,后来发展到“光彩于文”状况,显然这是审美需求...
28
第八节 彩绘陶盆和酱釉五联瓶的色彩
西汉 彩绘陶鱼鸟纹盆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西汉彩绘陶鱼鸟纹盆,是1968年河北省满城陵山窦绾墓出土的,是色彩配置相当成功的一件文物。盆体以黑、白、褐、红色描...
29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色彩
魏(220—265)、晋(265—420)、南北朝(420—589)时代,统治集团矛盾尖锐,朝代更替频繁。由于长期战乱、佛教的兴盛,故佛教石窟艺术应运而生,陶瓷...
30
第一节 敦煌艺术和嘉峪关墓室壁画色彩
敦煌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五个庙及榆林窟。敦煌石窟现存洞窟812个,其中莫高窟735个。常沙娜先生对这一时期敦煌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