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画初期彩色印刷

第九节 木版画初期彩色印刷

五代《观世音菩萨像》是一幅较早的着色木版画,英国人斯坦因于1907—1914年从敦煌掠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民间木版年画有的半印半画,有的刷印墨线之后由人工着色,色彩有轻快的特点。

宋元时代为版画兴盛期。宋代大观元年(1107)四川流行的纸币用黑、红、蓝三色印刷。元代雕版佛画开始有套色刻印。《金刚经》中《灵芝图》用朱、墨两色套印,是最早的套色印本。藏族地区流行的德格印经院木刻佛画估计为元代以后的作品,常用黄纸墨印,仿照套色木刻版画的效果。

五代《观世音菩萨像》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四美图》(《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于1908年在甘肃黑水城出土,这四个美人即西汉的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及西晋的绿珠。这四人互不相干,作者却将她们跨时代组合在一起,表现她们倾国之芳容。有专家认为这一以墨色套印在黄纸上的作品是最早最标准的中国世俗木版年画,它有以下艺术特点:

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

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

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

色彩要求绚烂鲜明,喜气洋洋。

【注释】

[1]沈福文,李大树.漆器工艺技法撷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