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貌色”与“随类赋彩”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节 “以色貌色”与“随类赋彩”
南朝宋画家宗炳(375—443)所著的《画山水序》(亦名《山水画叙》),其500余字的论文中提出了绘画表现的理论见解,其中关于色彩的论述尤为重要:
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跕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身所盘桓,目所绸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
“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这两句提出了绘画写实理论的原则。
南齐的谢赫在其《古画品录序》中提出了中国画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六法”: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宗炳的“以色貌色”和谢赫的“随类赋彩”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肯定了色彩的作用与效果。同时,所“貌”的色应是与自然界一样的“色”。随类赋色,要求所赋的色要随“物类”的色,不能随意赋色,所描绘的物体相貌之色要以自然界的色彩为依据。“以色貌色”“随类赋彩”直到今天仍被许多画家津津乐道,作为写实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