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甜白瓷

一、甜白瓷

甜白瓷是一种素色釉瓷,属于白瓷系,在明代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与朱棣对白瓷情有独钟有很大关系。据《明太宗实录》记述,“此物今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舍不得用。由于皇上如此喜爱,“上有好之,下必甚焉”,他的官员便不遗余力地给予满足,制瓷工匠更是殚精竭虑地改进工艺,研究薄胎细白瓷,最终获得成功。白瓷坯体极薄,呈半透明状态,能够光照见影,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称之为“甜白瓷”。甜白瓷带有牙白和奶白色调,均为暖色调。甜白瓷加画花工艺,颇有镜中花、水中月的意味。白瓷特有的光莹如玉的质感是因釉中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的残留石英颗粒和云母残骸而形成的,釉的组成结构和外观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白瓷,因而成为真正的“一代绝品”。这种白瓷含铁、钛极微,其洁白的瓷质为以后的斗彩、五彩等鲜艳色彩提供了技术支持。

明 宣德款黄青花瓷盘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明 宣德款翠绿釉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蓝釉又称祭蓝、霁蓝、霁青、积蓝、宝石蓝,是含2%左右氧化钻的高温石灰碱釉,生坯挂釉后,入窑以1280~1300℃一次烧成。

明代以宣德时蓝釉瓷烧制质量最好,呈色效果可与天然蓝宝石媲美。康雍乾时期的《南窑笔记》云:“宣窑……又有雯红、霁青、甜白三种,尤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