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石染与草染
人类为保暖和蔽体,就有了衣服。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穿衣服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就有了用色彩来装饰衣服、美化人体的想法。有人认为衣服上的着色可能与宗教信仰、其他社会活动有联系,也有人推测它是文身的延伸。所谓染色,即用染料使蚕丝、羽毛、葛、麻等纤维着色,这种着色工艺技术,周代已很普遍,并由官府专门管理机构和工师官职来掌握。《周礼·天官》云:“染人,掌染丝帛。”《周礼·考工记》云:“钟氏染羽。”染丝,是丝先染色,后织花;染帛,是先织后染色。染丝后作为刺绣的线。锦绣是周代最高服饰。所谓“士不衣织”就是规定官职低的士,不能穿先染后织的彩色织物(包括绣品)衣裳。“钟氏染羽”,染色羽毛是为了装饰旌旗和车辆或作祭服之用。
先秦织物染色分石染和草染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