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关于色彩的阐述

第四节 《文心雕龙》关于色彩的阐述

《文心雕龙》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最系统的美学论著。刘勰(约465—约532)在《文心雕龙·原道》中云:

高倍放大镜下的胆固醇醋酸盐结晶体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刘勰的这段论述,主要说明文学创作要源于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夫岂外饰,盖自然耳”。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些论点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更为直接,更具重要意义。自然是启发创作灵感的最好教材,自然物象的建构秩序是美术创作、艺术设计形式的重要演化资源。

如果说虎豹炳蔚、草木贲华、云霞雕色,是自然的宏观色彩呈现,那么通过高倍放大镜下的微观形象更使人大为震惊、拍案叫绝,具有非凡之美。例如高倍放大镜下的胆固醇醋酸盐结晶体,简直就是一块色彩艳丽的丝绸提花织物,用“无待锦匠之奇”来形容是再也恰当不过了。自然之物为何那样美妙,为什么它会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包括观赏动植物的色彩),这委实是一个重要而奇妙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