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李清照
【知识积累】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曾任校书郎、礼部员外郎,是一位博通经史的学者,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能文。家里藏书甚富,李清照小时候就在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18岁,李清照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金石家。结婚后他们省吃俭用,生活安定优裕,两人搜集研究古今书画文字器物,编成《金石录》一书。后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此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战乱中与丈夫收集的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令她饱受打击,此时孤独一人的李清照,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以1127年金人占攻北宋首都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多写闺中悠闲生活和个人离愁别绪,后期多悲叹身世和国破家亡的悲痛,情调感伤。她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描写细腻,构思精巧,韵律和谐,艺术成就极高。李清照也能诗,但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寻寻觅觅①,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③时候,最难将息④。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⑤、晚⑥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惘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④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⑤怎敌他:对付,抵挡。
⑥晚:一本作“晓”。
【译文】我到处苦苦地寻觅,却只觉得周围冷冷清清,怎不让人感觉到凄惨悲戚。在气候忽暖忽冷的时节,最难保养身体。索性喝上三杯两杯味道寡淡的酒,又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增添了许多伤心,这大雁却原来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①,如今有谁堪②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③得黑!梧桐更兼细雨④,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⑤,怎一个愁字了得⑥!
【注释】①损:表示程度极高。
②堪:可。
③怎生:怎样的。生,语气助词。
④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⑤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⑥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满地堆积着零零落落的菊花,都已经是憔悴不堪了,如今还有谁能来采摘佩戴!我独自守在窗前,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呀!梧桐叶上细雨淋漓不止,到了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完全能概括得了呢!
【内容解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形象地描绘了残秋季节一派萧索的景象,抒发词人饱经忧患、家破人亡之后的悲痛,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上阕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极写出环境的空寂,心情惆怅,既无可排遣,又没有寄托,就像丢掉了什么,于是下意识地四处寻找,这种空虚惆怅是什么呢?可能是流亡逃难之前安静幸福的爱情生活,可能是对丈夫无尽的思念等,我们不得而知。这一组叠词把这种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和凄苦愁怨的心灵酣畅淋漓地和盘托出。“乍暖还寒时候”是秋冬交接之际,此时人们特别容易得病,应该休养生息,保护身体,可是此时的环境冷清,词人的心情凄惨。“三杯两盏淡酒”是词人想借酒来抵御寒冷,也有借酒浇愁之意,可见,心头之愁和身体之寒都是需要借助外物得以消解。可就在这个时候,“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群大雁飞过,在疾风、淡酒、愁苦的情景中,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大雁啊,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满满都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凄楚。
下阕紧承上文,写词人所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满地黄花凋谢堆积,看着这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承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她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眼前的一切,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使词人的哀怨惆怅更加重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渲染、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收煞结束。看似戛然而止,实则愁苦无尽。
【章法点评】
叠字巧用,大胆新奇
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词叠字劈空而来,不但在填词方面,而且在诗词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可谓打破常规,化腐朽为神奇。从诗词意蕴上说,把一位从一大早起来就神情恍惚、无所适从的愁苦女子形象和盘托出。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漂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而且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音调和谐自然,这也是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的体现。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至极的女人在正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这种大胆用法的妙处就是让抒情主人公从悲伤中来,到悲伤中去,幽怨愁苦的意境全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