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蜀道难

李 白

【知识积累】见《梦游天姥吟留别》。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注释】①噫吁嚱(yī xūxī):三个都是叹词。

②蚕丛及鱼凫: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王名。

③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

④尔来:从那时以来。这里指古蜀国开国以来。

⑤秦塞:秦代的关塞。

⑥西当太白有鸟道:意思是,秦地西面有太白山阻隔了入蜀之路,山势高俊,只有鸟才能飞过。鸟道,人兽皆不能至的险峻山路。

⑦横绝:横越,飞越。

⑧地崩山摧壮士死: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个力士迎接。返回时路经梓潼(今四川剑阁南),看见一条大蛇钻入穴中,五个力士用力往外拽。结果,山崩地裂,力士和女子全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摧,毁坏,这里指崩塌。

⑨天梯石栈:天梯,指高险的山路。一说指木制的栈道。石栈,俗称“栈道”,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驾回转的高峻的山峰。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由六条龙拉着,羲和是其御者。回,回转。高标,指高耸的山峰。

⑪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面有使滚滚波涛倒流的回旋激流。逆折,倒流。

⑫黄鹤:即黄鹄,善高飞的大鸟。

⑬猱(náo):猿的一种,善攀援。

⑭青泥:指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境内,是由秦入蜀的要道。

⑮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

⑯扪(mén)参(shēn)历井:意思是,山高入天,由秦入蜀的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参、井,星宿名,分别是蜀和秦的分野(古人把地域与星宿分别对应,称为分野)。扪,摸。历,穿越。

⑰仰胁息:仰着头,屏住呼吸。胁息,屏住呼吸。

⑱坐:空,徒然。一说坐下来。

【译文】哎呀呀,多么高峻,多么峭险!蜀道难走,比上青天还难!(传说中古蜀国的先王)蚕丛和鱼凫,开国的事迹多么邈远茫然。从那时至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两地从不通人烟。(长安)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可以通往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压死迎亲五壮士,这之后(秦蜀)两地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通连。上有那迫使太阳神的六龙车掉头的山峰,下有那波涛滚滚的急流的回旋。连翱翔高飞的黄鹤尚且不能越过,攀缘敏捷的猿猱更一筹莫展。青泥岭的山路曲折盘旋,百步竟有九道弯绕着山崖转。伸手可触星辰,仰头望天,屏住呼吸,用手按住胸口空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注释】①西游:指入蜀。

②巉(chán)岩:高而险的山岩。

③子规:即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魂魄所化,啼声哀婉动人。

④凋朱颜:使容颜大变。凋,用作使动,使……凋谢。

⑤连峰去天不盈尺:绵延不断的山距天不足一尺。去,距离。盈,不足。

⑥飞湍:奔腾的急流。

⑦喧豗(huī):喧嚣。

⑧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急流和瀑布)冲击山崖,使大石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用作动词,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⑨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嗟,叹词。

【译文】西行的游子啊,请问你何时回还?险道峭岩实在难以登攀!只看见那古树枝头鸟哀号,雄雌相随林间绕。又听到月夜杜鹃声声啼,悲声回荡空山响,愁难消!蜀道真难走啊,简直比上青天还难,听此话,叫人脸色怎么不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不到一尺远;倒挂的枯松老枝,倚贴在绝壁悬崖边。瀑布飞泻急流涌,争相喧嚣响声急;冲山崖,巨石转,万壑如同鸣雷响。蜀道啊,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哎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①剑阁:指今四川剑阁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山间有栈道,即剑阁道,为诸葛亮所开辟,是秦、蜀两地间要道。

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阁易守难攻。

③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匪,通“非”。狼与豺,比喻叛乱为害的人。

④锦城: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⑤咨嗟:叹息。

【译文】剑阁关,高峻入云端,一人把守,万人也难攻占。守关的将领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信,变成叛逆人,酿成大祸端。早上躲避猛虎,傍晚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同斩乱麻,令你胆寒。锦官城中虽说能享乐,(此地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比上青天还难;侧身向西望,令人禁不住感慨与长叹!

【内容解析】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诗人袭用乐府古题,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雄健奔放的笔调,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以展示蜀道之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以及友人入蜀的隐忧微愁。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诗的第一节,诗人感叹蜀道的高峻。李白不愧是“谪仙人”,诗歌的第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就是神来之笔,“危”“高”二字同义连用,极力突出一个“高”字,气势豪迈,撼人心魄。在此基础上,诗人再抛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类似乐曲主旋律的主旨句,以极度夸张的语调为全诗奠定了宏大雄放的基调,令人为之一振。“西当太白有鸟道”,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蜀道之难”不言而喻。然后,诗人以“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的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之险阻,再以“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的虚写,映衬人之行走难上加难。不仅如此,诗人还通过“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神情、动作的摹写,写出了行人的步履维艰、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读到这里,我们对蜀道之“高”有了真切的感受,也约略感受到诗人送别的话题。

诗的第二节,诗人感叹蜀道的险恶。“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点明了“友人入蜀”的话题,也有对友人入蜀的委婉劝阻之意。“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几句,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使人闻之失色,诗人采用借景抒情、侧面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烘托出蜀道的艰险。至此,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二次出现,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以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诗人以其神奇的夸张和想象,生动描摹出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水之湍急,渲染出惊险的气氛,使人对蜀道之险有了真切的感受。铺垫到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高呼也就合情合理,也自然彰显出诗人对西行入蜀友人的关切之情。

诗的第三节,诗人感叹蜀中战祸的惨烈。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峭壁中断如山,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映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于是,诗人再次对友人发出“不如早还家”的高呼,并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收束全诗,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绝佳效果。

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惊鬼神”,我们读李白的《蜀道难》,就会有真切的感受。

【章法点评】

1.想象丰富

现存资料表明,李白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他24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象之辞,不过是借送友人入蜀,展开想象的翅膀,作了一番升天入地的艺术之旅。难怪有人评价说“想象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应该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前人也多是从这些方面来解读此诗的,如北宋欧阳修《太白戏圣俞》诗云:“太白之精下人间,太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李白诗说:“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可及。”

2.复沓咏叹

李白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一叹蜀道高峻难行,二叹蜀道险恶可畏,三叹蜀中战祸惨烈申戒。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主旨句每一次出现,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清人沈德潜所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