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
《诗经·卫风》
【知识积累】见《静女》。
《卫风·氓》是《诗经》中一首弃妇自诉婚姻的悲剧叙事长诗。
氓之蚩蚩①,抱布②贸丝。匪③来贸丝,来即我谋④。送子涉淇⑤,至于顿丘⑥。匪我愆⑦期,子无良媒。将⑧子无怒,秋以为期。
【注释】①氓(méng)之蚩(chī)蚩:氓,民,人,这里指求婚的那个男子。蚩蚩,一说笑嘻嘻的样子,一说忠厚老实的样子。之,不译。
②布:古时的货币,即布币。
③匪:非。
④来即我谋:到我这里来商议。这里指商谈婚事。即,到。
⑤送子涉淇:送你渡过淇水。涉,渡过。淇,河名。
⑥顿丘:地名。
⑦愆(qiān):过,拖延。
⑧将:请。
【译文】小伙子满脸憨厚笑嘻嘻,怀里抱着布币来换取丝。其实他不是来换买丝的,他是想借机找我来谈论婚事。我亲自送你过淇水,一直送你到了顿丘。不是我要故意拖婚期,只是你没找个好媒人。请你千万莫生气呀,咱们定下秋天做婚期。
乘彼垝垣①,以望复关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③无咎言④。以尔车来,以我贿⑤迁。
【注释】①乘彼垝垣:登上毁坏了的墙。垝垣,坏了的墙。
②复关:地名,诗中男子居住的地方。
③体:卦体。
④咎言:不吉利的话。
⑤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译文】我登上残破毁坏的墙垣,深情脉脉地遥望远处的复关。复关不见出现呀,我低头伤心泪水涟涟。终于望见你从复关走来,又说又笑喜开颜。为了婚事你既占卜来又问卦,卦象上没有不吉利的话。那就把你大车赶过来吧,带着我的嫁妆财物我随你而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②!士之耽兮,犹可说③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注释】①沃若:润泽的样子。
②耽:沉迷,迷恋。
③说:同“脱”,摆脱。
【译文】桑树叶子未落时,枝叶繁茂色润泽。哎呀我劝小斑鸠,不要贪嘴吃桑葚。哎呀我劝好姑娘,碰见男人莫痴迷。男人痴迷于爱情,想离随时可脱身。女子沉迷于爱情,想要脱身实在难!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①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②车帷裳③。女也不爽④,士贰⑤其行。士也罔极⑥,二三其德。
【注释】①徂:去,往。
②渐(jiān):沾湿,浸湿。
③帷裳:车饰的帷幔。
④爽:差错,过失。
⑤贰:差错。
⑥罔极:无常,不可测。
【译文】等到桑叶开始飘落了,颜色变得枯黄落满地。自从我嫁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又受累。淇水浩浩荡荡,打湿我的车帷幔。我是妻子没过错,你是丈夫却差错多。男人心理不可测,真是三心二意没仁义。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①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②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注释】①遂:安定无忧。
②咥(xì):大笑的样子。
【译文】做你的妻子已多年,终日忙忙碌碌把活全干。天天起早贪黑,没有哪天不劳累。生活如今已无忧,你却粗暴不得了。亲兄亲弟不知情,总是拿我作笑料。静心思前又想后,独自悲来独自伤。
及尔①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②则有泮③。总角④之宴,言笑晏晏⑤,信誓旦旦⑥,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①及尔:与你。
②隰:即“湿”,河名,指漯河。
③泮(pàn):岸。
④总角:古时儿童的发式,借指童年。
⑤晏晏:和好柔顺的样子。
⑥旦旦:诚恳的样子。
【译文】与你相约一起到老,到老尽是愁和怨。淇水虽宽也有岸,漯河再阔也有边。从小我们两相欢,说说笑笑心喜欢。你曾向天盟誓词,哪知如今把心变。过去时光不留恋,咱们就从此一刀两相断!
【内容解析】
《卫风·氓》是《诗经》里最著名的叙述性长诗。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求婚恋爱到结婚成家,再到男子变心,最终女子决绝,一刀两断的悲剧故事。
诗中开篇一、二章写到那个男子是如何带着笑脸,嗤嗤的样子,假借“贸丝”来约会,向女子商定婚姻。接着写女子热情答应,送了男子一程又一程,可谓一片痴情。终于等到婚嫁,女子携带着自己嫁妆财产到了男子家里。这两章主要渲染男子的主动憨笑,女子的痴迷,为后文的婚变做好了铺垫。诗的三、四、五章主要写婚后女子所受的虐待和被弃的经过和处境。虽然女子婚后生活极为辛苦,“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而男子却已变心,表现出“二三其德”,在这里让读者感到更可悲的一句是“兄弟不知,哇其笑矣”。就连女子自己家的亲人也嘲笑讥讽,其中的伤心悲凉,世事无情便可想而知。诗的最后一章,通过女子回忆两人的整个婚姻过程,表达了女子对男子变心的斥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还是一刀两断吧,让我们就此决绝分手。至此,一个坚强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一段悲剧的爱情婚姻故事流传开去。
【章法点评】
1.结构巧妙
《氓》的结构严谨巧妙,整个框架层次清晰,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构架,以女主人公自述的方式呈现,脉络非常清楚。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第一、二两章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追叙。叙述自己如何与氓相见、相约、陷入情网,并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而且诗人叙述的情绪也在变化,从欣喜到痴迷,再到极度激昂最后上升为愤与悔恨交并,叙述也被自然中断。第三、四、五章为第二部分,有对别人的劝告,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也有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有新的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是第三部分,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些都是从人物的经历、内心活动、感情变化架构,显得极为清晰自然。
2.比兴手法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中。《氓》在第三章就以比兴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写葱茏茂盛的桑树,比喻对照自己的青春美貌,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其目的是谆谆告诫人们: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也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喻对照流年带走了的女子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劳累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第六章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也是比兴,用曾经爱恋时爱情的见证物“淇水”“隰水”比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总之,因为女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农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触的熟悉的,农桑时代,诗人触物联想,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采桑劳动,所以用桑葚桑叶的比兴就显得自然贴切了。
这些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突出诗歌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增强阅读感染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使用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通过把对立的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氓》中多处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而且可谓用到了极致。表现在: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把作品中男子和女子对待婚姻两种不同态度和行为进行对比;再比如“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另外还有故事前后人物的对比,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的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揭示出了氓虚伪的本质。
当然,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还有很多,如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修辞上的顶针、呼告、借代等;用字上的叠音;用词上叹词巧妙运用等,都值得我们去品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