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

客至

杜甫

【知识积累】见《登高》。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刚刚入蜀,在经历离乱之后,他终于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他时与田夫野老交往,一次一位崔姓县令来访,杜甫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表达了淳厚的喜客之情。《客至》中的“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是探望、相访之意。

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舍:屋舍,指家。

②但:只。

③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④缘:因为。

⑤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指房屋简陋。

⑥盘飧(sūn):盘中的食物。熟食曰飧。

⑦兼味:两种以上菜肴。

⑧樽:酒器。

⑨旧醅(pēi):隔年的陈酒。醅,未过滤的酒。

⑩肯:能否,肯否,这是向客人征询意愿。

⑪呼取:唤来。

⑫余杯:剩下的酒。

【译文】屋舍南北都已绿水荡漾,只见一群群的沙鸥结队翩翩飞来。

花草茵茵的庭院小路不曾因为迎客而打扫,我家的蓬门只为您的到来首次打开。

集市太远,盘中没有几味菜肴;家境贫寒,酒樽只能呈上陈年浊酒把您招待。

您肯不肯与邻家老翁相对欢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陪您喝完这剩下的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