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知识积累】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郯城西南)。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多抒发建功立业和愤慨不平之意,其诗风骨劲健,辞采华丽,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鲍参军集》。

《行路难》是乐府《杂歌谣》曲名,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多咏叹世路艰难和孤苦悲伤之意。东晋袁山松曾对《行路难》原曲辞进行了加工改造,现在古辞袁辞都已亡佚。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本诗是第四首,抒发了诗人在南朝门阀制度的压抑下敢怒而不敢言的郁闷而激愤的痛苦之情。

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①泻:倾,倒。

②各自东西南北流:用四散的流水比喻命运的贵贱穷达。

③行叹、坐愁:互文手法,实为“行坐叹愁”,行走坐立都在哀叹发愁。

④断绝:中断,停止。

⑤吞声:声将发又停止,形容强忍悲伤。

⑥踯躅:走来走去,徘徊不前。

【译文】把一杯水倒在平地上,水会向东西南北不同方向流淌。

人生也有各自的宿命,怎么能整天哀叹发愁呢?

喝点酒来宽慰一下自己,可是要举杯饮酒只得中断《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终究不是草木和石头啊,怎么会没有感慨呢?只是强忍悲声,游移不定,不敢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