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假货合同是否有效?

七、卖假货合同是否有效?

【典型案例】黄某向私人酒厂的钟某购买劣质酒,然后冒充名酒进行销售。双方签下合同约定:黄某向酒厂购买10万瓶劣质酒,总货款13万元,交定金5000元,余款付清提货,酒厂加贴“五粮液”商标。当黄某提货时,借口手头紧没带足钱,只付了8万元即提走货物。钟某一再催讨无果,请求法院判黄某付清余款。

【典型案例分析】该合同是无效的,这是双方恶意串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对社会危害极大。法律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并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通过本案提醒初次创业者:恶意串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合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论合同形式如何符合规定,终究都是无效合同。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