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形成理论体系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教学改革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教育目标由成绩、学分等外部刺激转向自发性动力,以及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素质教育。1916年戏剧教育开始进入美国的课堂。为了提升孩子学习戏剧的主动性,以及更好地参与与体验,戏剧表演练习被改编成了一系列的表演训练游戏。这些训练目标清晰,规则简单,但具备很高趣味性和表现性的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0世纪40年代,美国戏剧教育大师薇欧拉·斯普林将这种游戏化的训练方式不断完善和发展,开始运用到成人的戏剧教育领域。
每一个即兴戏剧的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与目的,有的是用来训练演员专注倾听,有的是用来训练演员形、台、声、表等表演基础,有的是训练演员塑造角色和关系,有的是为了训练演员的合作和交流,更有一部分游戏本身就具备观赏性。20世纪60年代薇欧拉出版了《剧场即兴剧》一书,促使即兴戏剧作为独立的戏剧门类而诞生。之后她与儿子保罗·希斯先后创办了“指南针”剧场和“第二城市”剧场。第二场城市剧场更是成为美国最成功也是最悠久的即兴戏剧和喜剧演员培训机构,为当代美国好莱坞影视和动画行业输送了大量的喜剧和创作型人才。

在西方,“即兴戏剧”已经成为了一种儿童教育和思维拓展训练方式,成为成长教育的必修课。

美国戏剧教育大师薇欧拉·斯普林

在西方,“即兴戏剧”已经成为了一种儿童教育和思维拓展训练方式,成为成长教育的必修课。
薇欧拉·斯普林奠定了当代即兴戏剧的基础后,有大批量的学者、演员和创作者投入即兴戏剧的研究中来。比较知名的包括她的儿子保罗·希斯。他开创的“第二城市”即兴戏剧剧场和社群的模式,在全美国得到了推广和复制。当下即兴戏剧在美国可以说遍地开花,在社群、学校、社团、心理治疗机构、MBA的管理实践课堂上都可以找到即兴戏剧的身影。
“第二城市”的喜剧指导,德尔·克鲁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喜剧和创作人才,出版《喜剧的真相》专著,解释了即兴戏剧运用到喜剧创作的机制和原理,并被学界公认为是长篇即兴戏剧之父。
加拿大著名的戏剧研究学者基恩·约翰斯通将自己对即兴戏剧的研究总结形成专著《即兴戏剧表演:即兴创作与剧场》,完善了即兴戏剧的理论体系,深入挖掘了即兴戏剧创作的不确定性、竞技性。并创办了剧场运动会这一形式,对即兴戏剧的推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称为即兴戏剧之父。

基恩·约翰斯通专著《即兴戏剧表演:即兴创作与剧场》
经过百年的发展和完善,西方即兴戏剧已经不仅仅是即兴表演那么简单,它集合了团队合作、灵感创作、即兴表演、编剧讲故事、竞技比拼等多维度的内容呈现。甚至结合了音乐剧、肢体剧、多媒体戏剧的表现形式,通过各种有特定意义的游戏将训练和表演串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