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告诉你
竹茹[zhú rú]
【基 原】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竿竹、大头典竹或淡竹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采收要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
竹叶[zhú yè]
【基 原】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叶。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
【采收要求】随时采鲜品入药。
竹沥[zhú lì]
【基 原】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滑痰利窍。用于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采收要求】取鲜竹竿,截成30 ~ 50cm长段,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间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竹卷心[zhú juǎn xīn]
【基 原】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卷而未放的幼叶。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淡,性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心除烦,利尿,解毒。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烧烫伤。
【采收要求】清晨采摘。鲜用。
仙人杖[xiān rén zhàng]
【基 原】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及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茎秆。
【性 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和胃,利湿,截疟。用于呕逆反胃,小儿吐乳,脚气水肿,疟疾,痔疮。
【采收要求】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晒干。
淡竹根[dàn zhú gēn]
【基 原】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根茎。
【性 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涤痰定惊。用于发热心烦,惊悸,小儿惊痫。
【采收要求】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淡竹笋[dàn zhú sǔn]
【基 原】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苗。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痰。用于热狂,头痛,头风,心胸烦闷,眩晕,惊痫,小儿惊风。
【采收要求】春、秋季采挖。去箨叶,鲜用或晒干。
淡竹壳[dàn zhú ké]
【基 原】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箨叶。
【性 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明目退翳。用于目翳。
【采收要求】5 ~ 7月采收。鲜用或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