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章节中情商相关问题解决
我喜欢讲案例。说道理搭建思维框架容易,但填满框架、让人容易理解并不简单。说例子、讲故事是让问题呈现丰满、理解容易的最好办法。它们帮助我们去感受,把信息迁移进我们的经验。
我所援引的案例,不仅为章节要阐述的内容服务,也可以独立来阅读,解决教育中的相关问题。
本书中共出现大大小小122个案例。会有为了说清楚一个相对较复杂的问题,而援引2~4个例子的情况;也会有在1个例子中,前后的转折和不同分析说明了2个问题。解决的问题领域如下:
自序
1.理解孩子的动机 ………………………………………………………3
2.父母应避免向孩子使用“仅图一时痛快、但有风险”的语言信息 ……4
3.对孩子进行积极关注的意义和价值 …………………………………4
4.父母的立场和引导如何帮助孩子顺利社交 …………………………5
5.把孩子太当“小孩”、糊弄孩子的风险 …………………………………6
6.父母接纳孩子负面情绪表达的意义 …………………………………7
第一章
1.理解“人格上的疙瘩”的表现形式和负面影响 ………………………3
2.理解“人格上的疙瘩”的形成过程 ……………………………………5
3.孩子由于“自己失误导致不良后果却埋怨父母”的应对方式 ………6
4.孩子做错了小事,父母如何放下责备、导向问题解决 ………………9
5.忽略孩子一时的失误、导向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9
6.帮助孩子理性认识来源于他人的负面评价 …………………………10
7.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父母觉得不适宜满足时,如何与孩子讨论,才不致激起逆反,同时保护主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第二章
1.认识从童年到老年一脉相承并延续的情绪问题 ……………………20
2.不重视孩子情绪健康,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面临的风险 …………21
3.孩子不想结束游戏或不肯回家等情景的处理 ………………………26
4.解读孩子“莫名其妙”的情绪来源 ……………………………………26
5.如何接纳与疏导孩子的情绪、对孩子做情绪的想象性满足 ………28
6.理解情绪在情景当下发挥最恰当的作用,就不会压抑和迁怒 ……30
7.理性情绪疗法对于调节情绪的应用 …………………………………31
第三章
1.孩子被同伴告状的处理和应对 ………………………………………36
2.使用考虑情景与互动中对方感受的表达方式 ………………………38
3.引导孩子向人问好、打招呼的思路和方法 …………………………40
4.孩子打断/打扰父母跟别人说话的问题解决 ………………………41
5.如何在请求帮助时表达清楚,让提供帮助者尽可能判断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愉快地提供帮助 ……………………………………………42
6.孩子用自己的“好心”强迫他人做某事的处理和解决 ………………44
7.对孩子“不考虑情景”的执拗做法的引导 ……………………………44
8.如何引导孩子灵活地根据情景处理事情 ……………………………45
9.应对孩子干扰父母打电话、对他人说怪话的方法 …………………48
第四章
1.对他人“不合理方法”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事件结果的不同 ………52
2.如何理解天性敏感的孩子“不容易引导、引导效果有限”这个问题,如何强化对这类孩子教育的信心 ……………………………………54
3.对抗自身的不利局面和有劣势的先天条件的思路 …………………54
4.孩子遭遇批评感到难过、沮丧时的心理疏导 ………………………57
5.理解孩子“拒绝奖励”的原因,采用合理的回应和引导方式 ………60
6.父母觉得老师对孩子“不公正、有偏见”,如何处理和解决 …………61
7.孩子与同伴打闹受小伤后与老师沟通的原则 ………………………62
8.面对老师的投诉,如何引导孩子调整行为 …………………………63
9.引导孩子处理“被同伴怂恿”的思路 …………………………………64
第五章
1.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父母代替孩子出手干预可能面临的风险 ……68
2.父母与老师的合作/非合作关系,如何影响孩子与老师的相处 ……69
3.如何引导孩子应对来自同伴的排挤 …………………………………72
4.如何通过自我反思和调节平复心态与情绪 …………………………73
5.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坏人和反面角色 …………………………………75
6.请老师特别在某方面帮助和照顾孩子的问题 ………………………76
第六章
1.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80
2.认识孩子“过分”追求偶像的心理原因 ………………………………81
3.父母不能合理有序地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如吃零食、玩游戏、看电视等,会带来的风险 ……………………………………………83
4.孩子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在青春期发生“高风险恋爱关系”的分析 …………………………………………………………………86
5.孩子遭遇“被同伴背叛、欺骗”的心理危机时,父母充分支持情绪情感的方式 …………………………………………………………………88
第七章
1.从社交行为表现上识别内向/外向的孩子 …………………………92
2.孩子内向人格特征在生活中真实的心理、行为表现 ………………94
3.孩子内向表现的事例分析 ……………………………………………94
4.识别孩子由于内向的表现、不能展现自己而感到的困惑,从而进行认知和方法上的支持 ……………………………………………96
5.内向的孩子在观察同伴遭遇失败、威胁和风险时,会比自己亲身遇到更加担心和焦虑 …………………………………………………97
6.帮助内向的孩子调整对负面评价认知的例子 ………………………99
7.内向的孩子利用认知和表达工具维护自己立场的例子 …………100
8.内向的孩子对于表扬的不同看法 …………………………………100
9.内向的孩子表达、觉察以及使用心理能量的特点 …………………101
10.尊重内向孩子的社交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社交引导的方法 ……104
第八章
1.父母惯常对“学习态度”的要求 ……………………………………106
2.用“自我妨碍”的态度来掩盖能力和努力的例子 …………………107
3.纠结“态度”容易使孩子和父母双方陷入的误区 …………………108
4.孩子对学习表达出“负面态度”时如何引导 ………………………109
5.理解“稳定的能力”“最好水平下的能力”的例子 …………………111
6.孩子抱怨作业,不肯做作业时,向孩子反馈积极动机,关注行为,忽略态度从而引导成功的例子 …………………………………………112
7.由于孩子自己不注意、不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生病,父母如何引导帮助孩子获得健康经验 …………………………………115
第九章
1.家长对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是否需要大人来干预的困惑 ………120
2.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父母糟糕的干预方式 ……………………120
3.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讲道理”不合时宜的原因列举 …………121
4.孩子冲突的解决方式要考虑时代特点与背景 ……………………122
5.童年人际互动方式对成年后社会关系的影响 ……………………123
6.“动手打起来”的同伴冲突最关键的处理 …………………………124
7.孩子之间发生频繁的肢体冲突,除了认知学习,如何通过“约架”技巧缓解 ……………………………………………………………124
8.解决同伴冲突的通用方法 …………………………………………126
第十章
1.孩子对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不符合主流价值判断标准,父母该如何看待和引导 …………………………………………………………135
2.理解时代特点对孩子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136
3.当课程信息量不饱和、无聊无趣时,如何采用合适的方法,激发自身去掌握更多信息、获得课程应有的价值 ……………………………140
4.不让习惯的思路控制自己、换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把这种方式在平时的生活中传递给孩子的方法 ………………………………………142
第十一章
1.遇到失败和挫折,父母总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时,孩子的感受和体验 …………………………………………………………146
2.在归因上倾向于认为“自己有问题”的孩子,更容易自罪、自责和放弃努力 ……………………………………………………………148
3.过分内归因的教育对于不同气质类型、个性特点的孩子的负面影响 …………………………………………………………………149
4.过分内归因的教育,如何从幼年到成年,影响一个人的判断、选择和行为 …………………………………………………………153
5.在孩子遇到成功体验、可控局面的时候进行内归因;在遭遇挫败的时候进行全面归因、可控归因的练习更加合理 ……………………156
6.要求孩子考试考进“前几名”有哪些风险,如何调整父母认知和激励方法 …………………………………………………………………157
第十二章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执行规则”冲突时该如何处理 ………162
2.没有规则意识、说到做不到的父母是怎样破坏自己在孩子心中被信任的形象的 ………………………………………………………163
3.孩子不尊重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63
4.与孩子谈一件重要的事情之前,如何通过巩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强化教育效果 ………………………………………………………164
5.孩子由于情绪冲动与同伴发生冲突、导致对方受伤时,父母的处理方式与原则 …………………………………………………………164
6.当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时,如何同步树立规则与界限加以引导 …………………………………………………………………167
7.孩子上课有影响专注的行为,如摇凳子、看窗外、与同学说话等时,父母如何处理与引导 ………………………………………………170
8.在什么情况、条件下,父母应该做到忽略孩子的不良行为 ………171
9.从生理基础入手理解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对孩子“咬手指”的合理引导方式 ……………………………………………………………173
10.理解父母忽略与留白的艺术 ………………………………………174
第十三章
1.教育中如何寻找及总结关键问题 …………………………………178
2.当父母自己无法做到、又期待孩子能有机会做到时,如何给予孩子超越父母局限的支持和条件 ………………………………………179
3.父母该如何制定规则帮助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改善 ……………180
4.父母如何应对孩子希望对抗规则的软磨硬泡、为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总是想去控制父母的状态 ……………………………………182
5.父母如何通过自身的调整和变化,触动孩子自主成长与发展的“开关”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