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育》简介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育》这本书是由.万超,周探伟,慈继豪编著创作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育》共有129章节
1
前言
Preface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述 第一节 社会实践的内涵与特征 一、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含义、类型和特点 第二节 社会实践的...
3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述
...
4
第一节 社会实践的内涵与特征
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说明劳...
5
一、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一)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含义多种多样,中外学者都从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对实践的含义进行了一些探索。战国荀况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
6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含义、类型和特点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含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按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深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以了解社...
7
第二节 社会实践的意义与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通过指导教师的精心组织、充分准备及系统训练,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各...
8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建设的有生力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因此,社会实践是高...
9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是社会实践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社会实践系统内部诸要素包括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客体、社会实践的目...
10
第三节 国内社会实践的现状和问题
...
11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现状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根据对在校大学生、高校教师、毕业生、社区居民、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调查了解,获取他们对大学生社...
12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家庭、学生和实践单位的支持、参与和配合。尽管目前上自中央、下至地方都比较重视,...
13
第四节 国外高校社会实践经验启示
...
14
一、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经验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作为载体,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社会实践是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适应社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15
二、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借鉴启示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作为载体,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国外各高校开展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目前,我国...
16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
...
17
第一节 社会实践能力内涵与构成
概念界定是学术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其核心问题。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看似早已被人熟练掌握,然而真正进入学理的考证分析进而阐释其质的规定性却面临着...
18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内涵
在界定什么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前,有必要对“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个概念做必要的说明。 (一)能力 一般来说,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
19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大学生基本社会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1.社会认知能力 社会认知能力,即个体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心理及行为作出推测与判断所具备的某些心理条件。大学生具备较高水平...
20
第二节 社会实践能力类型与特征
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分类较多,标准各异。有按照活动时间划分的,有按照教学规范的程度划分的,有按照活动的性质划分的,有按照内容特点划分的,还有按照...
21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分类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分类 1.按照实践内容来划分 按照社会实践内容划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分为生产劳动型、社会考察型、志愿服务型、挂职锻炼型四种类型。...
22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特征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生活性、传承性和时代性等人类实践活动的共性和阶段性、全面性、预演性等鲜明的特殊性,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本质规定性。对这种本质规定性的进一步...
23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基本特征
差异性。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意味着不同个体之间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实践性。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形成于...
24
第三节 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
实践教育的思想在古今中外都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也蕴含极其丰富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实践教育思想,对我国几千年的教育文化史乃至当今社...
2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一)存在决定意识理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政治...
26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在诸多著作中系统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
27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观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其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针对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而提出的“知行观”是最能体现传统实践教...
28
四、生活教育理论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主张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他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重要的教育思想,对西方的...
29
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之一,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理论...
30
六、知识分子成长理论
引导知识分子走正确的成长道路的理论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又一重要理论依据。知识分子能否健康成长,与其选择的道路关系重大。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实践、与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