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的指导教师激励机制

四、建立科学的指导教师激励机制

高校普遍重教学、科研,而忽视对受教育者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主要原因在于多数院校对专业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激励机制存在缺失。由于普通高校的激励政策具有非针对性和非系统性现象,很难激发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只谋求社会实践的参与度而忽视了收益度。高校应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激励政策,对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根据社会实践成果核定教师指导的工作量,纳入教师教学总工作量中计算并给予一定的报酬,还要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将指导社会实践业绩计入教师业务档案。同时,应将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教学、科研活动同等看待,并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晋职晋级等挂钩,还可针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指导学生改革创新的情况设立一定的奖励基金。此外,对社会实践的带队老师、聘请的校外指导教师也要给予相应的报酬。总之,要通过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提高和保护指导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