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据与假设
2025年11月22日
一、依据与假设
1.实验依据:三个“需要”
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他们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从而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实施“三主”教育实验,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个面向”的需要。教育的“三个面向”,要求我们与应试教育彻底决裂,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放在核心地位。为此,教师必须吸取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并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得到主动、可持续的发展。
我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江门一中是一所省重点中学,而江门市则是一座仅有4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原材料”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要经过三年的“加工”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必须进行“技术革新”。“三主”教育模式就是为了使我校自身更好发展而试行的“技术革新”。
2.实验变量与假设
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的因变量是学生个体与群体素质。
实验假设是:在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定能使学生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得到大面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