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1667

童话数学

看童话学数学生动有趣

以数学知识作为童话的内容,这种数学,便成了童话数学。这种童话,便叫做数学童话。

童话数学的最大特点是数字、符号以及概念、法则等抽象的知识,都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了。它们一个个会说话,会游戏,会做工。本来我们认不清它们的面目,可是听它们说话,看它们游戏,做工,便自然而然地熟悉了它们。

走进了童话,连自己也变成了数字、符号、概念、法则,我们将在数学王国中愉快地观赏游玩。

大家也许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故事。那孙大圣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才打了胜仗。

走进童话中学习数学,也如同钻进了数学的肚子里,从里向外才看得更清楚。那些混混沌沌的概念,奇奇巧巧的计算,怪模怪样的图形以至千变万化的问题,在数学王国的内部,都变得格外清朗了。

更有趣的是,童话里有饶有兴味的故事,有曲曲折折的情节,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看它们举止动作,听它们交谈辩论,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便更深、更鲜明。

1.智慧树下的辩论

术语村头的那棵老槐树,枝繁叶茂。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如同一把巨大的遮阳伞。村民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下面歇凉、听故事、聊天、读书、看报、听收音机。总之,在老槐树下,人们眼界变宽了,心胸开阔了。大家都把这棵树称为“术语村的智慧树”。

这一回,树下聚集着那么多人,既不是聊天,也不是听故事,而是看“增加”和“减少”两家的辩论。

“增加”和“减少”都常在“应用题列车”上露面,不知怎么引起的。“增加”说:“只要我出现,货物必然多起来。”“减少”则说:“那可不一定,我们出现时货物也不见得就少!”双方各不示弱,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多”和“少”两家也去参加辩论了。

“多”站到了“增加”一边,“少”则帮着“减少”说话。

“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我们一直是这么办的。”“多”并且举出了例子来:“咱村有猪40头,羊比猪多10头,求羊,自然是40+10=50头了!”

“少”则说:“咱村有猪40头,比羊少10头,求羊,题中虽然有‘少’字,难道能用‘40—10=30’求羊的只数么?”

这与“增加”和“减少”两家的辩论差不多。

“增加”说:“有我在,就得用加,例如:去年水稻亩产512公斤,今年比去年亩产增产23公斤,今年亩产多少公斤?自然是‘512+23’”“减少”说:“当我出现在题目中,同样不能用‘减’:去年水稻亩产512公斤,比今年亩产减少23公斤,今年亩产多少?”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有各的理由。

辩论还没有结果,那边“扩大”和“缩小”两家又吵起来了,“扩大”坚持见到他要用乘法,而见到“缩小”就必然是除法,这意见却又遭到了“缩小”一家的强烈反对。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直倚在智慧树上没有吭声的“概念”老人说话了:“要我说,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关键是要分清‘以谁为标准数’来比较的。不管青红皂白见多就加,见少就减,见扩大就乘,见缩小就除,肯定会出差错!各位还是分析一些具体问题吧!”说罢,他从智慧树上扯下一把树叶,撒向人群。

说也奇怪,每片树叶上都有一道与争论相关的题目。人们立即停止了争论,一个个都在专心地分析自己的问题,转而又互相热烈的讨论了。

其中有几个题目是:

(1)公鸡有12只,比母鸡多5只,母鸡多少只?

(2)42个人参加植树,6个人一组,一共可分几组?

(3)妈妈买来一篮苹果,送给姥姥5斤,还剩8斤,妈妈买来多少斤苹果?

(4)今年发展35名少先队员入队,是去年发展队员数的7倍,去年发展了多少名少先队员?

2.“数”老大耍杂技

会堂里人头攒动,掌声阵阵,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观看杂技表演。杂技团的团长是数学城杂技研究会的“数”老大,这就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数”老大在舞台上一站,台下便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只见“数”老大用手一招,一个与他同样高大的“位”字并立在身旁,这时舞台上站立着“数位”两个字。随后,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一个个载歌载舞从舞台上飘过。他们所占的位置都用动作暗示了出来。

他向观众表明:

数位就是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不同的数位占的位置也不同。

转眼间,“数”老大又站到了“位”的右边,人们见到舞台上是“位数”两个字。那些个、十、百、千……也突然消失。

忽然“数”老大用手一指,舞台上立即出现了:

一位数:1、2、7、8、6……

两位数:10、23、45、83、74……

三位数:721、350、208、100……

四位数:1000、2345、9672、8001

五位数:10000、17431、24856、12009……

……

舞台显得小了。

排头的标牌不停地舞动,后面的数字就不停地变换,黑压压一片,全是各种各样的自然数,一眼望不到边。

“数”老大虽然没说话,观众明白了他的意思,位数就是一个自然数含有数位的个数。含有个、十两个数位就是两位数,含有个、十、百、千四个数位,就是四位数。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表演了两个节目后,只见“数位”在舞台上晃动起来,他们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后来腾空一个跟头,站到舞台正中。人们定睛一看,“位”变成了“字”,“数字”两人手拉手跳起了“华尔兹”舞步,此时灯光大亮,乐声骤起。在“数字”后面,此来彼往。进进出出全是记录各种数的符号:

1、2、3、74、93、100、2003、57400……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是的,这些全是数字!

随着帷幕徐徐下落,“数”老大频频向观众点头致意。人们用热烈的掌声等待着下一个新节目。

观众中鼓掌起劲的是小学生,他们由衷地感谢“数”大师的无声指点,使他们终于彻底明白了“数位”、“位数”、“数字”等抽象易混的数学概念。

3.“二”和“两”找法官

“二”和“两”本是同宗兄弟。在数的家庭里,他们都表示同一个数值。

像“二万”,也就是“两”万,表示的数都是20000。

可是,近一阶段,因为争着要多做点工作,便发生了纠纷。“二”要去干,“两”也要去干,有些工作又不能两人同时去做。这样便常出差错。比如:“董尧尧做两十道题,对了十两道,得了第两名。”本来应该让“二”去,“两”字偏要争着干,结果让人听得莫名其妙;

又比如:“倩倩和媛媛二个人,买了二本书、二支笔,回家又读了二小时书。”本应让“两”去的,“二”字挤上了,听起来多别扭。

类似的问题很多,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弟兄俩议定,干脆请数学法官老Q,作个公断,以后便按法官划定的界限,该谁去干谁出面。法官Q听完了两人的陈述,思考了一会,便说:“你们争着做工作,精神是好的。不过,你们俩谁干都行的工作可不多。”

“难道一件也没有吗?”兄弟俩问。

“据我所知,在读多位数时,数位开头的亿位、万位、千位,你们俩谁上都行,但是在亿、万、千等计算单位中间的‘二’,一般‘两’就不应上了。比如:二千二百万、二万零五百,读成:两千二百万、两万零五百都可以。”

“哪些事咱俩不能一齐上呢?”

老Q拍了拍脑袋说:“关于你们的分工虽没有明确法规,但长期以来的习惯是:

(1)在表示‘序数’时,一般用‘二’不用‘两’。如上面的例1,只有在通信中,为了使对方听清,特意把‘二’读成‘两’,这是例外。

(2)在量词前面,一般用‘两’不用‘二’。

(3)在读数时,除高位的亿、万、千外,一般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五十二、零点二二,七分之二,不能读成两百五十两、零点两两、七分之两。

我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些吧!”

经Q法官这么一讲,“二”和“两”对各自的责任范围明白了许多,兄弟俩高兴地说:“这样,咱们今后就可减少扯皮提高工效了。”

于是弟兄俩高高兴兴地回到数学大院,准备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中,作出更多的贡献。

4.山羊爷爷传秘诀

山羊爷爷出了几道选择题让小羊们判断。

(1)四亿零五千写作()。

①400005000 ②40005000 ③4000005000

(2)2000605读作()。

①二十万零零六百零五

②二百万零零六零五

③二百万零六百零五

④二十万零六百零五

小羊灰灰和白白思考了一下,第一题他俩先写下数位表,凡是空位的都补上0,很快便判断出正确:

千百十亿万万万万千百十个

400005000

可是做到第二题,他们先排除了①和④是错的,但是②和③谁对谁错难以确定了。

山羊爷爷见他俩总是判断不下,便说:“读数和写数都有秘诀,只要记住它,做起来便容易了!”

听说有秘诀,小山羊都拉着山羊爷爷要他快说。

山羊爷爷清了清嗓子念道:

写数的秘诀是: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熟记数位最要紧,空位都用0补齐。”

读数的秘诀是:

“读数也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中间连续几个0,读时只需读一个。

每级末尾若有0,一律不读要记清。”

小羊用秘诀对照题目果然很容易,便确定了正确答案。

他俩暗暗地熟记了这两个秘诀,再遇到整数的读写,便再也不用发愁了。

5.胖胖0告状

水帘洞的门前,像堆满着气球,一群胖胖0,叽叽喳喳一齐来状告小猕猴,定要当面问问长臂猿,他的徒儿欺侮人,当师傅的,管还是不管?既然是徒弟惹了祸,当师傅的自然有责任。长臂猿忙问:“各位都从何处来的?”

众人齐声高呼:“洁白广场的乘法工地!”

长臂猿顿时明白,小猕猴在乘法运算中又犯了错误,连忙说:“请将具体情况告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

于是胖胖0纷纷说出了小猕猴的过错。

(一)

“我是乘数中间的0”,一个胖胖0说:“小猕猴在乘法计算时,竟然不让我占有位置!”

长臂猿没有听明白,便说:“你能讲得更具体些么?”

胖胖0拿出了一张纸:“瞧,这上面写得明明白白!”

长臂猿接过状纸,只见那上面写道:

果然,算式中把0的位置忽略了:“这孩子又犯了快而不准的老毛病了!”长臂猿心想:“要是把0当作一个数去乘:

尽管麻烦些,也不至于搞错了部分积的位置呀!”

长臂猿略一沉思,和蔼地说:“你速回乘法工地,叫他先把我的问题做出来后,再重新处理你的问题,若还有差错,再来找我!”

说罢,长臂猿写下了几道题:

413×84=? 413×804=? 413×8004=?

胖胖0接过纸来,用力一纵,飘上了空中,向乘法工地飞去。

(二)

第二个胖胖0,一声没吭,便将状纸交来:

长臂猿一看,这是被乘数中间带0,相乘时没用省略的方法。小猕猴却把它与乘数中间带0混淆了,使部分积也多错一位。

胖胖0望着紧皱眉头的长臂猿,委屈地说:“瞧您的徒弟,简直是任意摆布我们!”

“是我没有教育好!”长臂猿非常谦逊地说:“请您再耐心地等一段时间,我重新设计一套功法,待他练习后,若仍随意摆布你们,我定不饶恕!”说罢,长臂猿写下了一些问题,要胖胖0告诉小猕猴,练好功法后,立即来见。

胖胖0接过纸来,只见那上面写着:

胖胖0就纵身一跳,飘向蓝天,直奔洁白广场飞去。

(三)

“您的徒弟除了任意摆布被乘数、乘数中间的0,对我们这些积末尾的0,也不放在眼里!”

长臂猿一看,许许多多的胖胖0,一下子拥向前来,七嘴八舌把他团团围住。一张张告状的信纸,一个劲地往他手里塞。一时间使他眼花缭乱:尽多是被乘数、乘数末尾带0的。

这类问题进行简便运算时,末尾的0都不要去乘,全部把它添到积的末尾便可以了。可是小猕猴不是少补了0,就是多添了0。

长臂猿非常气愤,便拨通了小猕猴办公室的电话,准备狠狠的教训一顿。电话铃响,岂料,小猕猴的第一句话便是:“师傅,我错了!您教我练的功法,已全部学会,您派来的胖胖0,已全部安排妥当。师傅,您还有什么指教?”

徒儿这么虚心,听话,长臂猿还能说什么呢?便轻言慢语地告诉他:“我这里还有一大批被你任意丢掉的胖胖0哩!我立即叫他们回到乘法工地,在他们到达之前你必须将下列功法练好,并认真地总结教训!”

小猕猴连连称是:“请师傅快说。”

长臂猿在电话中要小猕猴记下了:

随即转过脸来,向大家说:“各位快回吧,小猕猴会给你们安排妥当的。”于是,一个个胖胖0飞向空中,花果山像飘走了一些美丽的气球。

6.飘荡的胖胖0

一些胖胖0,浮在半空中飘动着。小花猫把它当成了气球,仰着头,不停地往前追。近前细看,原来都是一个个没有根梢的0,感到很新奇,便问:“你们怎么不在算式里做事,却四处飘荡呀?”

其中一个0哭丧着脸说:“我是商中间的0,被人家抛弃了,他们不让我呆在算式里!”

另一个0接着说:“我是商末尾的0,也是被赶出来的。”

小花猫更加迷惑不解:“胖胖0在算式中作用很大,谁这么大胆,竟敢把你们赶走?”

0伤心地说:“他们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在除法求商时,常常把我们扔掉不管!”

“岂有此理!”小花猫很气愤:“在数位表里,遇到空位时,都特意把你请去补上座位,这样才能保证数的科学准确!要不,三千零五,把百位、十位空位的零扔了,3005岂不成了35!请你们详细说说看,他们是怎么扔下你们的?”

胖胖0见小花猫很热心,就都一起飘动起来,领着他去看现场。

在一片洁白的广场前,他们停下了。

小花猫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广场上,整整齐齐并列着许多算式:果然,所有算式上,商中间、商末尾应该有0的,都没有补足。“我们都没了安身之地,才四处飘荡的!”胖胖0一个个满腹委屈。小花猫看了这些错误的算式,气愤异常,他二话没说,跑到水沟边,挖了一块湿泥作为墨汁,在手上涂了又涂,然后把那一道道算式,都打上了大大的“×”。

而后,又根据“商×除数=被除数”的验算公式,写下了:

12×6=? 104×8=? 280×3=? 40×12=?

最后,安慰胖胖0说:“你们不要四处飘荡了,就坐在这儿等着,算式的主人回来时,看了我写的东西,一定会给你安排好座位的!为了快一些解决问题,我先找找他们去!”

说罢,小花猫便去找算式的主人了。

思考与练习:

1.在下列各个除式中,要使商中间有一个“0”,□内可以填什么数?

2.下列除式中,除数是几时商的中间、末尾都有“0”?

3.下列各式子是否正确?为什么?

4.口算求商。

4032÷4=2550÷5=2400÷12=

3184÷8=9018÷18=55220÷11=

7.长鼻象讲试商

加减乘除四兄弟,

只有除法最淘气,

求商必须先试商,

或大或小反复试,

一遍一遍真烦人,

生怕粗心出错误。

小山羊咪咪呀呀,不停地唱着自编的顺口溜,在山间的林荫道上慢悠悠地走着。

“小羊,小羊,快来,快来!我们正在研究试商呢!”小山羊抬头一看,嗬,山前的大松树下,围坐着一群小伙伴哩:长颈鹿、金丝猴、小花猫、小白兔。一个个都端端正正坐在那儿。

听说研究试商,小山羊自然高兴,除数、被除数千变万化,求商可真不容易呀!

金丝猴让小山羊坐下后,悄悄地说:“这下好啦,咱们请来了数学专家,专门给我们解决试商中的困难呢!”

说话间,只听有人说:“来啦!来啦!”

小山羊只见一个身材魁伟的大象,慢腾腾地坐在了前面,他晃动着长长的鼻子说:“小朋友,把你们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吧!”

话音刚落,只听“我说”、“我说”,一个个争相发言。

象专家用长鼻子指一指长颈鹿。

“如果被除数的前几位数比除数大,除数的个位比较小,例如:8468÷51,怎样试商呢?”长颈鹿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长鼻象不假思索地答道:“类似这样的情况,都可以用‘首位试商法’,84>51,8÷5商1,商的首位必定是1。例如:512÷44和72468÷5,都可用这个法儿试商。”

众人一看,果然,商的首位数都是1。

“假如被除数的前几位数比除数小,除数的个位却比较大,该怎样试商?”说话的是小白兔。

“你的问题我明白。”长鼻象说,“例如,563÷68,56<68,类似这样的情况就用‘五入法’,把除数先‘五入’,即把68看作70,再试商。像24÷28和8840÷89以及32011÷37,都照此处理!当然了,如果除数的个位数比较小,就用‘四舍法’。这两种方法,实际就是‘凑整法’。”

长鼻象果然学识渊博,伙伴听得豁然开朗。

小山羊连忙举手说:“专家叔叔,我计算中还遇到这样问题,除数的首位数字与被除数的首位数字相同,次一位数字接近却不够商。例如:2214÷27,该怎么试商?”

长鼻象眨了眨大眼睛,慢腾腾地说:“这种类型我们叫它‘同头无除’,情况比较复杂。当被除数前两位数字的和大于或等于除数的个位数字时,肯定商9,其余情况,多数商8,所以说,‘同头无除商8、9’。偶然,也有商7、6、5的。”

长鼻象讲后,同伴们热烈地议论了起来,各人都举出了一些例子,先估商、后试商:161÷19、124÷18、3113÷39

好长时间,没有提出问题了。长鼻象说:“还有一种情况:当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字或前两位数字,如果恰是除数的一半,可直接商5,这种方法,就叫‘折半法’吧!如:801÷16、14360÷28”

讲完了仍是没有人再提问,“有问题以后再研究吧!”长鼻象便站了起来,摆了摆大鼻子回去了。大家听得入了神,猛见象专家离去,连忙高呼:

“谢谢象伯伯,下次再见!”

思考和练习

1.试商一般有哪些方法?

2.下列各题应如何试商?

66951÷519 236318÷683

21675÷289 328427÷803

306000÷612

8.小数点的家

数学城里有个自然数一条街,原先住着清一色的自然数,由于这里靠近计算大道,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后来有位姓“零”的也迁到这里,大家便把这条街叫做“整数一条街”了。

本来大家都平平静静地过日子,各自干着各自的事情,各家住着各家的房子:个、十、百、千、万……井然有序,岂料自从来了个身份不明的姓“零”者,由于他不断迁移,一下子秩序大乱,原来是“万”的陡然间变成了“百”、“千”或“个”、“十”,原来是“百”、“千”的又一下子变成“个”、“十”。这样,许多人霎时间成了“暴发户”,许多人霎时间又成了“穷光蛋”。

是谁这么神通广大呢?

原来是个名叫“小数点”的人。大家说:“你不是咱们数学城的!你是语文国的。”

可小数点“.”却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地说:“我原本就是数学王国的臣民,原来就住在数字一条街。”

自然数、整数都齐声说:“我们从没见过你!”

“哈哈!那只说明你们孤陋寡闻罢了,你们每一家的后面都有我的一点小住处,只是我不愿出头露面而已!”那个叫小数点的人说得竟那么轻巧、自信。

自然数的领头“1”首先责问道:“难道我身后面有你的住处?”

“那当然!”小数点说,“你与1.0是不是一家?”

1=1.0,谁都知道,1无话可说了。

两位数中的老大99说:“照你这么说,我身后面也有你的住处!”

“我已经说过,你们自然数、整数,不论谁的后面都有我,99=99.0,难道你能不承认?”

小数点的一席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

“仅靠你们整数,数学城的好多问题你们解决不了!”小数点非常自信地说,“生产发展了,经济发达了,数字一条街自然要扩大,就拿这条计算大道吧,原先10米宽就够用的了,现在扩展到15米6分米5厘米,还嫌太窄。就以这路宽为例,请问用米怎么表示?我一参加就好办了,15米6分米5厘米=15.65米”

“那你们的住宅怎么安排呀?”整数中有人问。

“这,管理数学城的建设部早给安排好了!”说着,他把图拿了出来:

众人一看,果然早已有人给小数点安排好了位置。

“就是大家承认了你的位置,可你也不能经常搬家呀!”说话的是2850,你小数点向左移一位我便缩小了10倍,成了285,移两位我成了28.5,移三位我就成了2.85”

“是呀,本来我安安静静的,”3接着话茬,“你向右移一位,把我变成30,向右移两位又使我扩大了100倍成为300,一会儿你又把家搬到离我左边三位,使我变成0.003为啥要这般折腾我们?”

“你们甭说啦!”小数点打断了话茬,“请大家想想,我们这些数,要是呆呆地坐在家里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只有天天在计算大道上奔跑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你们一会儿变成整数,一会儿又变成小数,那都是实际需要,我的作用,正是体现在不停地搬家中,咱们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使我们数字街更加繁荣!”

大家见小数点的话句句在理,而且他原本就是数字街的成员,要发展,要繁荣,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成功。从此也便与小数点友好相处了!

9.双重国籍的小圆点

语文国和数学国虽是两个友好睦邻国家,可是,风俗习惯、人情事故却有着天渊之别。

这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发达,两国人民的交往越来越频繁。

小圆点在语文国原来充当“着重号”的角色,顾名思义,他若站在哪一段文字下边,就表明那段文字特别重要、特别需要强调,如“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后来因为总是在文字的下边,他向语文国王提了意见,国王叫他兼做“隔音号”,像“阿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一位遇刺总统”、“《星星·月亮·太阳》是一本畅销书”等等。这样,把他放在一行文字的正中间,便与文字平起平坐了。更有意义的是,如果他连点了6点,那就表示不论还有多少话语、多少事情,统统“尽在不言中”,于是人们把6个并排的小圆点叫做“省略号”。

因为在做“隔音号”的期间,常常与外国人名字在一起,小圆点忽然萌生要出国的念头。

于是,他迁移到了数学国。

他到了数学国使大开眼界。移民局的同志十分欢迎,还向他讲述了数学国王招贤纳士、尊重人才的种种优惠政策,带着他周游数学王国。他观看了整数城,亲眼目睹了整数中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约数、倍数、连续数的奇异风采。

接着又参观小数城。

在整数城和小数城交界的地方,移民局的同志说:“这里就需要一个小圆点。在这里,你要更名为‘小数点’,在你左边的全是整数,在你右边的就全是小数了!不过你千万要记住:只能站在整数和小数之间偏下方,不要站在数字正中,这与你做‘隔音号’时不同。”

说着他们进了小数城。

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在面前:7个人正在为平分一桩账目撕扯不开:

“你们不必愁了!”移民局的同志走近前说,这位新来的同志可以为你们排忧解难,转脸又向小圆点,“这是循环小数,商142857总是不间断地重复出现,要是没有一个特殊的办法,永远也写不完。你就在他们重复的首尾数字头上各点一点,省工省时,有了‘循环点’意思就清楚了!”

小圆点听了,觉得很新奇,“在语文里我总是在文字下面,到这里叫我站在数字头上,而且只要首尾两点就行了。”想着想着便进入了算式中:

“是的!就这样,在这里你叫做‘循环点’。”

小圆点兴奋地说:“我就在小数城安家落户了!”

移民局的同志说:“可以,不过在比和比例城有件工作还要请你去做。

这与你在语文国里做‘冒号’相当,只是咱们这里叫‘比号’,表达的意思与‘÷’号差不多,如:3∶5=3÷5”

小圆点连连点头:“可以,可以,只要需要,我一定前往!”

小圆点从此有了双重国籍。

10.循环小数迷了路

和是对十分要好的朋友,假日里他们一同到南山采集植物标本。

山中的景色美丽极了!

各种各样的花草,绚丽多彩。除了在自然课本学到的,还有许许多多认不出名字的奇异植物。悬崖峭壁上奇形怪状的石头,更叫人想象万千!他们蹦着跳着,说着笑着,不知不觉天色晚了,两个人便匆匆忙忙往回赶。可是却忘了出山的路线。

他们走呀走,走了好长一段路,仍没有出山。坏啦!迷路了!于是加快步伐寻找归路。可是越走路途越生疏,眼看太阳已快落山,急得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禁大声哭了起来!哭声让住在山上的鹿爷爷听到了。忙问:

“出了怎么事?”

“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还记得你们的家吗?”鹿爷爷问。

“我家是2∶3。”

泪眼汪汪地说。说:

“我家是16∶33。”

鹿爷爷听了说:“原来你们都是纯循环小数家族的!好吧,让我指给你们回去的路!”

说罢,他在地上画了一条路线:

“听着,你本来是0.6666是吗?

即:(1)0.6=0.666

(2)将两边同时扩大10倍,得:

(3)在(2)式两边同时减去(1)式两边,得:

即:×9=6

(4)将等号两边都除以9就是:

“沿着我画的(1)、(2)、(3)、(4)路线走下去,便到家了。”鹿爷爷说。听了鹿爷爷的指点,破啼为笑:“想起来了,我能找到家了!”

“爷爷,我还是找不到家。”急切地恳求道。

“别急,别急!”鹿爷爷慢腾腾地说:“你=0.484848。你们家的循环节是两个,回家路线有一点不同,一说也就明白了:

①=0.484848

②将①两边都扩大100倍得:

③在②式两边同时减去①式得:

也即:×99=48

④将等号两端都除以99(即100-1)

和听了,高兴地齐声说:“谢谢鹿爷爷指点!”

于是他们便大步流星地下山了。

很快他们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家。

11.“≈”被告记

数学王国收到了一些举报信,都是冲着仲裁法官“≈”来的。

事关重大,国王决定立即审理此案。于是把仲裁组的成员都召集了来。“=”,“≈”,“>”,“<”一个个都坐在会场上。

国王面带怒色,冷冷地说:“有人竟敢颠倒是非,知法犯法..有此劣迹的,自己坦白交待!”

会场气氛十分紧张。一个个面面相觑。

国王见无人交待问题,更加恼怒,便指着“≈”说:“约等于,讲讲你的职责是什么?”

“≈”从容不迫地站了起来:“我的职责就是表示近似数。遇到不可能或不必要得出精确值的情况,我便挺身而出。”

“那么有人反映麻袋和钢材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呢?”国王慢条斯理地提出了疑问。“≈”感到莫名其妙。

“≈自己说不清,我给他说一点。”说话的是“=”,请问3724÷100=37.24≈37。这该会算吧?上次命你去运回3724千克白糖,每条麻袋装100千克,你却硬要给38条麻袋,这是为啥?”

“>”站了起来,冲着“≈”责问道:“难道你连38>37.24也不懂么?”“还有,”“=”接着又问,“上次你拿去100厘米圆钢,每截6厘米便可制一个零件,很明显做100÷6=16.66≈17,可你为啥只交16个?”“≈”仍是一声不响,默默地坐着。

大家见状非常气愤,纷纷责问:“你这样违法乱纪,咱数学王国的‘四舍五入’法规,还执行不执行?”

“≈”终于说话了,他反问大家:“国王要求把全部白糖都运回,要是只给37条麻袋,请问:剩下的24千克怎么办?扔了么?”稍停,他又说:“100厘米的钢材,每6厘米做一个零件,要是做成17个,请问:那最后一个还能用吗?”

“≈”一连串的反问像连珠炮,“=”不吭声了,“>”和“<”也都无话可说。

“≈”却并不甘休,最后气愤地说道:“有的人搞1=1.0,1>0.9,0.9<1,还认为自己绝对正确,倒是应该认真反省一下!”

弄清了事实真相之后,国王这才转怒为喜,他说:“现在我宣布:‘≈’没有错,今后处理近似数可以根据‘四舍五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究竟用哪一种法,由‘≈’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至于‘≈’提出的1=1.0及1>0.9等问题是否属实,待今后再议。”

12.0.1与0.10的争吵

“=”、“≈”、“>”、“<”刚从国王那儿开完会,只听前面的路上一片喧哗。近前一看,原来是0.1和0.10正在争吵。

“0.10”说:“我就是与你0.1不同。”

“0.1”反驳说:“你整天背着那无用的0,还不是跟我同样大小?”“仲裁法官来啦!请他们裁定。”围观的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和“<”交换一下目光,无话可说。

总是认为自己一贯正确的“=”说话了:

“我认为你们俩是相等的!

0.1=0.10;你们都是小数,小数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嘛!”“对呀,我也这么说,”“0.1”接过“=”的话,“既然你0.10与我相等,何必背着那个末尾的0?”

听了“=”的话后,0.10仍迷惑不解,说:“0.10=0.1我承认,然而,若绝对相同,国王又为什么偏要我背着个多余的0?”

“=”无话可答。“>”、“<”齐声说:“还是去请示国王吧!”

“甭请示国王啦!”一直没有说话的“≈”开腔了,“在单纯的式题计算中遇到结果是0.10的,末尾的0可以扔掉,如果题目要求近似值的,末尾的0千万不能丢了。”

“0.1”听了直发愣:“为什么呀?照你这么说,0.10与我0.1不同了?”“当然不同!”“≈”答道:“你们俩数值虽相等,但在表示近似数时,精确度是有区别的!根据‘四舍五入’法规:你表示的是0.05~0.14间的任何数值,只是精确到十分位;而0.10呢,却表示0.095~0.104间的任何数值,已经精确到百分位了!”

“0.1”恍然大悟:“怪不得我看到工厂里抽样测试机器零件的数据,有8.10,8.11,8.09,还有8.00呢!原来它表示的是精确度啊!”

“0.10”望着“0.1”和“≈”,“>”,“<”说:“我也明白了,今后不该背0时,我便及时把它扔掉。该背时,再苦再累也背下去。”

13.游戏中的数学

数学广场上欢声笑语,山羊爷爷正带领一班小白兔在做游戏呢!

只见山羊爷爷把八个小白兔分成甲乙两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数字标牌:

甲队的标牌是:2、4、6、12,

乙队的标题是:1、3、18、24,

小白兔们不明白,他们是来请教倍数、约数问题的,山羊爷爷却领着他们做游戏。

排好了队,山羊爷爷说:“你们每队的基础分是100,听我的口令做动作。凡是口令中涉及到的数,要高举过头顶,该举没举起的和不该举的却举了,有一个扣5分。哪队的分数最先被扣光了,便是输家!大家明白吗?”两队齐声答道:“明白了!”

“现在游戏开始!”山羊爷爷说:“3的倍数请报告!”

只听甲队中传出:“6号”、“12号”!

乙队中传出:“18号”、“24号”!

山羊爷爷眯缝着眼,扫了一下各队的标牌,笑眯眯地说:“乙队扣去5分!3号该举没举。”

“都放下!再来下一轮。”山羊爷爷说,“20以内的质数请报告!”只听:“2号”、“3号”、“1号”!

山羊爷爷走到1号前,笑着说:“你是质数吗?”

“错啦!错啦!”乙队的伙伴们大声地向1号说,“你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不该举起。”

“乙队再扣5分!”接着山羊爷爷加快了口令,并迅速的给各队记分。

只听那些口令是:

“最小的偶数!”

“最小的自然数!”

“最小的质数!”

“2的倍数!”

“24的约数!?

“30以内的合数!”

“30以内的奇数!”

“18的约数!”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对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的都能迅速作出反映,该举起的,迅速举起,不该举起的则静立不动。开始时,乙队的分数最先被扣光了。几轮以后,甲队又输给了乙队。最后,大家都理解了各个数学名词,两队谁也没出现错误,双双打了个平手。“我们要山羊爷爷讲数学,他却叫我们来做游戏。原来用意却在这里!”小白兔总算明白了山羊爷爷的苦心。

14.字母兄弟帮了忙

“定律”带着他的弟兄们一大早来到自然数大院,他们敲响了第一排第一家的门。

瘦“1”开门一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还有乘法分配律都来了。连忙问:“五位先生有什么指教?”

“我们是来找你们帮忙的!”加法交换律首先说话,“一些小朋友对我们弟兄几位总是记忆不住,分辨不清,你们自然数弟兄多得数不清,能帮我们变得简洁精炼一些吗?”

瘦“1”似乎还没听明白,加法结合律补充说:“像我吧,别人要是叫起我来得说‘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瞧,多麻烦!”自然数弟兄一向助人为乐,瘦“1”听后连忙敲起了集合铃,一会儿大院的广场上聚满了黑压压的人群:1、2、3、4、5、6,有头无尾望不到边。瘦“1”向大家说明了情况,众人纷纷举手,乐于帮助。“先解决加法交换律的问题吧!”瘦1率先站了出来,接着“2”主动出队,他们排成:

排好了队,瘦“1”很自豪地说:“瞧,咱们这队形就可以说明加法交换律!”

定律弟兄看了却直摇头:“这只能表明‘1加2等于2加上1’呀!除此以外不能代替任何一个与你们不同的式子呀!”

瘦“1”觉得对方说得有理,很不好意思,便拉着小2入队了。

这时场上的自然数兄弟觉得很失体面!“咱们这么多弟兄难道就解决不了这点问题吗?”便纷纷相互组合成许许多多的队形:

霎时,广场上熙熙攘攘,人声嘈杂,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人。字母家族的兄弟们:a、b、c,也站在一旁看热闹。

自然数弟兄的热情,使定律兄弟非常感动。可是他们组成的任何一个队形,都不能代替“加法交换律”,因为他们太具体了,每一道式子只能说明他们自己是可交换的,而“定律”却做了高度的概括,必须包含所有的式子。因此,仍是摇头不语。

自然数弟兄无能为力了!

字母弟兄也是一向助人为乐的。他们见自然数弟兄心急火燎,便主动打招呼说:“让我们帮帮你们行吗?”

“当然行!只要能把定律弟兄的问题解决了就好。”自然数弟兄连忙应道,“来吧,来吧,都是咱们数学大家庭的事,不必介意!”一个个便迅速地归队了。

字母家族的弟兄也不客气地上场。他们先排了:

加法交换律一见连连点头,说:“这样可以,a代表任何一个数,b也代表任何一个数。任何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接着,根据每一个定律的含义,字母弟兄把它们一个个都表示了出来:

加法结合律:a+b+c=(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他们刚排完,五大定律兄弟们一齐围上来,与字母兄弟亲切握手,连连说:“我们代表全体小朋友向你们致谢!这样简洁明了,易读易记,把我们的意思全表达出来了!”

自然数弟兄也纷纷感谢字母兄弟帮他们解决了困难!

后来,“性质”、“公式”也都找字母兄弟帮了忙。

15.比家兄弟演武术

数学城的体育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假分数的杂技表演,博得全场一片掌声。接着是比例的武术表演。先上台的是“比”家弟兄。4∶3和12∶9,他们两人一对,一前一后,在台上走动了几步之后,忽见一路筋斗翻落到他们中间,霎时又一个筋斗不见了,大家看到的是等于号牵着两个比:

此时,话筒传来了解说员的声音:“刚才表演的是‘比变比例’。”他告诉观众,“台上的两个比是相等的,它们前项除以后项都得4/3,两个相等的比,便可以组成比例。一个比只有前后两个项,而比例却是有两个比,四个项,有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观众正在聚精会神端详着,等于号拉着两个比,不停地迈着舞步,忽见他们身体一晃,一刹时,变成了:

大家仔细瞧瞧:4、9是两个外项,3、12是两个内项,他们的积都是36,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比例的两个外项积与两个内项积相等啊。

转眼间,台上的四个数又变幻出一长串比例来,只见:

他们你翻过来,他翻过去。一个个像闪电飓风,看得人们眼花缭乱。“这套武术告诉我们:‘两两相乘,积相等的四个数,可以组成八个比式’。”广播喇叭继续传出解说员的声音,“这八个比例式也是有规律的。当组成第一个比例式后,先交换内项,后交换外项,再使两个比换位。于是,异彩纷呈的景象出现了。”

在场的观众,兴高采烈,有的当场根据解说员的解说也纷纷写比,再组比例,再变化比例。嘿!这套技术许多人也熟练地掌握了。

一直到节目全部结束,人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体育场。

16.比例尺找家

比例尺匆匆忙忙地赶路,他一边走着,一边好不烦恼,昨天那个尴尬场面,现在想起来,还满肚子气呢!

长度单位召集全家族的人开会,里、丈、尺、寸、分、公里、米、分米、厘米,连不起眼的毫米、微米也都端端正正地坐着。总之,不论公制的、市制的长度单位都来了。

可是比例尺到会场还没坐下,就被撵了出来,他们齐声吆喝:“比例尺不是尺,也不是长度单位,不能参加我们的会!”

比例尺顿时愣了:“我明明有‘尺’字,不是长度是什么?”

“是什么,咱们不管!”会场中有人说,“总之,咱们不是一个家族的!”

有个好心的老人说:“他们说的没错,看样子你可能是分数吧!请你到分数大院去!”

比例尺心想:“对,分数单位有、、”

谁料连分数大院的门还没有进,看门老头一看他是比例尺,就说:“到比例城找家去吧?”

“一想老人说的没错,我可能与比例是一家人。”

于是他一气之下,决心到比例城寻找自己的家。他询问了许多人,最后一位地理教师翻箱倒柜找到了一张比例尺是的地图,说:“瞧,此地离比例城只有10厘米,你自己慢慢地走去吧!”

走了一天又一天,最后终于到达了比例城。

比例城的朋友,个个热情好客,人们围住他问长问短。

比例尺急于打听自己的家,便问:“我与比例是一家么?”

“当然是!”一个脑门上长了两个黑痣的白发老人说,“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你们家有三个兄弟呢!”

图比例尺第一次听到这么说,忙问:“我哪有那么多兄弟呀?”

老人不慌不忙地说:“你是分数比例尺,意思是图上厘米,实际长度便是10000厘米,也即100米。如果用线段表示便是,这就是线段比例尺,与你是同胞兄弟。”

比例尺听得十分入神。

“你还有个弟兄叫放大比例尺,在一些精密仪器上,如手表、显微镜等等,零件的实际大小比画出的图还要小得多,如: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放大了倍后画出来的!”

“原来如此!”“”恍然大悟,他十分高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

17.比的魔法

“比”自称魔术师,他说:“一般的魔术师都是变化物体,比如让手帕变成白鸽,使领带变成鲜花。而我变的是数,都是由观众当场点题。”话刚说完,只见站起来说:“能把我变成比吗?”

35

“比”只用眼狠狠地向瞅了一会,果然出现了。

3535=35

“能把我们也变成比吗?”说话的是6÷5。

“比”看了看说话的两位,说:“咱们原本是一个家族的。”只见他用手一指,6÷5立刻变成了:

“比”果真有点小本事呢!

观众中的“×”心想:除法你能变成比,咱们乘法,看你怎么变?

便慢悠悠地站了起来。

4×7“比”好像看出了他们的心事:“请二位站稳。”说话间,只见那两位观众慢慢地随着比的指令动了起来:

4×7=4×7∶1

又变成了比。

观众中A和B,附耳低声说了一会儿话,然后A说:“咱们忘记了自己是多少,只知道A被B除商是0.6,能将咱们A、B两人变成比吗?”这可真是个难题,观众心想。

“这也不难!”“比”说,“A被B除商0.6,即,A÷B=A∶B=0.6,这就是说,A是比的60%,也即,3∶5,A=3,B=5。”停了停,“比”又补充说,“当然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你们二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组成新的比,也都符合你们的要求。”

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A和B也补充说:“要是只知道比少,咱俩的比是多少呢?”

“比”不慌不忙地画一张图:

突然,观众中有人高声说:“咱们全场共有300名观众,其中女同胞占男同胞人数的,求女同胞有多少人,你能用比来解么?”

“这个问题问得好,”观众一片喝采声,把应用题也请来让他变,大家心想:这回魔术师该黔驴技穷了吧?

只见“比”仍是沉着冷静地思考着,一面还用手比画着:

设:女同胞为x人,则男同胞为(300-x)人。

大家看了算式,没等“比”报出得数,便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的善变能力,使观众们大开眼界。

会场上很长时间没有人再提出新的问题了,“比”的表演便结束了。

18.寻找三兄弟

“110服务台”接到报告:线妈妈的三个孩子不见了!这消息使几何城内一片惊慌。谁都知道,几何城内要是没了线家兄弟,所有高楼大厦,田园道路,都将成为一片空白!

听了这个消息后,“角”吓得连嘴也张不开了!

三角形、四边形吓得两腿打颤。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倒在地上。

“必须迅速将线段、射线、直线三兄弟找回!”T台长立即命令各地110巡逻队。

“01遵命!”

“02遵命!”

“03知道了!”

无线电波很快接通了联系。T台长长吁了一口气,坐在收发台旁,静静地等待消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过,T台长紧皱双眉。

忽然无线电波嘀嘀响起:

“01报告,01报告,我们已经发现了线段的行踪!”

T台长一阵惊喜,忙问:“他在哪里?”

“报告台长:线段从几何城出发,奔向学校,奔向工厂、农村,到了课桌上,又飞上黑板边、还在场头、田边。一会儿直奔莫斯科,又从莫斯科通向东京,通向纽约。”

“快,快将他截住,让他回到几何城来!”T台长果断地命令,“必须派两名干警,一头一个方能截住!”

台长话音未落,又传来了:“02报告,射线不愿回家,他要服务社会!”

“怎么?他现在干什么?”台长焦急地问。

“他说,他要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给人们送来绿色和丰收;他要化作电光,给人们驱走黑暗;他还要走进实验室、放射科,变成x线、红外线、激光。为人类造福,他说,即使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像流星那样,放出全部的光和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听了02的报告,T台长无话可说,只是要02告诉他不要忘了几何城的父老乡亲!一旦需要,请立即返回。

旋即台长拨动按钮:“03,你们可曾见过直线的身影?”

“我们在03台同时放出了两颗侦察卫星,他们向着相反的方向各自追寻,找遍了大地、天空和茫茫宇宙。至今。”

“这么办吧!”T台长说,“线家弟兄一向助人为乐,一旦需要,相信他们会不请自来。”稍停他命令各队,“天已不早,赶快回城。”

线妈妈听说三个孩子都在各地忙碌着,并且都在做一些服务社会、有益人类的工作,也就放心了。

19.米、米2、米3

“又把单位名称搞错!”老师很不满意,宁宁也生自己的气,“为什么总是分不清米、平方米、立方米?”他伏在桌上迷迷糊糊地想着。

想着,想着,竟昏昏入睡了。

忽见米、米2、米3一起站在他面前,齐声说:“我们虽然都是一个家族的,都姓‘米’,可是各自的特点并不相同呀!”

米说:“你看我,身子瘦成一线,行动离不开两个点。”说着便指指头上、脚下,“我的身长就在这两点中。我干的工作是量长度。要想知道直线的长度,找我好了。分米、厘米两个小弟常常随我一起工作,遇到零头数,就让他们去处理。”

米的话音刚落,米2飘了过来:“请再看看我!”又见他一招手,四个点蹦蹦跳跳,连成四条长度都是1米的线段,头尾相接,围成了一个正方形,“瞧,这围起来的平面才叫米2!”

宁宁问:“你为什么非要四个点不可呢?两个点不行吗?”

“不行,两个点只能连成一条线段,那是长度,至少要有三个点才能围成面,”说着,他招呼一些小圆点,共同表演了各种面的面积:

接着,米2说:“我的大哥叫(千米)2。(分米)2、(厘米)2、(毫米)2都是我的小弟弟。遇到算县、省、国家范围的大小时,总是大哥出动;算铁皮、图纸的面积时,我与几个小弟弟就自告奋勇了!”

宁宁听得津津有味,又问:“你们和米没有关系么?”

“有,要是没有关系,你就不会把我们搞混了。我家弟兄工作起来,总要先请米家弟兄帮忙,他们给量出了长度,我们才能算出面积来。米家兄弟工作(量长度)时,却从不用我们插手。”

这时,米3过来了:“我与他们就更不相同了。”

说着,他向点、长度、面积招招手,他们立即聚拢到一起,“你看,我就是由点、线、面组成的。”

宁宁一看是个正方体: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看清了吧?米,瘦得像一条线,只有长度;米2,有长度、有宽度,却没有厚度;我呢,不仅有长,有宽,还有高(厚)!有人给咱们米、米2、米3,编了个顺口溜,说是‘长度一条线,面积成一片,体积占空间’。”稍停,米3又说:“量长度,找米去;算面积用平方;算体积与求容量,要用立方来帮忙。”

宁宁听了大叫一声:“这下我可认清你们了!”他一睁眼,原来是做了一个梦。

20.F查户口

户籍警F接到一份报告:在一座长方体的小屋里,住着几个形迹可疑的人。

他骑着电动摩托,迅速来到了小屋前,大声喊:“谁是户主?”

“我是!”“我是!”“我是!”接连有三四个人应答。

说话间,一个叫S表首先来到面前,他如同覆在小屋上的一张薄薄的塑料纸,轻轻飘了下来。

“你叫什么名字?”F问。

“我叫表面积!”S表应声回答。

紧接着V体也来到面前。

“你叫什么名字?”

V体应声答道:“体积!”

“这房里就你们两个人么?”F继续问。

“还有我呢!”屋内有人回答。

“请你出来说话!”

“要是走出去,我就不是我了!”屋内人答。

“怎么?出不来?你叫什么名字?”

“我是V容,就是容积的意思!我和容量是孪生兄弟。”那人回答得也很爽快。

F户籍警满腹狐疑:真是三个怪人!又问,“你们是什么关系?为啥三个人都是房主?”

“什么关系?”S表听了直挠头,“我们一直住在一起,不论到哪儿都是这样。”

“是谁把你们介绍来的?”F继续问。

“长、宽、高!”三个几乎同时回答,理直气壮。

既然有来头,那就找介绍人好了。于是,找来了长、宽、高,他们分别是5米、4米、3米。谁也不否认,是他们介绍来的。

“咱们又不是流窜犯,有名,有姓,大惊小怪干啥?”这声音从屋里传出,显然是V容不耐烦了。

F连忙解释:“我的责任是登记户籍,对数学城里的每一位都要摸清楚来龙去脉。”

“既然是执行公务,那我们就自报一下吧!”S表先自我介绍了:

“我叫表面积,专门负责油漆、粉刷一类工作,当然喽,像这座小屋用了多少木板,我也清楚,比如咱们这间木板屋共用木板面积是:

“啊!原来如此!”F听了后说,“我在上小学时就听老师说过,‘长方体表面积要计算,抓住长、宽、高三条线,两两相乘得一半,再乘以2就得6个面’,说的就是你了!”

“对、对,正是我!”S表非常自豪。

“计算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是我的工作!”V体也自我介绍,“咱们这间小屋共占5×4×3=60(立方米)空间,这早已报告了城建部门。”

三位证人见只有V容躲在屋里不说话。

F户警说:“容积同志也请你自我介绍一下吧!”

只听容积慢条斯理地说:“刚才体积的介绍不是已经把我包括进去了么?木板的厚度又没有告诉我,叫我怎么介绍自己呀?”

三位证人恍然大悟!“是啊!容积是物体所能容纳的体积大小,计算容积必须从里面量起。”于是,他们马上说,“长、宽、高木板的厚度都是0.05米。”

“既然知道木板的厚度,我的长、宽、高你们还不知道吗?”V容看来很有点小脾气,“知道了我的长、宽、高,我的体积,连小学生都会算,何必多口罗嗦?”

F户警一听也是,既然他们都是好人,何必再详细考查呢?

21.扇形不再回家

秋日的夜晚,明月高悬,清风送爽,微风飘动着圆锥姑娘的喇叭裙,她漫步树林边,轻声吟诵诗句:人行幽径中,月上柳梢头。

当她路过伐木场时,突然一阵凄楚的哭声打断了思维,听声音是个小女孩。谁家的孩子,这么晚还在野外?

圆锥姑娘走进伐木场,循着声音,慢慢寻去,那哭声越来越清晰,时断时续。她跨过了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各种木材,来到一根被锯开的粗大的木料前停下了,声音就在这个木料边。

小女孩听到有脚步声,哭声更大了。

圆锥姑娘俯身一看:“哎哟,这是哪家的小妹妹?为什么独自儿倚着木料头伤心呀?”

“我找不到家了!”紧贴在木料头上的孩子揉了揉眼说。

圆锥姑娘端详了半晌,心想,看长像,这孩子很像圆。忙问:“你多大啦?”

那孩子止住了哭,回答:“不知道!”

圆锥姑娘沉思了一下,“有了!”她量了一下这孩子的身高,不禁一愣:

“哟!原来你还是我亲戚呢!你的老家也是圆啊!”说罢,她围着那孩子画了一个圆:

便拍了拍那孩子的脑袋说:“你名叫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啊!瞧,r=12厘米!”

那孩子突然想起,高兴的说:“是的!是的!大家都这样喊我!”

圆锥姑娘又叫她叉开两足,一量叉开的角度是40°,便说:“你有多大我知道了,所有的圆都是360°,你占圆面积的。”说罢圆锥姑娘乘着月光,拿了根小棒,在地面上计算了起来:

圆的面积是:πr2

扇形的半径是:r=12厘米

扇形的面积是:

小扇形破涕为笑:“知道了!知道了!我是50.24(厘米)2,我的老家在圆里。姐姐快带我回家吧!”

“小妹妹,你不能走!”圆姑娘温和地安慰着扇形,“这里需要你!”小扇形随即又哭了起来:“为什么不能走?这里要我做什么?”

圆锥姑娘指了指那根躺着的木料说:“要是没有你,木工师傅便不能计算这根木料的大小了,也就没法用这木料制造各种工具了!”

“为什么有我木工师傅才能知道这块木料大小呢?”

“只有用你的面积乘以木料的长度,才能算出体积来,要是你走了,光有长度怎么计算啊?”圆锥姑娘耐心地解释着。

……圆锥姑娘又好言安慰了一番,说:“这里有你的许多姐妹,它们有高有矮,总之,假定身高是r,两腿叉开(也叫圆心角)是n°,那么πr2×n°/360都是你的姐妹。”小扇形也挺听话,于是她倚着木料安心地闭上眼睛。圆锥姑娘直到扇形睡着了,才踏着月光,慢慢地回家。

22.“时间老人”讲时间

时间老人从很久很久的以前走来,又匆匆忙忙地向遥远的未来走去,他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他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目睹了三皇五帝的兴衰,他是一个无所不知永远年轻的智慧老人。

时间老人是一部厚厚的历史,时间家族的小字辈一直跟踪着他,盯着要老人讲故事。

老人急着赶路,便说:“想听故事?那就跟我一直走吧!”

时间老人答应了讲故事,时、分、秒,快步地跟上,年、月、日,紧追不舍,“季节”、“星期”,也都来了,连“世纪”、“年代”,也悄悄地尾随其后。

(一)

“就从你们年月日说起吧!”老人一面脚不停步,一面讲述着。

“远古时候,人们对我们时间家族,并不熟悉。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迷迷糊糊地过日子。时间久了,他们发现日月星辰,寒来暑往,有着一定的规律。更兼相互交往,生产生活常常需要确定的时间,于是把太阳(日)升起又落下到再升起经过的一段时间叫做‘一日’,又发现月亮圆缺一次的周期,是30日左右,于是把30日叫做‘一个月’。日、月便这么产生了!”日月听了高兴得跳起来:“原来我们是这么诞生的!”

跟在一旁的“年”忙问:“我是怎么诞生的呢?”

“人们又发现气候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时间老人继续说,“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每12个月便周而复始,往复循环,于是把12个月叫做‘一年’。又根据气候变化情况把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每三个月称作一季。”

年、月、日听了时间老人的讲述齐声欢呼,他们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不料,这样做却出了不少麻烦!”时间老人又冒出了这句话,使他们顿时收住了欢乐的笑容。

(二)时间老人继续讲述着时间的历史:

“其实,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所用的时间。”老人说,“后来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圈实际用的时间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而我们计算日期都是用整天数作单位,把365天当作一年。这样,①有的月份,就得规定31天。②一年中相差了5小时48分46秒,每过四年就多出23小时15分4秒,已接近一天。每过4年就需增加1天,因此又规定366天的年叫做‘闰年’,而把365天的年,叫做‘平年’。”

“年”听了忙问:“把23小时15分4秒当作一天实际还差44分56秒,这么算,时间长了,比如数百年以后,这误差不仍是不小吗?”

“你问得好!”时间老人接着说,“于是又用减少一些闰年来补救,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作闰年,否则仍作平年。如公元1200年是闰年,而公元1300年便仍作平年。总之,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样,误差便越来越小。经过了四千年后,也只差2小时左右,当然,仍是个近似值。”

“爷爷,你说的平年365天,闰年366天,这多出的5、6天加在哪个月上呢?”“日”不禁又提出了新问题。

“这个问题,说来又话长了!”时间老人说,“公元前四十六年古罗马帝国的儒略·凯撒大帝下令编制新历法。因为他是七月出生的,就规定将七月编为大月(31天),这样所有的单月:一、三、五、七、九、十一,都是31天,而把逢双的月份定为30天。可是平年只有365天,只有再从小月中减少一天,才能保证所有单月都是31天。

“让哪个小月是29天呢?

“当时的罗马帝国,判处死刑的罪犯都在二月份处决,就决定从这个不吉祥的月份减少一天。于是,二月只有29天了!”

“月”对应着现时的大月月份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那么,再问:“可是现在八、十、十二,都是双月,怎么也成大月了?”

“这事,说起来就更令人哭笑不得了!”老人感慨万端地说,“后来,又出了位皇帝,叫做奥古斯都·凯撒,他是八月出生的,为了炫耀自己,他下令把九、十一月改成小月,而将八、十、十二月改为大月,这样就有七个大月,于是又从二月份抽出一天,这么一来,二月便只有28天了!只有在闰年时才是29天。就这样,一直沿用到现在。”

“这么改,远不如原来好记呢。”“月”不满地说,“真是胡折腾!”

“谁让他们有权呢!”时间老人意味深长地说,“是是非非我心里有数!”

(三)

说话间,“世纪”和“年代”也跟了上来,没用他俩开口,老人便说:“你们俩虽然表示的时间长,年龄却比年、月、日小。一百年为一个“世纪”,每十年为一个‘年代’。”

“照这么说,10年=1个年代,10个年代=1个世纪了?”世纪问。

“当然了,可是一些人常常把你们搞错,”老人说,“一个世纪的一百年,是从第一年算起的,如公元七世纪,第一年是601年,最后一年是700年。公元二十世纪的第一年是从1901年起算的。年代就不同了,他是从0~9计算的,人们说,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指1990~1999年。每个世纪的最后一年,不包括在任何年代里,只说某世纪的最后一年,如2000年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

“啊!原来是这样!”世纪和年代异口同声地说,“今后,再有谁把我们搞错了,咱们就要和他说清楚!”

就在他们只顾说话的当儿,时间老人已经悄悄地离去老远了!他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这样几个题:

1.你能讲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种规定的道理么?

2.哪些月份是公历的大月?

3.公历平年的二月份是多少天?闰年呢?

23.x侦探

x是数学城里有名的侦探,许多疑难问题,都要找他去解决。凡是布满疑团的“未知数”在他手中都变得条理清晰,头绪清楚,最终真相大白。关于他的故事,远远近近都流传着,提起他的名字人人都赞不绝口。

(一)知你所想

一次,有位数学魔术师,说他知道每个人内心想的数是什么。开始谁也不相信,可是不论你想的是什么数,只要将这个数乘以2,再加上3,再扩大4倍,最后再除以2,把所得的结果告诉魔术师,魔术师都能一个不差地说出每个人所想的数是多少。尽管每人开始想的数和最后的运算结果都各不相同。

比如:有人暗暗地想个5乘以2得10,再加3得13,再乘以4得52,最后除以2得26,魔术师知道结果是26后,便立即猜出你原先想的数是5!如果你想的是15,按照上述程度结果是66。

把66告诉魔术师后,他也立即猜出你原先想的数是15!

谁也不知其中藏着什么奥秘。

但是x却轻而易举给解开了。他假设自己就是每个人心里想的数,而后列成了一道符合要求的算式:

这就是说,任何数经过那么一系列的运算后,结果总是那个数的4倍多6。魔术师只要把结果减去6,再除以4,便一定是你原先想的那个数了!

(二)和=积

我们知道99×99>99+99,可是有人要求“>”号的两端各加上一个相同的运算符号和数,使这个不等式成为等式。面对这样的难题,许多人都束手无策。

最后找到了x侦探。x端详了一会,便深入到式子中,使不等式成为等式:

平常人们总以为只有0+0=0×0,2+2=2×2,此外便没有了。根据x侦探的结果,人们竟然找到了一个“和=积”的万能公式。

(三)差=积

两数的差与积相等,这也是个难题。

在“和=积”中,一般还能找到“0+0=0×0,2+2=2×2,可是在“差=积”时,一般人只能找到一个“0-0=0×0”!

问题到了x侦探的手里又是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假定:A-A=A·Ax侦探便走进式中:

(四)“什么”、“多少”

x侦探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把“未知”的,也当作“已知”的,让他一道参与运算。

有位小朋友解题遇到了困难,问x侦探:

“什么数加上20的和与它乘以20的积相等?”

x侦探说:“你就把我当成‘什么’,去列式计算吧!”

小朋友按照侦探的话,列出了:

他把代入算式,计算一下果然相等。

那位小朋友又问他:

“一个数扩大3倍后,再增加100,然后缩小2倍,再减去36,得50,这个数是多少?”

“那你就把我当成‘多少’吧!”x侦探说。

“多少”就是“这个数”,小朋友又很快列出了算式:

解得:x=24

这个数是“多少”?是24!

x侦探果然神通广大!

24.划跑道

长鼻象因为有一个比手还灵活的长鼻子,虎大王安排他负责赛场的跑道设计,并且告诉他即将举行的动物界长跑比赛,将是每组5人,分场进行。划跑道对于长鼻象本是轻而易举的,5人一组需要划六条跑道,他也清楚,可是因为山下面那片空地作赛场,面积太小,跑道必须划成直线加圆弧,让运动员在赛场转圈子,才能满足要求。

这样,问题就来了:跑内圈和跑外圈长度是不相同的,运动员起点相同,终点必须有区别才能正确地评定成绩。可是终点定在哪?他左思右想也没找到解决的办法。

必须圆满地完成任务,因为虎大王的脾气他是知道的,倘若发怒,自己会被撕成肉片。

他愁眉苦脸独自一人,耷拉着大耳朵在赛场上转悠。

长胡子山羊在山坡吃草,见此情景,忙问:“象大哥,你有什么困难么?老弟一定全力相助。”

长鼻象叹了口气,慢腾腾地说:“怕是老弟也解决不了啊!”

“你且说说看,咱们可以共同想办法么!”

在山羊的再三追问下,大象说出了自己的烦恼。

不料,山羊轻描淡写地说:“我当是啥,这有何难?你想在两端划多大的圆弧?”

“根据赛场情况,最大只能划半径50米!”

“这就是说,直径是100米了。假定每两股道间距离是1米,那么每一个半圆的周长都可以求出来:

1号跑道弧长是:

2号跑道弧长是:

3号跑道弧长是:

4号跑道弧长是:

5号跑道弧长是:

知道了每个半圆的长度,便可求出它们的差数来。

如1号跑道比2号跑道长:

这样就在直线长度上确定两点,使它们间的距离是3.14米,便可确定两个跑道各自的终点位置。当然了,跑的圈数越多,内外跑道的差数越大,但都可以计算出来。照此办理,每一号跑道的终点都可以确定了。

长胡子山羊的一番话,使长鼻象豁然开朗,于是他很快地划出了赛场跑道。

25.公主求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数学城的皇太后,满腹忧伤地听着宫女们唱着这支描写北国风光的歌曲。

自从女儿出嫁外族以来,她日夜思念。只有那只大雁来往穿梭为她们母女沟通情感。每当思女情切时,太后便命宫女唱这支歌给她解闷。她坐在皇宫的软椅上,听着听着,便睡眼朦胧,仿佛自己也随着女儿置身在那辽阔无边的草原上。

忽然飘进一道白光,直扑太后怀中。众人大惊,太后定睛一看,原来是那只美丽可爱的大雁!太后双手捧起大雁,亲了又亲。

只见那大雁气喘吁吁地禀道:“公主告急:敌国犯界,令使者送一难题,能解出则立即退兵,解不出则踏平国土,掠走公主。公主说,想我数学王国一向以聪明睿智闻名天下,女儿不才,思之再三,终解不出,满朝文武束手无策,请母后急速设法。”

太后急问:“是何题目?竟连我那绝顶聪明的女儿也被难住了?”

“敌国告知,他的首批人马是31000,不要我朝求得总数,只要能告知末位是几的方法,即不进犯!”大雁继续叙述着。

太后一听,对方显然是有意刁难,否则用最笨的方法也可求得,即:

太后连忙命人告知国王。国王立即召集群臣,研究对策。

军师“周期”献计说:“大王,咱们不妨先作几个简单的计算,看它积的尾数有无规律。”

“爱卿尽管试验!”

当下,军师“周期”便演算了起来:

果然每4个数为一个周期,积的末位按3、9、7、1循环出现。

再看1000个3中有多少个周期:

恰好没有余数,说明了31000积的末位数是1。

国王大喜,忙令修书告知女儿。

“且慢!”“周期”军师说,“请大王将2~9各个数连乘的末位数字及其变化周期也都告知对方,让他们从此再不敢小视公主。”接着军师说,“数2的周期是2,4,8,6;数4的周期是4,6;数5的周期总是5;数6的末两位总是36、16、96、76、56五个数循环;7的末两位总是07、49、43、01;8的末位总是8、4、2、6;9的末位总是9、1重复出现。”

国王按照军师的意见修书一封。

大雁以最快的速度将答案送给公主。公主又将答案以最快的速度交给了敌兵。

敌兵将领一看,不仅没有难倒公主,反而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问题都解出来了,便乖乖地将兵撤退。

26.编号里的秘密

“数字百货公司”接连发生了几件怪事,成了全城的热点话题。

一件是进来的货物中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掺了假,弄得真假难辨。一件是有的货物不翼而飞了。手段都极其高明,令人很难发觉。

案情报到公安局。

侦察员y亲临现场,他的任务一是要把所掺的假货挑出来,决不能让它坑害消费者,二要把被偷走的货物查清。

y找到了公司的保管员。

保管员打开“数字仓库”,只见那些被掺假的货物都编了号,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地上:

第一批:0、2、6、12、20、30、36、42;

第二批:1、3、4、7、11、18、29、47、50;

y认真观察了各个编号,反复分析,终于被他找到了疑点:

第一批货物的编号,都是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即:0=0×1,2=1×2,6=2×3,12=3×4,20=4×5……

都是相邻的两个整数的积!只有“36”例外。打开36的包箱,果然是假货!

第二批货物的编号:4=1+3,7=3+4,11=4+7……后一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但是其中又有一个例外,打开“50”的包箱,果然也是假货。y侦察员,又问盗失的货物在哪儿?

保管员说:“为了保护现场,所进的货物都按原来的顺序依次排放的,被盗走的就空着位置。”说着又把侦察员带到另一个保管室。

y察看了现场,果然原封未动,依原包装编号整齐地摆放着:

第一批:64、32、□、8、4、2、1

第二批:1、3、7、15、31、63、□

y心想,首先应该弄清被盗走货箱的编号,而后才便于破案。可是被盗走的包箱编号是多少呢?

第一排被他很快破译了:前一个数都是它相邻的后一个数的2倍,可以断定,□的编号是16。

但是第二排反复推敲也没有解出来,只得抄下编号顺序带回局里。

局长老G,迅速召开全体干警会议,集体研究,最后终于发现:从第二个数起,每一个后面的数都是它前面数的2倍+1,即:1×2+1=3,3×2+1=7,7×2+1=15可知,□=63×2+1=127。

G局长迅速作了布署,一场打假追真的战斗便悄悄地展开了。

32.侦探1667

数学城来了一位代号1667的侦探,他大言不惭地声称:凡是他参加的案件,没有侦破不出的。就是任你心里随意想的一个数,也能猜出。

这消息一传出,数学城的人纷纷前来找他。

“一位数大院”的瘦“1”说:“咱们一位数的弟兄中有一个自从与你摔跤后,就没回家,你说他是几?”

1667说:“你那位弟兄与我相乘的积,最末一位可有人看见?”

人群中忙有人应道:“我看见了,你们乘积的尾数是9。但谁与你相乘的,却没有看清!”

1667侦探眉头一皱说:“知道了,他是7。”

瘦“1”连连点头,“正是,正是!”接着又问道,“要是与你相乘积的末位是8,那么他是谁?”

1667侦探不慌不忙地说:“那肯定是你家老4!”

众人算了一下:1667×4=6668,尾数果然是8。

人群中99走出来,问:“要是我家弟兄与你相乘积的尾数是1,你知他是谁吗?”

1667侦探一看说话的是“两位数”,忙说:“啊!你是两位数,就要告知我积的末两位;如果是三位数就要告知我末三位……”

99补充说:“积的末两位是41!”

1667略加思索,回答道:“与我们相乘的是23!”

1667与23相乘的积是38341,末两位果然是“41”。

“我们三位数与你相乘,积的末三位是321,是谁与你相乘的?”

“963!”1667立即报出了答案。

接着又有许多人说他们心里想好了数,请回答。

“末位是3。”

“相乘的是9。”

“末位的16。”

“相乘的是48。”

“末位是207。”

“相乘的是621。”

……

1667侦探果然功夫不凡。站在一旁观看的x侦探也看不懂他是怎样测知的。心想,这种问题遇上我也无能为力。

之后,x侦探专程拜访了1667,向他请教破案方法。

1667侦探非常热情地说:“老弟,我是利用‘1667×3=5001’这个特殊结果进行测算的。不论对方心里想的是几,只要将他告知的尾数乘以3就得了。他是一位数,我也只取积的末位。”

x侦探回忆1667上次的侦探经过,果然如此。连忙道谢说:“老兄高明,实在高明!”说着便告别回家继续学习侦探本领了。

捉拿盗贼

老头儿拿着手枪,胖子举着匕首,瘦子耍着木棍从三个方向包围了赵民和王军。

老头儿要把宝箱占为己有。

赵民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所有文物都属国家所有,私人不得侵占!”

“国家的?谁找到的就归谁!”老头儿撇着大嘴说,“你们把这两个小孩给我捆起来!”

胖子和瘦子刚要动手,只听一声大喝:“三个坏蛋把手举起来!”赵民回头一看,是爸爸带着几名考古队员,端着猎枪站在门口。

赵队长揪住老头儿衣领,责问道:“说实话,你从古堡中已拿走了多少件文物?”

老头儿想耍赖,他说:“我拿走的物品数嘛……用这个数去除205、262、300,所得的余数相同,哼,有能耐自己去算吧!”

“你难不倒我们!这个数去除3个数的余数相同,说明这3个数任意两个数的差,一定能被这个数整除。”王军说着写出几个算式:

赵民看出了门道,他说:“这个数肯定是19,坏老头从古堡中已经偷走了19件文物!”

赵队长问:“你把文物藏在什么地方?”

老头儿说:“出了古堡的正门走HA步,我埋在那儿了。”说完他写了张纸条递了过来,上面写着:

赵队长接过纸条一看,双眉紧皱:“JOKE!玩笑?说我们开玩笑?”

“对。我出的这个特殊数学式子,你们想解出来,纯粹是开玩笑!”老头儿得意极了。

王军接过纸条说:“我来试试!”

王军说:“由于HA是两位数,它必然等于73。”

老头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哀叹:“我一切都完啦!”赵队长下令:“把这三名文物盗窃犯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