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斗鸡风俗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古代的斗鸡风俗
斗鸡作为民间的一种传统娱乐,历史悠久。大约在2800年前,斗鸡就很流行。如《列子·黄帝篇》中记载:纪氵省子为周宣王(公元前829-782年)养斗鸡,经过40天的驯养:“望之有如木鸡,他鸡无敢应者。”根据史料,我国早在公元前800年时,古代就有了驯养斗鸡的事实。
《战国策》中苏秦向齐宣王游说道:“临淄(齐国京都)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琴,斗鸡走马。”再如《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初鲁恭王好斗鸡鸭及鹅雁,还养了其他珍异禽兽,一季耗谷二千石。由此可以看出,斗鸡在当时已成为皇室贵族们的主要玩物了。
我国古代的斗鸡娱乐,有点类似西方的斗牛,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到唐、宋之后,军中就有斗鸡之戏,其意义可与射箭、比武相似?
尤其在盛唐时期,斗鸡之风达到狂热的程度。据陈弘祖的《东城老父传》记载:“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立鸡坊于两宫间,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500人,使驯扰教饲之。上好之,民风尤甚,诸王、世家、外戚家、贵族家、侯家,倾币破产,市鸡以偿其值。都中男女以弄鸡为事,贫者弄假鸡。”
东城老父本名贾昌,长安人,在他13岁时,因能辨识斗鸡的壮弱、勇怯,熟悉鸡的食性、疾病和驯习方法,被玄宗赏识,任命为鸡坊500小儿的头目。当时号称他为神鸡童,并且为他在宫中建立一所斗鸡殿。因此,民间有这样的歌谣:“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当年日本遣唐使来朝,曾把唐朝推行斗鸡的见闻介绍回国,引起日本仿效一时,足见斗鸡之戏影响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