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民族的斗鸡风俗

东南亚民族的斗鸡风俗

东南亚各民族也爱斗鸡。在印度这个国家,斗鸡活动最早起源于印度中央邦的姆利雅族。

姆利雅人生活在热带丛林的山群中,是印度先住民族之一,至今仍保持着斗鸡的古老传统。斗鸡的时间一般是天气晴朗的上午,姆利雅人把挑选出来的锐气十足的公鸡夹在腋下,来到斗鸡的广场上。人们在斗鸡场中线插刀、扎紧绳索,以此作为斗鸡的分界线,鸡的主人各自站立在绳索的两侧。

裁判员宣布比赛开始后,拥得水泄不通的人群便自动将钱币抛在斗鸡场上,然后双方将欲斗的公鸡从腋下放出。在人群的呐喊助威下,两只凶猛的大公鸡全身羽毛竖起,各自抓对方的腿部,同时猛啄颈部,互不相让。

经过一番争斗后,力量较小的一只公鸡被摔倒在地,另一只公鸡则乘机啄其面部、鸡冠部,弄得鲜血直流。有时这只公鸡被啄得瘫痪在地,毫无反抗能力。此时裁判员将暂时取胜的公鸡抓住,让卧地的公鸡休息片刻,看它是否真的死去。如果尚未死去,经主人同意,这只负伤的公鸡可以再度决一雌雄。胜利者的主人可以领取观众捐募的小币,并将斗败的公鸡带回家去当作一顿美餐。

为了赢得斗鸡的胜利,人们十分注意培育新的鸡种,以便得到凶猛可畏的公鸡。

在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素有“诗之岛”之称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岛上每个村庄都设有斗鸡场,几乎每家至少饲养一两只斗鸡。

斗鸡是经过专门培养的,它具有特别好斗的天性。参加斗鸡的包括各行各业的人,甚至政府官员也不例外。不过只有男人才酷爱此道,妇女是与之无缘的。

斗鸡场的面积约为五米见方,常围以米袋,四周则为看台,可容数百人乃至千人。出赛之前,便有人将一把约六英寸长的锋利小刀紧紧地缚在鸡的右脚上,作为致命的战斗武器。

公证人宣布比赛开始后,鸡主各抱己鸡,使之相互对视,认清对手,恶战随之而起。双方的鸡时而奋力扑击,时而飞腾猛啄。美丽的羽毛纷纷飘落,锋利的刀片闪闪发亮,惊险的场面不时使观众发出震耳的喝彩声。参战双方很少出现合局。斗鸡只要一息尚存,哪怕是两腿尽断,双眼全瞎,遍体鳞伤,血流如注,也要决一死战。虽然比赛时间规定为15分钟,但往往只有几分钟便可结束战斗。胜利一方的主人,带着光彩的神色抱回他的心爱物;而战败一方的主人,则往往以颓丧的心情去收尸了。

斗鸡在巴厘岛所以如此盛行,与宗教和迷信有着密切关系。据说,斗鸡本来是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岛上还流传着这样的迷信,认为斗鸡时流出的血可以驱除邪恶,清洗污秽。

由于斗鸡由单纯的娱乐演变成一种赌博活动,破坏了岛民恬静、淳朴的生活,一些民众团体曾经呼吁禁止斗鸡。然而这种长期形成的习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消除。时至今日,斗鸡热仍未见丝毫冷却。

菲律宾每个市镇都有斗鸡场。斗鸡场设在专用体育馆里。建筑十分讲究。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前往观看斗鸡者甚多。

马尼拉郊外有一个斗鸡场,场内阶梯式环形观众席足可容纳千人。中央设斗鸡台,台高1.5米,8米见方,台上铺细沙,四周围以栏杆铁丝网。场内鸡鸣阵阵,赌博买标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比赛即将开始,两位鸡主(驯养员)怀抱斗鸡,踏上台来,相对而立。两只雄鸡羽色艳丽,健壮凶猛。鸡主逐渐接近,怀中雄鸡眼睛目录目录,相对而视,似乎认准了对手。鸡主置鸡于地上,用手紧紧控制住,两只雄鸡直立,昂首阔步跨向前,待它们逐渐走近,即将接触之际,顿然又被鸡主拉开。如此反复几次,雄鸡被激怒了,斗志倍增。在其怒气上升到一触即发的程度时,鸡主向高椅上的评判员示意,评判员便发出比赛信号。这时两位鸡主便把自己的鸡推向前,拉向后,然后松手。只见两只雄鸡,颈羽直竖,伸头向前,双爪紧抓地面,目注对方。片刻,双腿后蹬,身躯跃起,振翅冲向对手。在满台沙尘中,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场面紧张而惊险。初局,甲鸡失利,鸡主抱鸡稍事休息,饮以清水,继续拼斗。次局乙鸡失利,鸡主也抱鸡稍息。

最后决斗,两鸡主远避旁观,战斗愈加激烈。但见飞腾啄扑之中,甲鸡使出绝招,昂首旋转,爪上利刃一晃而过,乙鸡即如泄气皮球,倒地不起。甲鸡洋洋得意,展翼环绕乙鸡四周以示胜利。战斗结束,历时仅两分半钟。

菲律宾斗鸡品种很多,有天然斗鸡、家常斗鸡、进口斗鸡和混血种斗鸡等。一只能斗善战的雄鸡往往价值几千比索,是一笔可观的财富,鸡主对斗鸡都十分珍视。

菲律宾斗鸡品种很多,有天然斗鸡、家常斗鸡、进口斗鸡和混血种斗鸡等。一只能斗善战的雄鸡往往价值几千比索,是一笔可观的财富,鸡主对斗鸡都十分珍视。

菲律宾斗鸡已有500年的历史,全国有斗鸡场一千多个,成为城乡人民最普遍的一种娱乐活动。由于它有赌博色彩,菲律宾政府立法规定,每个市镇只准开设一个斗鸡场,并只能在周末和节假日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