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人类道德的一面镜子

动物园——人类道德的一面镜子

说明牌换了

1995年秋天,北京动物园终于开始更换挂了许多年的动物介绍标牌了。这不仅仅是以金属牌代替旧磁牌子,而且表明人们对待动物的观念在改变。

以往,我们动物园里的介绍标牌经常是恶劣的误导。在许多动物的标牌上写着的文字,好像人天然地有权利吃、用野生动物。比如在那些教育了几代人的牌子上写着这样的字句:“水鹿……肉可食,皮可以制革,鹿茸亦可入药,但不如梅花鹿珍贵”;“鸵鸟……肉和卵是美味的食品,皮可制革,鸵毛可以……”;这样的解说词使人想到的首先不是欣赏和亲近这些大自然的造物,而是怎样利用或食用它们。我们中国人有哪种动物不吃呢?据报载,几年前,北京动物园的一对国家一级保护珍禽雉鸡,就被一名临时饲养员盗走煮着吃了。而两年前,沈阳动物园里的一只小东北虎被人野蛮地杀死,企图卖为药品。能说这样的解说没有效果吗?

动物生来就是为人所用的--如此思想方式使得中国人看到动物首先想到怎样役使它、利用它。即使在动物园里,动物的这种命运也没有被小心地隐藏起来。

一个秋日,在北京动物园的梅花鹿苑前,我看到一头梅花鹿在小苑子里痛苦地来回走着,头上流着血。它的美丽的嫩角没有了,就在当天被割掉了。在两个秃秃的角的根部,鲜红的血流出来,染红了头顶两端。小鹿颤栗地晃着头,无声地诉说着一切。我注意到,几乎所有应该有角的梅花鹿和水鹿都是没有角的,只有被割断的短短的几厘米“痕迹”而已。我遇到一位动物园的师傅,请教他为什么这样对待鹿们。他说,一是怕鹿之间争斗会受伤,二是怕鹿角会伤到游人。这两条理由看起来并不充分。动物园应该加强管理,而不是以伤害动物的办法来“保护”动物。动物园里的麋鹿马鹿等也会争斗,可是没人割它们的角,也许因为它们的角没有那么高的“价值”?

据我观察,游人如果遵守动物园的规定,根本不可能受伤。恐怕隐藏在这些理由后面的还是利用动物的动机。

今天,人类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动物,局促在水泥世界中的人们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真的动物,然而即使在这里,他们所看到的也不再是完全真实的和活生生的动物了。那些笼中的生命正在失去它们的本性。它们中的一些甚至要忍受人类强加于它们的改造。也许终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适应这些没有了美丽枝型角的梅花鹿和水鹿,他们的想象力再也达不到那里。这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中国人的动物怕人

黑熊住在熊园的一个角落里,好像关禁闭一样被关在几十平米的水泥墙内。那里没有一棵树、一棵草,也没有任何遮阳的地方。中午时分,毒热的太阳光直射下来,不难想象水泥地面有多热,黑熊根本无处可躲。两只黑熊难受地沿着墙半躺着,张着嘴呼吸,令人不忍卒睹。动物园为什么不能从动物的角度想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使动物过得舒服一点呢?要知道动物已经被迫离开了适合它生活的原生地。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动物那么怕人?我的回答也总是:你应该看一看中国人怎样对待动物。平常中国小孩看到一只小鸟,一只小猫甚或一只小松鼠,第一念头就是抓住它;而成人利用动物的情况就更可怕了。所以,我们的广场上不会有成群的不怕人的鸽子,草地上也绝不会有可爱的小松鼠向人们讨吃的。在我们的生活哲学里,没有“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样的信条。

其实,世界上的动物原本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人对待动物的态度。据报载,在中苏边境的界河乌苏里江里,鱼群总是沿前苏联一侧游弋,因为耐不住中国渔民的灭绝式滥捕,所以鱼群的生物习性都改变了;而在六七十年代,也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大批的黑熊、灰狼在冬季结冰时节逃离世代生存的栖息地--东北山林,到西伯利亚去。可以想象什么样的残酷猎捕和利用使得动物们如此仓皇逃遁。

在动物园的象房里,情况也是令人压抑,四头大象都处在寸步难行的状态,每头大象都用一条大铁链子把一条腿牢牢拴在铁柱子上,而铁链子只有一米多长。大象想转个身子尚且困难,遑论其他。象房里不见阳光,潮湿,充满臊味。在热带地区生长的大象,在北方几乎有大半年不得不生活在象房里,如果让它常年在仅可容身的水泥墙里度日,什么样好脾气的大象能够不发疯呢。

这所象房是早年盖的监养式房子,对大象来说,窄憋、暗无天日。这样的象房早已不符合现代人对待动物的道德观念。我们爱护动物,不仅仅是因为人类的恻隐心,而是为了尊重生命。人不能因为自己更有智慧和能力就可以无视动物的生存权利。这已经慢慢成为人们的共识。当然,我可以理解,动物园的经费也许不很多,并且在某些方面也尽了努力。只是,有限的经费能不能尽量用在动物身上呢?

近几年,动物园扩建了许多工程,比如西游记宫、儿童游乐园、各式快餐厅之类,大部分动物的居所却没有多少改善。如果能把那些建游乐园的钱用在象房或其他动物身上,动物的处境不知要好多少。

出北门时,看到北京市园林局正在动物园内大兴土木,盖一栋办公大楼,我感到特别不安。不久,将有大批的人到动物园来办公,而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将没有多少改善的余地了。不是没看见牌子,而是心灵达不到,很久以来,就不喜欢到动物园去,怕看到动物可怜的样子。

在动物园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围着动物看,总有人向着动物大声怪叫,动物多半无地劝于衷,我却不能无动于衷,因为在这些喝叫声中听不出友善。那些人的眼睛根本看不到“禁止恫吓动物”的牌子,也许是心灵达不到。

在虎山,老虎在睡觉,两个游人一边喊一边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石块,说要“打它一下,让老虎起来”。果然他们找到一块拳头大的石块。我不能不说话了:你们干什么?没看到牌子吗?那两人很不乐意地丢了石头--“打它一下有什么了不起”?一些人习惯了这样对待

动物!后来,我了解到,其实还有甚者。南京市玄武湖动物园,竟有将一只东北虎的尖齿锯掉,然后供游人骑着它照相的残忍之事!

近年,北京动物园的管理者也意识到即使在现有条件下,有些温和的食草动物等也应该尽量放养。于是先把绿孔雀在园中放养,以为绿孔雀可以自由自在的走动了,可是,没想到游人中有人硬是生生地去拔绿孔雀的羽毛。

放养是件好事,但是怎么放养确实不是简单的事情,不是放在园子里就行了,而是要使动物和人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要知道,把温和的绿孔雀或者别的什么动物,随意放在未经教育的中国游人中肯定是危险的事情。这由随处可见的野味餐厅和买卖孔雀羽毛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只要动物园外有大量的野味饕餮者和买卖动物制品者,动物园里的动物就有可能受到伤害。

许多动物和人非常亲近,也非常信任人类,但是这有时却成为它们遭受灭顶之灾的原因。在北京动物园,不止一次发生故意给动物喂食塑料袋、软铁皮等伤害物品的事件。往往在解剖动物尸体时,才发现内脏里的这些东西。动物是有好奇心的,它们有时并不能分辨一个东西是否可吃,只要喂给它,多半它会吃掉。比如对麋来说,一种含化学盐的胶卷包装纸是美味食品,但是你绝对不能给它吃,那是有毒的。因为动物没有分辨力而欺骗动物,应该说其罪过之恶劣,不亚于欺骗没有分辨力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