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 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研究》简介
《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 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研究》这本书是由.刘琼著创作的,《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 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研究》共有71章节
1
序 言
江作苏 徐宝璜在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中曾带几分羡慕地说:“在教育普及之国,其国民无分男女老少,平时有不看书者,几无不看新闻纸者。”百年之后再看当代,无分中外,现...
2
目录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 第二节 概念界定:网络微视频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意义、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意义 二、研...
3
第一章 绪 论
...
4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
文化形态由传统的话语文化形态向新型的视觉文化形态变迁,即文化的视觉化转向,已成为当代文化发展中最为夺目的景观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就指出...
5
第二节 概念界定:网络微视频
目前学界和业界对网络微视频并无统一的定义,甚至连名称也是五花八门,如数字短片、新媒体短片、网络短片、DV短片、短视频等。流传较广的对网络微视频的定义出自优酷网C...
6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书以生产为切入点对网络微视频这一新兴的视觉文化形态进行考察,以把握当下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兴起背景、生产逻辑、文本现实、媒介文化功能、问题及对策,旨在深化对网...
7
第四节 研究意义、方法与创新
...
8
一、研究意义
目前政府高度重视网络等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网络微视频是学界和业界都开始关注的网络视觉文化形态,它打破了过去以精英为中心的文化生产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积极参...
9
二、研究方法
(1)跨学科研究:立足于对众多文本的解读,打破学科壁垒,融合了新闻传播学、影视学、文艺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后现代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展开分析。 (2)外部研...
10
三、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关注当下蓬勃发展的新兴视觉文化形态——网络微视频,以生产这一文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与核心环节作为切入点对微视频领域进行整体把握,对微视频的“大众”特质进行多角...
11
第二章 背景考察:多元社会语境下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兴起
...
12
第一节 网络微视频生产兴起的多元社会语境
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中,法国社会学的奠基者埃米尔·迪尔凯姆提出了“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的著名准则,即当我们欲在不断变幻的社会文化大潮中探求某个社会事...
13
一、政治背景:社会转型与市民社会勃兴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了向市民社会过渡的历程。市民社会遵循法治、自治和民主原则,它是在填补国家逐渐退出过去控制领域空缺的过程中出现的社会...
14
二、经济语境:经济增长与文化产业崛起
在过去六十余年中,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更是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经济总量迅猛扩张...
15
三、文化氛围:后现代转向与视觉文化的统治
文化的后现代转向是中国当下正在经历的一场文化变迁。后现代社会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一些主要的界限和分野的消失,即“内爆”(这一概念源自麦克卢汉,主要是相对于信息无休止...
16
四、媒介与技术条件:Web2.0及媒介融合趋势
网络视频本质上是一种融合媒介,这种融合既是传媒技术的融合,也是信息内容的融合。它基于以上传、分享与创建交互为特点的Web2.0技术,整合了电视、电影、博客、微博...
17
第二节 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变迁历程
“历史分期是一种方法,它将事件置于历时性中,历时性是受变革原则支配的。”[12]在对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展开研究之前,将其放入某一时间序列中进行历时性的扫描是十分...
18
一、萌芽导入期(2005年及以前)
早在2000年8月,由台湾“春水堂”制作的国内第一部网络电影《175度色盲》问世,片长仅20分钟,且利用压缩技术与Flash软件制作,每段影像档大小只有2MB,...
19
二、高速发展期(2006年—2007年)
200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视频元年”。得益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视频网站在2006年成为创业者、投资者青睐的产业领域。这一年新成立的视频网站有六间房(2006...
20
三、低迷整顿期(2008年—2009年)
网络视频行业高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和事件,促使政府相关部门在2007年底至2009年相继发布多项政策和规定,将网络视频行业纳入更规范、更严格的管理范围内...
21
四、逐步稳定期(2010年至今)
网络视频行业经过多年混战和内部整顿之后,留存下来的视频网站都具备较为雄厚的实力,新入行的网站也都各有来头。从2010年开始,网络视频界掀起了上市风潮和并购风潮,...
22
第三章 生产机制:网络环境下影像生产的变革
网络微视频生产机制是指网络微视频生产体系中的结构、功能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即生产体系的构造和运行规律,它直接决定了网络微视频的发展状况。本章将从生产主体、...
23
第一节 生产主体的转换与传受互动型生产模式的形成
...
24
一、从单向到互动:文化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
从西方大众传播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结果来看,“在传播学领域,一个例子就是人们倾向于把传播说成是一种由‘发送者’试图有意识地去影响‘接收者’的单向过程。这种说法往往否...
25
二、微视频影像生产主体和生产模式的嬗变
(一)影像生产主体的转换 文化传播理论从单向到互动的范式转移清楚地表明,大众并不是文化传播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生产者;他们并不是被锁定的静态的受众,而是一种...
26
第二节 生产逻辑:文化、技术、商业的多重协奏
当下,伴随着大众媒介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的制造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文化开始成为一个规模越来越庞大的产业。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文化形式都开始广泛地、深度地与...
27
一、基于多元审美需求的文化逻辑
自由开放的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海量视频出版物共同构建出一个众声喧哗的网络视觉文化场域。在这里,具有不同价值取向与审美格调的文化力量都在努力地生长着。...
28
二、基于媒介发展演进的技术逻辑
纵观人类社会传播的历史,媒介形态的每一步变迁,都意味着人类利用技术手段对所处时空的控制力和支配力的进一步增强。追溯影像传播的历史,从最初的绘画到摄影、电影、电视...
29
三、基于市场的商业逻辑
后现代学者詹姆逊指出:“由于广告,由于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学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等领域是无处不在的。”[23]当...
30
第三节 筛选机制:把关规制的弱化与分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