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书以生产为切入点对网络微视频这一新兴的视觉文化形态进行考察,以把握当下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兴起背景、生产逻辑、文本现实、媒介文化功能、问题及对策,旨在深化对网络微视频生产状况与规律的认识,更好地促进其未来发展。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部分有三个内容。一是研究缘起与问题。随着视觉文化的盛行,形象符号的接受、理解、书写和表达成为个人必要的生存手段与生活方式,如何创造视觉文化,怎样培养在形象符号环境中的感觉力、生存力、创造力与竞争力,是个人或媒介组织需要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影像生产是视觉文化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影像与网络的联姻催生了网络微视频这一新的视觉文化形态。它的影响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网民和媒介组织正介入微视频生产领域,成为影像世界的积极建构者和传播者。目前国内有关网络微视频生产的研究成果数量少,且缺乏整体性和深刻性,由此提出了本书的研究问题:①网络微视频生产为何兴起?发展过程如何?②网络微视频流行的奥秘何在?③众多网络微视频文本之间存在何种共性?④网络微视频生产具有怎样的媒介文化意义?⑤网络微视频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二是对本书的核心概念——网络微视频进行了界定。网络微视频是基于流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借助电脑、手机等用户终端观看,在短时间内播放的数字视听内容。三是阐明了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背景考察:多元社会语境下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兴起。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分析了网络微视频生产兴起的多元社会语境:政治背景是社会的转型与市民社会勃兴,经济语境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网络文化产业的崛起,文化氛围是文化的后现代转向与视觉文化的统治,媒介与技术条件在于Web2.0时代的来临及媒介融合趋势。第二节梳理了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变迁历程,将其分为萌芽导入期、高速发展期、低迷整顿期和逐步稳定期。从网络微视频的变迁轨迹中不难发现:来自网民的内容贡献始终是微视频兴起发展的巨大动力,视频网站和专业影视业者的微视频生产也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可以说,在影像生产的诸多形态之中,网络微视频是草根气息最为浓厚、大众基础最为深厚的形态之一。
第三章:生产机制:网络环境下影像生产的变革。本章分为四节,分别从生产主体与生产模式、生产逻辑、筛选机制、传播趋势等方面对网络微视频的生产机制进行考察,结果发现网络微视频生产与传统影像生产在上述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文化传播范式不断由信息单向传递型范式向双向互动型范式转移,普通网民成为网络影像生产的主体。在网络微视频生产中,注重受众参与和反馈的传受互动型生产模式取代了传统媒体环境下完全由精英和专业人士主导的生产模式。处在产业化进程中的网络微视频兼具多重身份:既是新媒介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是当下正从边缘进入主流的视觉文化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商品。基于媒介发展演进的技术逻辑,基于草根、精英、官方多元审美需求的文化逻辑(其中大众草根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基于市场的商业逻辑成为网络微视频生产中的三大逻辑。这与传统媒体生产中政府、市场、媒体成为三大控制力量的权力格局相比,显然有了较大的区别。在筛选机制上,网络微视频的把关规制主体权力出现了较明显的弱化与分散,把关规制手段多元化,网民个体把关、网络媒体组织把关、政府规制、技术控制成为四种重要的把关规制方式。相对而言,政府和媒体组织的把关功能被削弱,网民个体自律的重要性增强,且出现了技术控制这一新媒体环境下特有的把关手段。但个体自律依赖于个人道德自律,技术障碍常常容易被网民巧妙规避而出现失灵,所以政府和媒体组织的把关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在传播方式上,网络微视频行业正加速与社会化媒体的融合,借力社会化平台上网民积极的信息分享传递行为进行“裂变式”传播成为微视频的传播趋势,这有力地解释了优秀微视频作品在网络上迅速流传的原因。总之,网络微视频生产是对传统影像生产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大众”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微视频生产是网络上大众一次酣畅淋漓的影像书写。
第四章:文本现实:大众化与个人化的复杂图景。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根据生产主体的不同,将网络微视频划分为源自传统媒体的微视频、网民原创微视频和网站自制微视频三大类。第二、三节分析了网络微视频文本的形式表征与内容表征。其形式表征体现为碎片化、互文性和开放性,内容表征体现为影像表达的个人化、题材视角的平民化和叙事语言的网络化。作为网络时代新的影像书写工具,微视频根据网络传播特点和网民的观看习惯进行生产,它们既忠实记录了剧烈变革的当代中国社会中众多个体的多样化观察思考,也映射出作为整体的大众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一些共同特质。
第五章:意义解码:网络微视频生产的媒介文化功能。本章分为三节,分别探讨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微视频对于媒介文化发展的意义和影响。以青年群体为生产主体的网络独立短片中,流露出浓厚的亚文化风格,实现了生产视角的“向内转”(对创作者私人空间的张扬)和“向下沉”(对主流霸权的颠覆和对社会底层的强烈关注),以另类反叛的姿态冲击着长期由精英把持的影像体系;众多由普通公民发布的报道社会现实的公民视频新闻,已建构出一个网络影像公共领域的雏形,其对弱势群体的自发关怀,对社会不公的极力披露,对公共事务的舆论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网络原生视频反向输出传统影视业,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影像生产的格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视频内容上日益密切的合作,将对媒介传播格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六章:策略建构:网络微视频生产的问题及发展。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将网络微视频生产面临的现实问题归纳为技术异化下的人文隐忧、民主提升下的理性迷失、商业冲击下的审美焦虑、行业整体“烧钱”的盈利困境四个主要方面。第二节对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思考:首先必须将网络微视频准确定位为一种源于草根大众的、快速消费的视觉文化样式,正确认识生产中商业、技术、文化逻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视频网站应挖掘优质内容、实施差异化竞争,视频产业应优化盈利模式、推动产业联合,政府应结合多种手段,建立面向媒介融合的管理体系,以及培育网民媒介素养、提高视频创作与欣赏能力的发展策略。
结语部分对全书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目前网络微视频生产已呈现出创作由业余向专业、内容由恶搞向原创、制作由粗糙向高品质和由自娱自乐向商业营利等发展趋势。但由于微视频微制作的特点,它鼓励创作者的自由表达,在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更倾向于大众性,其主体仍在于普通网民和可能走上影视之路的专业草根群体。网络微视频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依然是与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的部分,“草根性”微视频是其生命力所在。在重视草根原创,以大成本打造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高端微视频发布平台的基础上,引进一些专业化的制作理念和技术,生产一批既有一定品质又能获得丰厚商业回报的“网站出品”内容,可以起到提高网站竞争力和丰富微视频形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