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渍标本的保存
浸渍标本制好后,必须注意保存,否则将会前功尽弃。对标本的保存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封口
标本经过整形后,置保存液中保存时,应将瓶口密封,其目的是防止保存液挥发,以及标本发霉变质。通常封口方法有三种。
透明胶带纸法。方形标本缸的盖子是一块玻璃板盖在缸口,由于缸口不平,因而往往不是十分严密,即使用石腊等也不容易密封,而用透明胶带纸封口,则效果较好,既干净、透明,又美观。使用时标本缸及盖必须擦干净。
石腊法。将石腊切碎,放在容器内隔水加热,使它熔化成液体状态,趁热用毛笔涂在瓶口与瓶盖的连接处。石腊凝固点高,在室温下也能够很快凝固,因此必须边加热边使用。隔水加热不仅安全,还有利于保温。
松脂、蜂腊、石腊混合法。一份石腊、四份蜂腊、一份松脂混合隔水加热熔化后,用毛笔醮取封口。
也有用旧的乒乓球或旧塑料,剪成碎块溶于乙醚或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中,然后涂于瓶口进行封口的。
浸渍标本制好后还会因阳光照射而褪色,因此标本封口后,应尽快放在阴凉避光处保存。最好是存放在厨柜里,需要展示时,将柜门打开,平时关上柜门,既能避光,又干净。大的瓶子,可用黑色纸罩住(如图3-9)。

图3-9 浸渍标本柜
·保存液的更换
制好的原色浸渍标本,由于植物体内还可能有一些色素将会陆续析出,以及标本上还有些杂质分离出来,使保存液变色、变浊。因此在标本制好后的两周左右,瓶口可暂时不密封,如出现上述的情况,应及时更换保存液。以后最好每年更换一次。更换时,用细胶管虹吸出保存液,再沿瓶壁徐徐注入新鲜保存液。
因为作为保存液的药品多属腐蚀性的,植物标本被保存液浸渍后,质地会变得脆弱,特别是花和叶子,很容易脱落。浸渍标本制好后,应尽量避免振动。保存液如变质尚不严重,便可不必更换,以免损伤标本。
·保存液发霉的处理
在湿热环境里,浸渍标本有时还有发霉现象。如是一般的标本出现发霉,就把它扔掉重新制作,但有些珍贵标本,丢掉甚为可惜。有关专家、学者经多次的观察和试验,发现保存液虽然发霉,但对标本颜色影响还是不大,只要用石炭酸处理,就可继续保存。处理方法是:将发霉标本轻轻取出,置于1%石炭酸溶液中浸洗2~4天,可用毛笔轻轻洗下菌丝体。与此同时,将标本瓶用肥皂水洗净,再用福尔马林浸泡消毒,最后按原配方重新配制保存液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