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无论从产业角度,还是从专业培养角度看,写作在编导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从产业来讲,剧本乃一剧之始,没有最初剧本提供的故事,后面所有的制作环节都无法开展。通常一个影视产业所涵盖的编、导、演、摄、录、美六大核心部门,也是现今影视教育最通行的六个核心专业设置,这清晰地说明了剧本创作在整个行业里的重要位置。对一个合格的编导来说,要想顺利地完成一部影像作品,最起码要懂得三项基本工作,剧本、表演和摄影(像)。现代电影创作中,导演亲自写剧本、提供故事,或者与编剧联合作业,已是十分普遍的行业现象。这说明,导演要完成作品创作,剧本写作是不能回避的基本功。
从专业来说,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广播电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必须将故事创作作为重要的一项专业基本功来训练。影视作品要提供故事,而新闻、专题同样需要故事化的写作,当代媒介受众对故事阅读已经达到十分痴迷的地步。很多时候是没有故事就没有阅读,也就没有传播行为。如果经过扎实的影视写作训练,将十分有利于从事专业工作。
现行的影视写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对学生的基础写作训练重视不够,教学观念上总认为那是专业编剧的事,跟一般从事编导、电视节目制作或新闻报道没有太大关系;另一方面,训练量少,课程开设简单,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明显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除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外,多数学校原有的其他编导类专业教学计划几乎没有专门的课程进行剧作和相关影视文本写作训练,影视剧本创作方面的课堂、实践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很多名为创作类的课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师资等方面的原因,行课过程被变相执行为半操作半理论性的教学,甚至是赏析性课程。整个四年平均不到100个学时的教学计划,讲授、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第二,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训练,学生影视创作能力低下,与行业(产业)现实脱节,实习、就业后无法很快融入影视行业的具体业务。
通过各大网站发布的短片作品,不难发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尽管新媒体时代大大解放了人们进行影像创作的能力,门槛降低、平台扩大、全民创作,使题材多样、风格多元的微电影作品爆炸式地集群涌现,但仔细点击浏览,便会发现,这些名目繁多、形式各异的短片,不少是不合格的艺术创作。不管是一些知名大学,还是地方重点大学,或是一些专业性的三本院校,学生们初次“触电”所完成的作品,优点不尽相同,缺点却是惊人地一致:不会讲故事。[1]
作品质量低劣的根本原因在于:叙事能力差,对剧作方面的基本训练不足;故事写作的能力低,判断故事好坏的标准也有问题。由于师资、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剧本写作与产业(行业)现实脱节,写出来的东西在真正的拍摄实践中往往无法使用。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写作课的方法教学和创作训练中得到解决。唯有通过反复实践、多轮训练,才能在其中不断发现问题,将短片创作的方法技巧和故事写作的要领自觉应用到自己的剧本创作中去,找到解决的方法。
本书作为作者多年教学的实践成果,总结了影视写作的实用技巧,并附上不少具有参考价值的习作、案例,希望对影视写作爱好者有所助益。
1.教学内容
本教材实际上涵盖了三大文类的写作:电视文本的基础写作、电影文本的基础写作,以及影视评论写作。所有教学内容的组织,均以实践能力为主要指向,选择应用最广、最有市场价值的文类为主要训练内容。
电视文本写作部分包括应用比较广泛的文学改编剧本的写作、纪录片脚本写作、广告脚本写作,以及电视文学片脚本写作。
电影文本写作从小戏写作的方法入手,从而完成一个电影短片的创作任务。通过剧本命意、剧本叙事和剧本风格三个层面,教会学生如何从题材到创意再到包装,从开头、发展(持续)到高潮、结尾,发展冲突、设置戏核、理顺脉络,逐步完成一个短片的剧情讲述。
影视评论属于批评写作,但在影视类专业中应用最广,也最容易掌握。这一部分既界定了影视评论的含义,明确影视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也对影视评论进行了亚类型划分,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了影视评论写作的操作要领,分析了影视评论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
本书详细介绍了每一种文类的基本概念、文类特征,以及完成该类文本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领。
2.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将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案例教学。将优秀的剧本作为案例,通过剧本案例分析,让学生知道,好的剧本应该是什么样的,剧本写作的方法要领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的。同时,教材也列举了不少学生习作案例,从中可见稚嫩作品所暴露的问题,从而知道如何避免在自己的写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意味着写作教学的方法技巧要靠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这种实践既包括课堂上进行的随堂练习和作业讲评,也包括课下进行的自主创作、专项训练,通过反复实践领会操作要领,提高写作水平。
【注释】
[1]杨小锋,谢建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