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值

三、价值

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影视艺术作为一门知识已不再只是艺术类院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甚至中等教育的一项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全球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艺术的影响正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应该掌握电脑,懂得网络,也同样应该了解影视。我们可以不是专家,不是专业从业人员,但我们仍需了解影视艺术,因为这至少有助于我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而了解影视艺术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对电视文学的学习而增进了解。当然,电视文学并不就是影视艺术,但二者的关系非比寻常:一方面,影视艺术是电视文学产生的前提,没有影视艺术也就没有电视文学;另一方面,作为影视作品摄制的基础,文学脚本质量的高低对于影视作品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事实上,对于一般学习者来说,由电视文学入手去了解影视艺术不无优越之处。当然不是作为专业来掌握,不需要特别了解影视的具体制作,因为通常人们谈论最多的,也不外乎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精彩对白等文学色彩较强的部分,至于导演艺术、表演艺术、摄制技巧、音乐元素等虽也有所提及,毕竟不如前者。而且,由于人们通常都或多或少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因此由电视文学入手,相对而言,理解、接受要容易得多。

其实,专业学生学习电视文学的主要意义也就在此。学习了解电视文学,不仅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影视艺术,了解作为影视艺术之构成部分的文学脚本,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我们既可以将电视文学视为影视艺术的一部分,也可以将电视文学看作传统文学发展的一个分支。应该看到,电视文学固然有依附于影视艺术的一面,但也有相对独立的一面。也就是说,对于电视文学脚本,忽视其本体,一味依赖摄/制/导/演等的二度创作特性固然不对,而看不到电视文学也可以作为案头文学来阅读、欣赏,同样是有违客观事实的。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部电视文学片被成功搬上荧屏之前或者之后,其文学原著或者原创的电视脚本可能早已印刷发行,也可能会再版出书,读者也不会因为尚未或已经看过电视作品而对印刷脚本不感兴趣,因为这二者各有特色。而在对电视文学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可以了解电视文学自身的文体特征,更可以由此看出传统文学在写人状物、抒情达意、反映社会现实等方面的优势和局限,从而加深对整个文学的认识。此外,一个电视脚本就是通过图像、对话和描述来讲故事、抒情达意的,并且把这些叙事、抒情、表意的需求放入一个蒙太奇思维建置的结构环境之中。电视文学自身具有未完成性,是影视艺术制作的第一阶段,尽管也可以作为文本来阅读,但毕竟是为了拍摄作准备的,从文学脚本到搬上屏幕,其间会有相当的化学反应与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纯粹技术性的,也有基于不同表现形式而导致的,更有摄/制/导/演等的二度创作导致的。[8]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认为,关于电视文学的本体研究相对戏剧和电影而言是不足的,对于电视文学脚本写作中的技巧学习与思维训练又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而专业教学中也缺乏较为系统、应用性强的写作教材,因此,厘清电视文学脚本创作中自身具有的特征和规律,进行较为系统细致的分类研究,梳理各种写作技巧与方法,调整转换写作思维,结合典型案例展开解读和剖析,展开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和各种实训,在当下高等教育专业教学中应该是很有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