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案例分析
缺角的我完整了你
——从《星空》看色彩运用对主题表达的促进作用
雒成[10]
色彩在电影中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元素。色彩是有温度和情感的,不同色彩的运用推动着戏剧的冲突和故事的发展;色彩是有态度和思想的,相近色彩的使用烘托着人物的内心和时代的变迁。电影《星空》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温暖真切的关怀走入一个13岁女孩的内心世界,用色彩的变幻和象征传达一个13岁女孩面对亲情破裂、亲人别离和介于友情与暧昧间的选择,表达出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缺角拼图的情感。
一、色彩对情感的烘托
(一)小道具的使用
电影《星空》像一个童年时代的百宝箱,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熟悉的玩偶、折纸和拼图。蓝色大象、彩色板报和绿色苹果,这些小道具的使用让人物的情感更深入,增加了剧情的张力。
那么多玩偶,为什么小美一定要让爷爷给她做一个“蓝色的大象”呢?台湾临海,中华民族也与“水”结缘,“智者乐水”“上善若水”等词都表明了炎黄子孙对水的喜爱。片中不同明度的蓝色运用代表着低调、不屈和永恒。小美有时候安静得让人忽略了她的存在,但是有时候却又像一朵野百合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春天。片中有一个巧妙的设计——蓝色大象缺失了一只脚,隐喻了小美虽然身体健全,但是她的内心缺失了一块。父母无休止的争吵,爷爷的病重到离世,缺失的那块更加明显。不管是小美的坚强还是倔强都是环境所塑造的。如今,都市人家庭观念的淡薄直接伤害的就是无辜的孩子,而整个社会的冷淡和漠然造就了少年封闭却汹涌的内心。
大城小事,也许别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在自己看来就是最重要的大事。小美的父母决定离婚并且把这个事实告诉小美。一家人坐在餐厅,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个形状是最稳定的,但是再稳定的形式也敌不过情感的不复存在。安静的餐厅,小美无休止地玩弄着手上绿色的苹果。绿色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的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安全感。小美盼望着父母可以重归于好,但是她自己都知道这样地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她还是偏执地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绿色苹果,本身就有点酸涩,这是小美内心的外在表达。小美的父母都穿着深色系的服装,餐厅的环境也是昏暗的,整个场景充斥着凝重。绿色的苹果无疑和整个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仅是色彩亮度的比较也是色温的对比。小美是麻木的,也是清醒的。麻木得如同昏暗的餐厅,清醒得如同这个绿色的苹果,似乎咬了一口,酸涩的果汁就能淌过唇齿渐渐地进入神经。小美的父母用最直接的方式和轻描淡写的语气告诉小美他们要离婚的事实。当下,我们总是用最高效的手段解决问题,但是却忘了解决这个问题后可能引发的其他问题,失去了换位思考的思维方法是可怕的,也许我们的一次不以为意却会造成别人终身的困扰,就好像拼图碎了一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把它拼凑完整。
(二)大场景的选用
电影《星空》中小美和小杰多次一起并肩而坐,每次场景都有不同。滑梯的顶端,郊外的山顶,湖面的小船。每个大场景的选用都烘托出主人公不同的情感:失落和难过,愉悦和幸福,小甜蜜和小暧昧。
其中有个场景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和超越真实的现实主义情感。小美和小杰坐上火车开启了一段未知全新的旅程。车上的人昏昏欲睡,只有小美一个人注视着窗外的光影流年。当小杰瞌睡的脑袋轻轻地滑落在小美的肩头时,小美在慌乱中羞赧莞尔。火车起飞了,穿梭在星空的虚实相映的广阔画卷中。星光和月光形成的漩涡藏匿着最紧张的幻想,星云和树木交织的火球燃烧着炽热的情感,寂静的村庄却悄然演奏着梦之安魂曲。蓝色、黄色、绿色、橙红有力浓厚的颜色搭建起一座童话王国。对比色、相近色大胆地涂抹,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此时小美的内心也是波涛翻滚的。但是这个王国似乎总是缺了什么,因为绮丽的景色只有小美独自一人欣赏,这种矛盾始终蔓延在整个电影之中。小美和小杰没有办法同时看到出乎意料的美景。
丰富的线条和色块令画面氤氲出夺目却不奢华的青春年少,色彩的冲突和对比显示出小美内心的喜悦和紧张,同时也有一种情感的落差,这也为电影接下来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当小杰背着发烧的小美穿越草丛看到璀璨星空的时候,小美却没有看到。13岁的星空越浩瀚越灿烂也就越寂寞。独生子女的我们似乎已经渐渐养成了一个人的习惯,我们的分享变得弥足珍贵,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我们很难懂得别人的情感,最好的预想就是殊途同归,缺角的彼此完整了对方。
二、色彩对情节的推动
(一)小美的服饰对故事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电影《星空》中,小美出现的第一幕身穿一袭黑衣,拿着一张车票孤单地坐在候车室。小美如瀑的黑发和黑色的衣服连为一体。黑色就像一个无底洞,吞噬了一个13岁女孩本该有的天真和活泼。黑色预示着小美的生活就像冬天的夜晚一样,滴水即冰,紧紧包裹着自己的世界,无法逃离又无能为力。候车室来来往往的人群,没有人愿意多花时间去看小美一眼。现实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很在意自己脚下的路,匆匆忙忙地走着,但是有时却产生了莫名的失落感;有时候走得太快,连自己都跟不上自己的步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片中,小美的服装发生变化是在小杰邀请她一起布置教室之后,她的服饰从黑色或深蓝色的大衣外套换成了浅色系的衣服。两个孩子都生活在破碎的家庭,更懂得彼此害怕和珍惜的东西。但是小美的心态是矛盾的,从她和小杰踏上看星空之旅的路途,表现得更加明显。小美穿着浅灰色的外套,却戴着大红色的帽子,背着大红色的书包。这顶帽子和这个背包无疑是非常醒目的,因为小美看星空既是寄托对爷爷的哀思也是逃避破碎的家庭,既是回忆也是忘记。回忆和忘记矛盾但也统一,如果没有忘记,回忆不知道从何而起;如果没有回忆,忘记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电影中小美的服装在色彩层次上经历了黑、灰、白三个层次,小美对生活的态度也经历了从黯淡到矛盾再到坦然的历程。她的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她自身的心理状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其实小美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在13岁的年龄,我们都在自信和自我否定中拼凑着不完整的拼图。一个人若想获得幸福,其实就是要学会选择性地记忆和选择性地忘记,在忘和记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才能卸下身上的重担,身骑白马驰骋在苍茫的草原。
(二)拼图《星空》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拼图《星空》应该是本片最重要的道具,贯穿了电影的整个进程。但是《星空》唯独缺少了黄色的那一块,一片最亮的图块。小美发现的时候也是爷爷去世的时候,她的伤疤已经赤裸裸地显现出来。随后她像疯了一般在自己的卧室疯狂地扔东西,这些珍藏在脑海深处的回忆也许在此时成为了最锋利的匕首,划开了记忆的裂痕。小美的世界崩塌了,但是她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重建心灵上的废墟。别无选择其实也是一种选择,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让自己坚持走下去的信仰,也许平日我们没有察觉,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磨难的时候,信仰就是我们的明灯,如果灯熄了,连影子都会嫌弃我们。
这片黄色的图块在整片的蓝色之中是非常耀眼的,黄色明艳、自信、富有朝气。小美在拼《星空》的时候却找不到那块最亮丽的黄色,这片小小的图块影射小美的13岁缺少了最美好的那个部分——和睦的家庭与心有灵犀的好友。虽然那块拼图终会再次补齐,只是那时小美已经不再13岁了。孩子需要社会的呵护和关爱,孩子和老人都是弱势群体。当看到《桃姐》中那些为了博美名而进行的慈善作秀时,我心寒也愤慨。谁都有年幼和年老的时候,善待身边的孩子和老人不是口号更不是噱头,是我们心中最纯净的愿望,是我们脚踏实地的行动。
影片临近尾声,小美收到一封信,而这封信中只有《星空》中缺的那片图块,她补上了那块最亮的颜色。小美在时间的洗礼下懂得了再见饱含了多少再也不见的惋惜,珍重凝结了多少无法言表的祝福,没有机会说声再见只因终有一天会相见。每个人都是缺角的拼图,只有情投意合的人拼凑在一起时才会完整。
《星空》中道具的选用,场景的选择,服饰的搭配都让这部电影更加的丰满,色彩的变化和组合让电影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想象的空间。13岁,一个温柔的眼神就能让她感到温暖,一个善意的微笑就能化解她心中的烦闷。欣喜若狂和黯然神伤似乎只单单的隔着一层纸。13岁的世界好小又好大,努力寻找那缺失的一片拼图,但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才发现这片拼图不知道在哪个柔嫩的清晨还是在哪个肆意的傍晚随着天边的流云划过天空后不见了。当再次找到他时,我们终于拼好了自己心目中的《星空》,用它纪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缺角的我完整了你。
作者选择了色彩这个视听语言为切入点,敏锐地捕捉到电影中道具、场景、服饰的深刻寓意,以电影中不完整的拼图为立意点,精简凝练地提炼出“每个人都是缺角的拼图,只有情投意合的人拼凑在一起时才会完整”的主题。主标题“缺角的我完整了你”贴合影评的内容,并且给读者较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副标题“从《星空》看色彩运用对主题表达的促进作用”表明了影评的切入口和论述方向。全文论述集中凝练,较有深度。
影评紧紧围绕“色彩对情感的烘托”和“色彩对剧情的推动”两个方面,概括了电影的主要故事情节和电影创作者的意图,并且通过点、线、面的框架,思路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一气呵成。
影评的第一部分,作者发掘“蓝色大象”“绿色苹果”两个小道具和“飞翔火车”场景作为具体事例条分缕析。其中“蓝色大象”是电影主人公小美在圣诞节前夕向爷爷提出的生日礼物,但当小美收到礼物时,发现这只大象缺了一只脚,在询问父亲后才得知爷爷已经病重入院。这只缺了一只脚的大象和学校的校服、教室的墙壁、医院的窗帘、家里的床单等遥相呼应,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蓝色运用给观众克制却不压抑、倔强但不固执的心理感受。作者很好地把握住电影中的这个重要意象,深挖细节,分析到位。
再则,“绿色苹果”是电影前段里出现的重要道具,在最后一次家庭会议的片段中,绿色苹果显现得非常突出。先是小美无休止地把弄着手里的苹果,然后紧紧地抓住它。之后是父母告诉她离婚事实时餐桌盘子里装满了绿色的苹果。在这个长镜头慢推中,绿色苹果渐渐放大,然后出画,小美听着父母的话心里默念三句话:“听得懂”“这样对大家都好”“对小美不公平”。青春的阵痛,离别的酸涩,“绿色苹果”无疑成为小美内心的外化表达。不仅如此,“绿色苹果”还和整个凝重的环境在色温和亮度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父母轻描淡写的陈述和小美内心的痛彻心扉。作者不仅仅局限于“绿色苹果”的颜色上,而是通过这个意象,打开了感官世界——“麻木的就如同昏暗的餐厅,清醒得也如同这个绿色的苹果,似乎咬了一口,酸涩的果汁就能淌过唇齿渐渐地进入神经”,作者在文中多次触类旁通,把感官体验用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给人真实的体验和感触。
如果说“蓝色大象”和“绿色苹果”是作者对于某一细节的深刻剖析,那么“飞翔火车”这个片段则是对某一具体场景的探析和思考。在这个部分,作者展现出很好的语言文字功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不仅通过绘声绘色的文笔勾勒出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并且融合了自己的合理想象,延展了电影的广度和深度。最为可贵的是,作者理解了电影中不同寻常的处理方式:小美和小杰没办法同时看到梦境中的浪漫景色,这种缺憾的美和遗憾的青春,作者体会得非常到位。从中能够看出作者试图把自己回溯到13岁的年龄,并且写出了点睛之笔:“在13岁的年龄,我们都在自信和自我否定中拼凑着不完整的拼图。”
影评的第二部分,作者通过主人公服装颜色和电影中的线索展开分析,试图通过这些颜色的使用,解析颜色对于电影情节的推动作用。作者把眼光放置于整个影片,通过小美服装的色调变化看人物的心境变迁和角色成长。作者用发展的眼光剖析出一个正值青春期少女内心的思想斗争,在忘记和记忆中努力寻找平衡。同时为下文拼图颜色的变与不变留下了伏笔,看出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能力。星空拼图是电影中最具代表的线索,它贯穿始终,也是主人公心中的一个结。作者很好地揭示出这块拼图的寓意——“这片小小的图块影射小美的13岁缺少了最美好的那个部分——和睦的家庭与心有灵犀的好友”。正如作者所要表达的,总有人13岁,但属于自己的13岁过去就再不复返了。每一段时间都值得我们珍惜与善待。
这篇影评深入浅出、焦点集中、深挖细析,较好地把电影和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电影观察生活,反思生活,以细腻的笔锋揭露出当今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和人际交往的冷漠。但是,这篇影评还是存在一些瑕疵:其一,文中的表现对象如“蓝色大象”和“绿色苹果”,其选择依据没有清晰地说明;其二,所选取的具体事例和其相关的事物没有充分地展开,如“蓝色大象”和电影中其他几处蓝色道具是否有相互隐喻作用等;其三,本文以色彩入手,但是缺乏影视色彩的相关理论知识;其四,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虽有触及,但可以再深入一点,分析得更全面和透彻一些。
【注释】
[1]洁尘.华丽转身[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55.
[2]洁尘.华丽转身[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6.
[3]史可扬.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批评[J].渤海大学学报,2011(5).
[4]史可扬,王臻.当下电影批评的类型划分与定位[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6).
[5]罗勤.张艺谋电影:“两极”美学现象与“极致”导演思维[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6]魏宇昕,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8级3班。
[7]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5.
[8]张会军.影片分析透视手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65-66.
[9]大卫·波德维尔,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8版.曾伟祯,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340-341.
[10]雒成,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本文荣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四届大学生影评大赛本科生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