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2004年,教育部制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将他们培养成适应21世纪的新型的实用型人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地把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列入英语教学中,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语言技能同等重要。语言教学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曾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Sapir,1921)。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方式去理解别人所写的东西,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不熟悉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就会给跨文化交际造成很大的障碍。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国际间跨文化合作日益增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兴趣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中国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中国学生与外国人交流过程中的言不达意,无内容表达等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外语界的关注。《中国历史文化概况(英文版)》将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与学习英语语言技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编选的融文化与历史知识为一体的新型英语教材。此外,本书对于对中国有兴趣的外国人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师生而言,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

本书“以人为本”,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和可读性,从不同方面向学生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现象,教材内容涉及节日习俗、人际关系、旅游、饮食、中医、武术、音乐、语言等,基本涵盖了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本书取材广泛、信息量大,主要取材于国内外报纸杂志中有关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介绍性文章,并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为主线,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通过本书的学习,有利于增强中国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中国学生在与外国友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学会并掌握用地道的英语表达“中国的人和事”。

本书由董晓波主编,张迎副主编,冯琦、刘丽昀、吴丹凤、孙芳蕾参编。在整个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完美,但是限于水平及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定不乏偏颇和疏漏,恳请广大读者朋友和同行不吝指正。

董晓波

2014年3月

写于南京东方城紫金山麓

电子邮箱:dongxiaob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