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刺果在其他民族中的利用

二、青刺果在其他民族中的利用

除了纳西族摩梭人民间利用青刺果以外,当地的其他民族也有利用此植物的《滇药录》。

1.白族

白族称青刺果为“皱达起尖”或“灰鼓颗脂”,通常利用嫩叶梢及果实。于春、夏采嫩叶尖;秋末采果实,均晒干备用。嫩叶梢、果实用于治疗湿热口疮、咽喉肿痛、痔疮、骨折;果实可治疗神经衰弱。根、叶:苦、辛,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根:用于虚咳、久咳。茎叶:用于痈疽、蛇咬伤、风火牙痛、骨折、枪伤。果实:苦、辛,温,消食健胃,用于目翳多泪、消化不良、食积。

[附方一]口腔湿热糜烂:青刺果嫩叶梢5~10g,水煎服,并可用煎液反复漱口。

[附方二]小儿咽喉炎,发热:青刺果嫩叶梢2枚,水煎服。

[附方三]湿热脚肿痛:青刺果嫩叶梢15g,桃树叶15g,蚕豆叶15g,续断20g,红糖适量,共捣烂外敷,并可水煎服。

[附方四]外痔出血:青刺果嫩叶梢50g,五倍子5g,水煎服,7d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或用青刺果与蜂蜜糖炒,水煎服。

[附方五]神经衰弱:青刺果果实配鸡蛋蒸吃。

[附方六]痈疮肿毒:青刺果嫩叶梢15g,水煎服,滴酒为引,外用捣敷。

2.普米族

普米族称青刺果为“刺呐”或“茨那”,通常使用嫩尖、叶、根、果实。果实:攻毒、祛瘀、活血,用于风湿、跌打、骨折、扭伤、一切疮疖痈疽、黄水疮等,取9~30g,水煎服,单方或配方。外用治肿痛。

3.苗族

苗族称青刺果为“考波楂”,用根、嫩枝叶、果实。清热解毒,活血,止咳。用于骨折、枪伤、贫血、筋骨疼痛、骨髓炎、咳嗽。嫩尖用于牙痛;根用于淋巴腺炎、腮腺炎、乳腺炎、跌打劳伤、风湿关节炎、痔疮、臃疮疖肿、久咳;果实用于食积、消化不良、目翳多泪。

4.彝族

彝族称青刺果为“出裸”或“尼争扭”,用枝尖。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用于跌打损伤、风火虫牙、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用量10~15g,水煎服。内服用于虚寒咳嗽、食积不化、风湿痹痛;外敷则用于瘰疬痈疽、疮疡疔疖、瘀积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