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刺果油
油脂的制取方法通常有4种:一是水代法,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出油率低,不适合规模化生产;二是压榨法,由于油料在榨膛内受压升温,导致油料中的活性物质失活,且出油率低,经济效益低;三是预榨、浸出法,用此法制得的油中含溶剂太高,要脱除其中的残溶,就必须用蒸汽高温蒸馏,尽管出油率提高了,但也损失了油料中的活性物质,不适合青刺果油的萃取;四是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这是一种很好的萃取方法,但因有很多制约因素,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目前国内最大的萃取罐为1000L),且一次性投资太大,成本过高,许多企业无法承担。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法获得青刺果油。
1.传统压榨法
纳西族民间常采用传统的压榨法加工青刺果油。每年5~6月采集青刺果,淘洗干净,晒干后磨成细小颗粒,筛去糠壳,再晒干,将晒干的粉粒置于蒸笼内,蒸到八成熟后装入麻布袋内,蒸热榨油。摩梭人的榨油工具由较为原始的木、石、竹三种器材组成。有木或石缸、榨缸、木墩、压杆、竹制或铜制流槽,以及绳、压石等。木缸或石缸内深宽各约一尺余见方,缸口底部凿多条流槽以便将榨出的油引入盛油的容器。榨油的方法是将蒸熟的青刺果粉盛入布袋内,然后置于榨缸中,用一根结实的木杆,利用杠杆的作用按压,清亮透明的油便顺着流槽徐徐进入容器内,然后,加入食盐便可储藏和食用。
2.螺旋榨油机压榨
目前,民间通常采用加工菜籽油的螺旋榨油机物理压榨工艺,将干燥青刺果粉碎→入锅炒熟(炒到110℃左右)→螺旋榨油机压榨→出毛油(半成品油)→毛油沉淀过滤后即可制成食用青刺果油。
3.液压冷榨、冷炼工艺
采用优质青刺果原料,在50℃下进行液压冷榨、冷炼(图9-1,图9-2)。

图9-1 青刺果GMP生产车间

图9-2 冷炼车间
4.低温萃取法
采用4号溶剂低温萃取技术提取青刺果油。4号溶剂组分主要为丙烷、丁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加压后为液态。常温下,用液态的4号溶剂逆流萃取青刺果胚片,然后分离混合油及粕中溶剂,使溶剂减压气化,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加热。所得的毛油色淡、质优,保存了浸出油中原有的生物活性物质,青刺果粕中的药理成分及其他有效成分(植物蛋白)几乎没有变化。青刺果油的提取工艺流程为:青刺果→清理杂质→烘烤→研磨→包扎、无水乙醚浸泡→萃取→溶剂回收→青刺果油。低温萃取中破碎是个非常关键的步骤,破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工序。青刺果胚浸出时温度为45℃,经5次浸出后湿粕含溶30%左右,然后减压气化,压缩回收利用。混合油也减压气化,达到0MPa(表压)后抽真空脱溶,当表压为-0.09MPa,温度为45℃,维持30min即达到成品油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