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刺果发展前景
青刺果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3600m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青刺果是典型的药、食两用植物,用途很广,根、叶、花、果都可入药或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炎、止痛、消食、健胃等作用。加快青刺果产业发展,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青刺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食用、护肤、保健等方面。近年来,其化学成分及其食、药用价值基本已经明确,另外青刺果油对于防治高血压、降低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等都有较好效果。但是由于青刺果生境较为特殊,在中国仅在云南、四川、贵州、西藏有分布,研究基础薄弱,只针对青刺果的几个重要成分展开,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药理作用研究,并不能全面反映青刺果潜在的价值。青刺果具有很大的研究开发利用潜力,应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合作。目前,国内知名药企云南白药集团、化妆品企业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植物医生等进行了青刺果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以青刺果为化妆品原料的产品已投放市场,前景较好。现部分企业已深入开展青刺果的药理作用和成分分析,开发青刺果加工的副产品、增加产值。同时增强良种引进筛选、良种繁育以及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深入对青刺果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析的研究;不断挖掘青刺果潜在的药用和保健开发利用价值。同时,完善栽培技术,规范和提高农户种植、管理技术;加强种植基地管理,加大原种植基地改造力度,依托科学管理措施和先进实用技术,制定规范的提质增效、补植补造标准,按规划分类别地实施原种植基地的提质增效;建立健全青刺果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品质量跟踪评价体系。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落户原产地,参与青刺果产业开发,解决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提高产业发展科技管理水平,促进青刺果中、高端产品的研发,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不断推进青刺果产业的发展壮大。充分利用优质青刺果的生态环境优势、领先国内的青刺果规范化种植技术优势、青刺果产业的先发优势和当地旅游高速发展的带动优势,着力提升青刺果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全面打造“青刺果”品牌。
以丽江为例,“十三五”期间,丽江市生态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高、中、低海拔地区择优发展、林下经济立体发展、高低兼顾、扬长避短的格局。高海拔地区发展高山药材、青刺果产业集群;中海拔地区发展核桃、花椒、苹果、雪桃、梨产业集群;低海拔地区、江边干热河谷地区发展薄壳山核桃、油橄榄、软籽石榴、芒果产业集群;以种植、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到2019年,全市农林产业初具规模,以木本油料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面积约481万亩;按国家绿色食品质量技术标准建成了以青刺果油、橄榄油、核桃油、青梅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商品基地。青刺果龙头企业丽江永胜边屯食尚养生园有限公司入围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
丽江市作为青刺果的原生地之一,全市近90%的土地分布在山区,青刺果适种范围广,且青刺果易于成活,适应性广,耐寒耐旱,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生长呈丛生状,水土保持能力优于一般乔木树种,因此在大面积的荒山荒坡、石漠化影响较严重地域大力栽培青刺果,充分利用荒地荒坡,不但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有着十分客观的作用。把发展青刺果产业列为“森林丽江”建设项目,为丽江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提供了重要载体,充分发挥青刺果独特的生态效益。
丽江市80%的农村贫困人口居住在山区,而青刺果具有耐寒、耐旱、耐涝以及抗逆性强等特性,适宜在全市高、寒、冷、凉贫困山区推广种植。青刺果一次性种植,可长期受益,进入盛果期后种植收益可达每亩5000元以上,可带动50万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全市规划的60万亩青刺果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农业产值近36亿元,通过系列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可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是一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将青刺果产业结合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碳汇经济等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能有效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林业增效、林区社会稳定。
总而言之,青刺果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合理有效开发利用青刺果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青刺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青刺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图10-1)。

图10-1 丽江市委、市政府对青刺果产业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