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意,发鲜花三束

第十章·如果同意,发鲜花三束

八月初,俗话中说的“三伏天”,人在太阳下面走,落一滴汗水在石板路上,哧一声响,瞬间被吸收。这样的天气,甘小田最喜欢在房间里孵空调:仰在躺椅上,手里拿一根红豆雪糕,膝盖上摊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懒洋洋的,吮一口雪糕翻一页书,一点脑筋都不用动。

甘小田看的书,是小时候爸爸带着她看过的一本《父与子的故事》。那时候甘小田看不懂,爸爸讲给她听。不过爸爸这人没有幽默感,任何故事讲出来都是干巴巴的,甘小田一点不觉得这书有多好玩。今天偶然拿起来,再翻开,发现那些画面很好理解啊,也挺有趣的啊。

有一组画叫作《鱼儿来信》,讲父亲带儿子去钓鱼,两个人坐在小船上,鱼钩放下水,一直没动静。父亲不着急,悠悠地抽烟斗,反正是休闲。儿子憋不住了,开始动脑筋。他拿出小石板,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翻身下水,潜到父亲的鱼钩下,将小石板拴上去。父亲觉得鱼钩发沉,以为钓到了鱼,大喜,飞快地收线,却原来是小石板,石板上写着两行字:今天我们不想来。敬礼。鱼儿。

还有一组,《期待已久的精神食粮》。父子两个人走到大海边,看见海水里漂浮着一本厚厚的黄色封面的书,很醒目,极诱人。两个人开心极了(大概那个时代书籍还比较昂贵吧),先是儿子扑通一声跳下水,然后父亲跟着儿子跳下去,两个人在海水里翻腾,蛙泳,自由泳,扎猛子,终于把那本书抓到手。上岸之后一细看,大失所望,原来是一本《电话号码簿》。

甘小田实在忍不住,两脚朝天,笑得嘎啦嘎啦,雪糕都忘了吮,滴了一大滴在胸口,凉丝丝的,又黏糊糊的。她抻起衣襟,嘴巴凑上去,想用舌头舔干净,免得田萍萍见了会啰唆。这时候放在旁边的手机“嘀”的一声响,屏幕亮起来。

哈,这么热的天,还有不怕死的同学约她出去玩?甘小田心里嘀咕,拿起手机看。

是微信通讯录里来了一条信息,有人要求加甘小田为好友。微信号赫然在目。甘小田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的微信好友除了家人就是同学,很有数的几个。现如今,手机上的个人资料完全不具有私密性,连微信上卖货的姐姐们都清楚甘小田是小孩,根本不稀罕跟她搭讪。这人,要加甘小田好友?好奇怪呢,是谁?

不管他,微信中的朋友圈反正是个大广场,谁都可以进来望个呆。甘小田很乐意地加上了这个号。

对方的微信用名好酷啊,居然叫“福尔摩斯我师傅”,头像就是一只袅袅冒烟的大烟斗,加一顶黑色窄边绅士帽。

留言很快发到:

甘小田同学,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谁,也没必要问。我在朋友转发的微信里看到了你的寻人启事,觉得有兴趣更有能力帮忙。希望我们建立联系,随时交换情报。如果你同意,请给我发送鲜花三束。

甘小田头皮一炸,顾不得睡裙上的雪糕汁,跳起来往外走。

今天是周日,田萍萍不上班,在厨房里试做牛轧糖。按理说牛轧糖怕天热,热了糖体会稀软,不成形,口感也打折扣。可是田萍萍就是这么个说风便是雨的人,想到一出是一出,蛋糕和曲奇都操作不成功,指望着换做牛轧糖能够打个翻身仗,周日好时机,怎么可能浪费掉。

甘小田冲进厨房,举着微信里的留言给她看:“妈妈妈妈我问你,这个‘福尔摩斯我师傅’,是不是你们烘焙群里的人?”

田萍萍已经把一块餐盘大小的刚出锅的牛轧糖坯堆在案板上,趁着热乎,两个巴掌在上面又是拍又是摁,要弄出一个大致成方的形状,便于下一步的切割。因为烫,她的嫩巴掌在糖坯上弹来弹去像跳舞,嘴里还唏嘘不停,十分夸张。

“妈妈,问你话!”

田萍萍心不在焉地:“嗯嗯,说什么?”

“‘福尔摩斯我师傅’,是不是你们烘焙群里的人?”

“哪个福尔摩斯?电影里那个英国侦探?”

对话到此,没必要再问下去了,可以断定跟田萍萍的那班烘焙狂人没关系。最大可能性也是朋友圈里的朋友的朋友。

甘小田离开厨房,再次点开手机,飞快地往“猎犬三人组”群里发了一条集合令:

有情况,速见面,老地方!

然后,她转头回房间,扒掉睡裙,随手抓一条牛仔短裤和一件圆领衫穿上,急急忙忙往外走。

田萍萍这回倒灵醒,隔着窗玻璃看见人影一闪,马上喊住她:“甘小田,去哪儿?”

甘小田回答:“找同学,有事。”

田萍萍不满:“大热天,不好好在家待着,瞎跑什么呀?”马上又换了笑容,高喊一声:“哎哎,田田你等一分钟,就一分钟。”

甘小田无奈,只好等在门口。

的确只花了一分钟,田萍萍拎个塑料袋从厨房奔出来,满脸堆笑说:“几块牛轧糖,带给你同学尝尝。”

甘小田真的是哭笑不得。她不知道同学中还会有谁家妈妈像田萍萍这样,任劳任怨做一堆好吃的,强力推送,只为得到一句肯定她的话。

一路小跑,到了昆仑路冷饮店,丰子悦已经早早等在那儿了。这家伙,优点不多,守时、动作不拖拉,算是最突出的一条。

“热死啦,热死啦!”丰子悦催促甘小田,“快,有钱吗?点杯冰饮喝。”

甘小田白他一眼:“你怎么不点?”

“我上次点过了啊,芒果奶昔,三杯呢,忘了?”

甘小田无话可说,只得起身去柜台。丰子悦急急地跟上她。大屏幕上的冷饮品种真不少,每一种的图片都拍得极具诱惑力。丰子悦从头到尾仔细看一遍,点了一款“雪顶西瓜”,图片上展示了小脸盆大小的一碗西瓜碎,上面铺满白色冰淇淋,一圈一圈旋出一个尖尖的“山顶”,还点缀了烘焙过的椰片,碗边插一把漂亮银勺。

甘小田哼一声说:“丰子悦你可真会点,还有没有更贵点儿的呀?”

丰子悦嬉皮笑脸:“偶尔一次啦,大方一点嘛。”

甘小田只好咬牙切齿地,点完“雪顶西瓜”后,给自己要了最便宜的一杯冰柠檬茶。

付钱时她才想起来,刚刚急急忙忙换衣服,钱不在口袋里。

“支付宝啊。”丰子悦提醒她。

甘小田说,她手机里没装支付宝,家里人怕她乱花钱。

“这可怎么办?我也没带钱。”丰子悦拍拍衣服口袋。

甘小田才不信他没带钱。不过她也知道,丰子悦一向抠门抠到家,你即便能逼着丰子悦代人认错,都不可能逼着他代人买单。甘小田就表示,先不点东西,等林栋来了再说。

这才发现,林栋这么久还没到。丰子悦赶紧打林栋的手机。刚接通,林栋就委委屈屈叫起来:“我等很久啦,你们在哪儿呢?”

原来他弄岔了集合地点,甘小田微信上写着“老地方”,他想当然地认为是在读过六年书的小学大门口,认认真真站那儿晒半天太阳了。

“你个傻帽!‘猎犬三人组’在哪儿成立的?不想想?”丰子悦在电话里骂他。

林栋承认是自己没动脑子,烈日炎炎下狂奔三分钟,赶往昆仑路冷饮店。当然,进门就被丰子悦逼迫着掏钱,罚买三杯饮品。

“好了,‘猎犬三人组’,现在开始工作。”丰子悦悠悠然舀起一大勺浇有冰淇淋的西瓜碎,送进嘴巴后,心满意足地宣布。

甘小田不跟他计较,把冰柠檬的杯子推到桌子当中去,腾出一块桌面,打开手机,调出那条微信留言,招呼丰子悦和林栋一起过来看。

林栋首先叫起来:“什么?‘福尔摩斯我师傅’?福尔摩斯是他师傅的话,那他不就是福尔摩斯的徒弟了?好牛啊!”

丰子悦念微信内容:“‘如果你同意,请给我发送鲜花三束’。我的个妈,酷死啦!快同意啊!快点快点!”不等甘小田动手,他抢着用她手机里的“表情符号”点出三束花,发送过去。

甘小田皱眉说:“喂喂,到底谁的手机?你倒是不拿自己当外人。”

丰子悦嬉皮笑脸:“我是集体观念强。”

林栋提醒:“他说要交换情报,最好问问他说的情报是指什么。”

甘小田觉得这个提醒有道理,马上就点了对方微信里的“视频通话”。对方倒是很快接通了,不过屏幕上显示的不是视频镜头,是“语音通话”。

拒绝视频,只愿意通语音,说明对方不愿意以面目示人。保密?还是故作神秘?好奇怪。

声音一出来,对方居然是女的!是个年轻阿姨,很地道的南京话,嗓音带点沙哑,语速快得像扫机关枪。

“抱歉,我说过你没必要知道我是谁,我不过是对找人这种事有兴趣,纯粹业余爱好。我想帮忙可我不想让我们面对面。跟你说啊你那寻人启事太简单了,你别说找个七十年前的人,你找个十年前的人怕都不容易。你能不能再提供详细一点的信息?比如你找的那个师念东有爸妈吗?叫什么?在哪里做过事?师念东自己有没有兄弟姐妹?妻子儿女?还有……”

丰子悦凑到手机话筒前,插了一句嘴:“阿姨你说要交换情报,情报到底是什么东西?”

手机里的声音停了一下,显然对方有点蒙。“嗯?你又是谁?怎么又出来个男娃儿?”

甘小田解释:“阿姨我们是‘猎犬三人组’,我们一共有三个人。”

“哇哦!”对方惊叹一声,问,“那么,三个人现在都在场?”

“对。我是甘小田。”

“我叫丰子悦。”

“阿姨还有我,林栋。”

“好嘛,希望三个臭皮匠能顶个诸葛亮。”她在电话里笑一下,又问,“寻人启事里的爱尔兰老华侨,跟你们什么关系?”

甘小田就简单说了一下他们“荆棘鸟”童声合唱团去爱尔兰首都参加比赛,碰到华侨老爷爷的经过。丰子悦补充描述了老人的外形,年纪,强调这是老人家最大也是最后的愿望。林栋接着再说了那个有故事的黄铜小号嘴。

阿姨听得很耐心,边听边嗯嗯着,像是同时在用脑子记牢。然后她告诉他们,所谓情报,就是他们所能了解的关于爱尔兰老人和那个多来米的一切一切,包括个头高矮,声音粗细,走路先出左脚还是先出右脚,喜欢的食物,习惯的用词,经常去的地方,要好的朋友,小号总会吹到的曲子……总之,掌握的细节越多,寻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最后她说,既然爱尔兰老人一直在写邮件,那么,能否把邮件转发给她看看,做个参考?如果老人希望保密,她绝对不会外传。“相信我,我以我的职业保证。”

说完这句话,语音通话就被掐断。

三个人面面相觑。

林栋问两个伙伴:“她什么职业啊?”

丰子悦很有把握:“是记者呗。记者就喜欢刨根问底,要不然他们天天写什么?哪有那么多好写的?”

“你说呢?”林栋问甘小田。

甘小田刚张嘴,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嘀一下,手机又收到信息,是阿姨发过来的邮箱地址,后面附带了一束鲜花,花儿是动态图,摇摇晃晃,像一个快乐的小孩儿在招手。

甘小田心里想,这个阿姨怕也是急性子,都没答应她转发邮件呢,自说自话就把邮址传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