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杀人狂
背景:在1972年到1973年之间,美国加州圣克鲁斯地区弥漫着一股恐怖的气氛,在多家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女大学生公路杀手”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噩梦。连续五名女大学生神秘失踪,警方却对此一筹莫展——他们没能掌握关于凶手的哪怕一丁点儿线索,就连最荒谬的猜测也无法做出,于是他们只能认为是邪教在作祟。一名记者甚至撰文称凶手是同性恋,他杀害那些女大学生是在进行某种宗教仪式。这样的报道无疑使这起连环凶杀案披上了一丝更加恐怖的色彩,在让民众感到更加恐慌的同时,也令警方更加认定是某种邪教在进行恐怖活动。随后,FBI介入了具体的案情调查。
就在此时,一个自称是凶手的人把电话打到了警局,这个人可以算是警局的老朋友了。埃德蒙·坎伯,身高2.1米,智商高达145,曾因为杀人被判刑,后通过心理学鉴定认为其已经对社会完全无害,所以允许埃德蒙回归社会。起初,FBI探员一度认为这只是一个玩笑,但随着埃德蒙把凶杀的细节描述得越来越详细,甚至说出了准确的埋尸地点时,FBI探员不得不接受这个令人惊悚的事实。
起因:埃德蒙·坎伯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他从小就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高达145的智商即使说成是天才也并不为过。在正常人看来,埃德蒙似乎应该是最受宠爱的孩子,而且应该拥有非常棒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然后成就一番事业。但现实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埃德蒙的母亲粗暴、敏感、没脑子,还自以为是,这使得埃德蒙的整个童年过得非常不幸。起初,他和父亲关系不错,但在父母离婚后,父亲竟然拒绝抚养埃德蒙,他只能选择继续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家中最后一丝温暖也消失不见了。因为长相很像父亲,所以埃德蒙常常被母亲当成撒气筒。2.1米的身高在他学生时代就早有体现,在同龄人之中埃德蒙是个明显的大块头,因此经常被同学们嘲笑。不仅如此,更过分的是,埃德蒙的母亲竟然仅仅因为他发育较快,就莫名地怀疑埃德蒙准备强奸自己的女儿,于是经常把他关在地下室。此时的埃德蒙感觉自己被整个世界所遗弃,长期生活在地下室阴暗潮湿环境中的他积累了无数的仇恨。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孩子,既不会自我调节,也没有合理的宣泄途径,于是埃德蒙开始肢解妹妹的布娃娃,甚至开始虐杀小动物。当他的母亲发现这一切后,这个没脑子的女人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反而认为这一切全是埃德蒙的错,将他暴打一顿赶出了家门,抛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无家可归的埃德蒙只好找到了曾经与他关系不错的父亲,但此时的父亲已经再婚了,根本不愿意抚养他,只是勉强将其送到了祖母的农场生活。有句古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埃德蒙的祖母是个同样粗鲁的女人,在埃德蒙的眼里,祖母对他和母亲对他一样百般折磨。在仇恨的无限积累之下,幼小的心灵发生了极大的扭曲,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15岁时的一天,埃德蒙拿起祖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把来复枪,射杀了正朝他大声喊叫的祖母;然后又扣响了第二枪,射杀了他的祖父……受辱的童年和扭曲的心灵让埃德蒙放下了所有的亲情。
杀掉自己的祖父母之后,埃德蒙既没有惊慌失措地逃跑,也没有因悔恨绝望而痛哭,而是出乎意料地打电话将这件事告知了他的母亲,直到警察赶到都没有一丝要反抗或逃跑的迹象。在FBI探员到来之后,埃德蒙告诉他们:自己只是想要知道杀掉自己的祖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当时,FBI心理专家只是认为他有严重的精神病,于是将其送到了一家专门关押精神病罪犯的州立医院。如果当时FBI探员能够再多讯问几句、了解再深入一点,就会明白他口中所说的“杀掉祖母的感觉”其实就是指杀掉那些对他不好的人的感觉,这样的人可不仅仅是某几个人,至少在埃德蒙看来,对他不好的人有很多。
蜕变:蜕变不一定都是好事,尤其是对于一个形成了反社会人格、智商又高达145的罪犯来说,这意味着他会变得更加残忍与可怕。
杀掉祖父母之后,埃德蒙被判定患有精神分裂症。超高的智商可以让他迅速学到自己想要学到的一切,良好的表现使得心理医生对他的印象非常好,甚至允许其做自己的助理。借着身为助理的便利,埃德蒙迅速掌握了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他几乎阅读了医院中所有病人的病例和测试资料,心理医生的判断标准对他来说不再神秘。而后,埃德蒙又背下了几十种心理测试的标准答案,此时的他在精神病评估方面或许已经超过了一般的专业人员。之后的过程也变得无比顺利,埃德蒙如愿以偿地通过了医院和FBI专家的心理测试,被认为是“对社会完全无害”的人,因此获得了假释。院方甚至坚持将其犯罪记录从档案中消除掉,虽然还有个别医生持反对意见。当后来的悲剧再次发生时,那些支持过他的医生肯定都悔恨不已,而当初持反对意见的医生也会不止一次地责问自己: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再强硬一点,把这个吃人的恶魔牢牢地关在笼子里。可当时的他们完全被高智商的埃德蒙蒙蔽了,以为埃德蒙已经被完全治愈且已经无害于社会了。
转折:重新返回社会的埃德蒙显得随和而又友善,甚至以出色的成绩在社区大学毕了业。如果一直这样继续下去,埃德蒙心里的恶魔可能就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日渐隐藏下去,或许直到他老去都不会再出现,但命运总是喜欢“逗你玩”,埃德蒙的命运再次出现了转折。首先是埃德蒙想考入警官学校,但因为身高原因而被拒绝,这无疑是在延续他童年时期的痛苦。于是,他只能选择和警察交朋友,听他们讲述办案时的经历来过过干瘾。一来二去,埃德蒙就成了警察们的好朋友,这也是后来埃德蒙自首的时候警局里大部分人都认为他只是在开玩笑的原因。
糟糕的经济状况迫使埃德蒙只能搬回去继续和母亲住在一起。说起来这个女人或许不光脑子不好使,而且也有着不小的心理问题。时间的流逝并没有让她变得善良一些,她一如既往地羞辱着自己的儿子。就这样,童年的噩梦再次回到了埃德蒙的生活里。
或许唯一能让埃德蒙觉得开心的事情就是他在加入加州公路局之后能够开车四处兜风,他经常扮成好心的巡警来接送周围的大学生在学校间往返。埃德蒙把自己的车改装得与警车非常相似,但同时这似乎也是在为他日后的血腥杀戮做着准备。
恐怖的开始:因为处在假释期间,埃德蒙依然会不时地向警局报告自己的行踪,但警察认为这不过是多此一举——他们早已完全相信埃德蒙是无害的。可以说,警察的无视也为埃德蒙的肆意屠杀提供了便利条件。每当在家里遭受了母亲无缘无故的侮辱之后,埃德蒙就会驾着自己的汽车在公路上寻找猎物——那些试图搭便车的漂亮女大学生。当然,他不会和她们约会,而是残忍地将她们杀死。
升级:埃德蒙有着严重的“恋尸”情结,童年的阴影使得埃德蒙对活人无法产生一丝的信任,反而更加青睐于死人。犯罪心理学家认为,连环杀手一旦开始杀戮根本无法停止,他们会不断地杀戮,直到自己毁灭为止。埃德蒙在后来的供述中也说过:自己甚至一直在幻想对整条街上的人大开杀戒。但在此之前他突然想到了另一个人,那个让他产生心里阴影的制造者——他的母亲,才是他最想杀掉的人。
于是,在耶稣受难日的这一天,埃德蒙用羊角锤砸死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她正在熟睡。这还不够,埃德蒙又打电话叫来了母亲的好友,然后杀死了她。做完这一切后,他在案发现场安稳地睡了一觉,随后才起身离开。出门后的他一边开着车漫无目的地在路上闲逛,一边听着车上的广播,希望可以听到对案件的报道,甚至是对他的通缉,或许他幻想着和前来追捕的FBI探员展开一场警匪大逃亡的戏码,那样他就会得到足够的舞台来秀一下自己超高的智商。
但是他一次次地失望了,自始至终,警方都没有联想到他会是凶手,反而一直把精力放在寻找邪教组织上。埃德蒙没能听到任何关于自己的报道,深深的疲倦和失望让他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兴趣,于是他终于拨通了圣克鲁斯警察局的电话。
犯罪心理分析
清醒、有着正确价值观的疯狂杀手:第二次被捕之后,FBI心理专家再次对埃德蒙进行了心理评估,毕竟有着前车之鉴。但是,在经过严密的分析和论证之后,心理专家依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第一,埃德蒙并没有精神分裂症,他一直都是清醒的,对于自己的行为完全了解。第二,埃德蒙一直都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多么恐怖,也完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那种疯狂后的刺激令他欲罢不能。正如前面所说,连环杀人犯一旦踏出了第一步,他将很难收手,那是比海洛因更加恐怖的人生“毒品”。
他简直是个魔鬼:这一类型的案件虽然恐怖至极,但对于FBI犯罪分析专家来说却是难得的个案样本。因为从“埃德蒙”的案例中,警方可以得出更多有关类似犯罪的资料,对以后的案件侦破工作无疑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如果能够拥有幸福的童年,埃德蒙的结局将会完全不同。高大的身材和天才般的智商,按常理来说,兼而有之的埃德蒙应该是一个天之骄子才对,但恰恰相反,这些成了他的灾难。因为高大所以处处受到排斥,因为聪明所以在受到母亲长久的歧视和虐待之后,不光具备了报复的心理,还拥有了恐怖的执行力。埃德蒙的犯罪动机就是希望得到尊重和自由,还有控制与支配的权利。
埃德蒙在法庭上承认了自己对被害者的性幻想,但他从来没有在她们活着的时候侵犯过她们,这说明他所要的并不是强奸和折磨,而是控制以及拥有。“我没有其他的想法,只是希望可以完全彻底地拥有她们。”长久以来的扭曲心理使得他对于拥有的认识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此外,埃德蒙希望摆脱他的母亲。从州立精神病医院离开的时候,他之所以坚持要抹消自己档案中的犯罪记录,就是为了彻底摆脱母亲的控制,因为没有犯罪记录就不再需要监护人。事实上,他真正蓄谋已久想要杀掉的就是他那虐待成性的母亲。“我必须摆脱她的羞辱和谩骂”,这是埃德蒙的另一个诉求。在童年时代,他或许就认为是母亲使他失去了唯一能相处得来的父亲,再加上之后的虐待经历,仇恨终于积累到了即将爆发的程度。前面的几次杀戮一方面是扭曲的心理使然,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在完成对母亲的杀戮之前的“历练”,毕竟杀掉一个陌生人要比杀掉自己的亲人轻松得多。所以,那些无辜赴死的女孩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埃德蒙的母亲的替罪羊。
一个正常的、没有反社会属性的人是不可能在杀掉一个无辜的人之后还表现得如此冷静的。即便是真的有了反社会属性,但在埃德蒙开第一枪之前,他依然还是有救的。虽然母亲的虐待和同学的排斥使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幻想过要杀掉他们,但幻想毕竟不同于现实,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以用鸿沟来形容。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他应该如何化解愤怒、挣脱愤怒,他身边的人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就好比他的祖母。当埃德蒙开枪打死自己的祖母之后,事情就完全不同了,反社会属性已经占据了他的思想,他也不再会为杀人而感到一丝愧疚。
警察和医院的疏忽:有些时候,专业工作者必须理智到近乎冷漠的程度,但人们还是会有疏忽,比如办理埃德蒙杀人案的警察和州立精神病医院里的医生。不管埃德蒙如何聪明和讨人喜欢,让一个因为精神分裂而杀掉自己祖父母的人接触到所有精神病犯人的病例,甚至还成为医生的助手,无疑是非常危险的。此外,警察局对于一个假释的杀人犯漠不关心、毫不关注,当埃德蒙在杀掉自己的母亲后,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就是凶手的证据,警察只要稍加理智分析就会得出关于真凶的结论。但因为警方对埃德蒙在平日里的好印象,以至于埃德蒙的自首电话都打到警察局了,他们依然认为他不过是在开玩笑。虽然在整个案件中,这些细节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警察能够早一点重视起来,也许就会挽回几条无辜的性命,这些小的细节很可能会让结果大不相同。可以说,警方的不关注就是纵容埃德蒙大开杀戒的原因之一。
犯罪预防指南
对于埃德蒙此类的变态杀人狂式犯罪,很多受害者都是无辜的,罪犯在作案时几乎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所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根源上扼杀罪恶的种子。
首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当今社会,虽然很多人都在高喊着童年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依旧停留在文化教育的初级阶段,即便开明一些的家长也多是在智育和体育之间徘徊,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德育缺失。当然,绝大多数的孩子并不会像埃德蒙那样偏激,但德育的缺失的确会酿成严重的后果,比如当下屡见不鲜的校园暴力事件等,虽然已经有人开始关注并重视起来,但终究没有人从根源上探究并且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事实上,每个孩子在成为“玻璃心”之前,在迈出悬崖边的一步之前,都是可能经由教育与引导变得更好的。
其次,增强成年人的安全意识。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大学生乘黑车失联”成了各类新闻报道中的常客,案件此起彼伏,似乎隔三岔五就会发生一起。之所以会将此类案件大幅报道,当然是为了让所有人看到,然后心中有数,提高警惕,但是为什么类似的事件还是屡次发生呢?难道受害者所关注的新闻就只有明星的最新动态?还是说他们就那么自信这些事情不会落到自己头上,自己绝对不会那么倒霉呢?虽然指责受害者的观点总是不受欢迎的,但增强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真的已经刻不容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在事情发生之前考虑到所有的、最坏的可能。有事找警察当然可以,但谁也不可能事事靠警察,毕竟在犯罪分子未实施犯罪之前,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会怎样。“夜跑失踪”“坐黑车失联”等一系列惨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因为受害者缺少安全意识。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不去以身犯险。如此,自然就会让自己远离犯罪,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