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悲鸣(一)
案发:1965年10月26日,美国印第安纳州波利斯警局的电话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电话那头,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告诉警察,他发现了一个年轻的女性死者。报案者的情绪极度紧张,在反复追问下,警方终于明确了案发地点:东纽约街3850号,死者就是在那里被发现的。
警察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一起普通的案件,至于具体是凶杀还是意外,去现场查看一下也就知道了。但是,当他们到达匿名报案者提供的案发地点时,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
一间肮脏而简陋的屋子里,摆放着一具消瘦的尸体,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和瘀伤,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明显可以看出来属于灼伤。后来,经法医鉴定:这样的伤口在这具瘦小的尸体上竟然超过100处。死者的前胸被烙上了一个阿拉伯数字3,而更令人惨不忍睹的是,这具明显还是个孩子的尸体的腹部被烙上了一行大写字母“I’M A PROSTITUTE AND PROUD OF IT!”(我是一个妓女,并且以此为荣)。现场的警察都震惊了!这个女孩生前到底受到了怎样的非人折磨?又是什么人能这么残忍地对待一个孩子?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渐渐浮出水面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案件真相的残酷程度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鉴于案情严重,警方向当地的FBI办公室请求帮助,FBI犯罪心理分析专家应邀介入调查。
调查:一名据称曾和死者住在一起的年轻人为FBI探员提供了关键的线索——一封死者前几天离家出走时留下的信。信件的大意如下:
“致莱肯斯先生和夫人:
我在半夜和一群男孩子一起出去,他们说我如果听他们的话并给他们一些东西的话,就会付给我钱,所以我上了他们的车。但是,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不但没给我钱,还打了我,并且在我的肚子上刻了一行字:‘我是一个妓女,并且以此为荣’。”
但是,根据多年的办案经验,FBI探员并没有相信这封信的内容,而是展开了仔细调查。他们想要抓住那个毫无人性的罪犯,不论“他”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死者有着一个天使般的名字——西尔维娅,是一名年仅16岁的少女,她留着一头漂亮的卷发。在生活中这个小姑娘也是一个活泼开朗而又极为善良的女孩。一位熟悉西尔维娅的牧师回忆:她非常喜欢去教堂,而且喜欢滑旱冰和跳舞,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待人友好。朋友们给她起的绰号叫作“Cookie”(小点心),因为她很有幽默感,再加上可爱的外表,总能让周围人开怀大笑。这位牧师很难相信到底是什么人会如此残忍地对待这样一个单纯无害的女孩。当谈起那封貌似“遗书”的信件时,这位牧师却指出:西尔维娅喜欢笑,却从来不会在笑的时候张嘴,因为她怕别人知道她缺了一颗门牙,这件事让她感到非常害羞。
FBI犯罪心理分析专家认为,连缺了一颗门牙都会感到害羞的女孩又怎么会一点羞耻感都没有,在半夜里为了钱和一群男孩子出去呢?这一切都证实了FBI探员之前的判断,那封信并不可信。还有其他一些熟悉西尔维娅的人也证实了牧师的话是比较客观的。
于是,FBI探员转而开始调查西尔维娅出事之前生活的地方,那里并不是她自己的家。西尔维娅在家庭中并不受重视,在她出生之前和之后,分别有两对龙凤胎兄妹出生,所以她在家里看起来是最孤单的一个。她的父母莱肯斯夫妇的经济状况很拮据,婚姻状况也是矛盾重重。因为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搬家,在西尔维娅仅有的16年生命当中,他们至少搬了14次家。这使得莱肯斯夫妇觉得把西尔维娅和她的妹妹带在身边很不方便,所以经常把她们寄养在邻居家中。
在西尔维娅生命中最后一次搬家之后,她的妈妈贝蒂因为犯案被抓。于是,无人管束的她们接受了一位新朋友的邀请去她家里做客,这个新朋友叫作宝拉,是新邻居怀特夫人家的孩子。她们的爸爸莱肯斯先生听闻妻子被抓的消息后,便出来寻找她们,当时两人正在邻居家里做客。于是,莱肯斯先生就顺便做出一个决定——把两个女儿寄养在怀特夫人的家里,并且每个星期支付怀特夫人20美元的酬金。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莱肯斯先生临走之前向怀特夫人叮嘱了这么一句话:“请严厉地管教她们,她们的母亲对她们实在是太放纵了。”这或许就是之后悲剧发生的导火索。
开端:西尔维娅姐妹在怀特夫人家里的第一个星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但是在第二个星期中,两人的寄养费用没有准时寄到,于是怀特夫人大发雷霆,辱骂两姐妹并且要求她们趴在床上露出屁股来挨打。虽然第二天两姐妹的寄养费就邮过来了,但是她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劣了。怀特夫人开始找各种借口来殴打她们,因为西尔维娅有捡废弃的瓶子卖钱的习惯,所以被无端地指责为喜欢行窃,如果不承认就会以不诚实为借口受到体罚;还有就是被莫名地指责和其他男孩子有不正常关系,这个“罪名”比行窃更加莫须有,但看起来怀特夫人似乎并不在意那些是否是事实,她只是需要一个殴打她们的借口。
由于西尔维娅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所以食量比较大,这又给了怀特夫人一个新的灵感。在吃晚餐的时候,西尔维娅的香肠会在餐桌上传递一圈,怀特夫人和她的每个孩子都会在香肠上面撒一些东西,有辛辣的调料,有苦涩的酱汁,也有别的难以入口的东西。然后,他们会逼迫西尔维娅吃掉香肠,如果吐出来还会被命令吃掉自己的呕吐物。
爆发:西尔维娅并不是一开始就受到非人的虐待,最初的时候只是偶尔遭受不公正的体罚,而且还是在种种借口的遮掩之下。久而久之,偶尔渐渐变成了常态,最终演变成为令FBI探员震怒的残忍虐待。
情窦初开的西尔维娅有了男朋友,因为无人管束,所以两个人曾经悄悄地躺在一个被窝里,当然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越轨的行为。“你会怀孕的!”怀特夫人知道这件事之后开始残暴地虐打西尔维娅,具体过程不得而知,但在后来的验尸报告中显示:西尔维娅的耻骨附近被严重击伤。即便如此,对西尔维娅造成最大伤害的人还不是怀特夫人,而是她的女儿宝拉。这个女孩品行很不好,曾和一个中年大叔厮混在一起,并且有了身孕,出于某种扭曲的心理,只要一有时间,宝拉就会去虐打西尔维娅。为了报复宝拉,西尔维娅也开始在学校里说宝拉的坏话,比如“宝拉是个妓女”之类的话。当然,这似乎是很常见的现象,小孩子的报复行动也就仅此而已。但从此以后,宝拉在学校里的男友也加入了虐打西尔维娅的行列,并且在怀特夫人的授意下,她的孩子们开始到处散播西尔维娅“品行不端”和“不纯洁”的谣言。后来,在进一步调查中,怀特夫人不止一次地强调西尔维娅在学校里诋毁她的女儿,但小孩子之间的语言攻击不就是这样吗?正如两个小孩子吵架,其中一个骂道:“你是个笨蛋”,于是另一个立刻反击:“你才是笨蛋”,这是常见的现象。
一个名叫里克的男孩本来很喜欢西尔维娅,但当怀特夫人告诉他西尔维娅一直在诋毁他的妈妈时,里克也开始加入了虐打西尔维娅的队伍。在怀特夫人的教唆和挑拨之下,引发了更多的虐打事件,宝拉甚至养成了随时随地抄起东西砸向西尔维娅脑袋的习惯。四起的谣言和对生理知识的不了解,使得西尔维娅真的以为自己怀孕了,尽管种种迹象表明,当时她并没有和任何人发生过性关系。
丧心病狂:怀特夫人一家对西尔维娅的虐待逐渐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非人的虐待使西尔维娅的身心受到难以想象的伤害,甚至开始失禁了,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承受巨大压力之后的内心焦虑,另一方面则可能是肉体上的伤害所导致的肌肉损伤。为此,他们把西尔维娅绑起来,禁止其上厕所,并且强迫其浸泡在滚烫的开水当中。西尔维娅被禁止进入卧室,只能和狗一起待在地下室,为了防止其逃跑还被绑了起来。期间还有许多更加惨绝人寰的虐待,最终在西尔维娅的一次反抗当中,被愤怒的怀特一家虐待致死。
犯罪心理分析
西尔维娅的遭遇在令很多人震怒的同时更令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铸就了这个花季少女如此悲惨的命运呢?FBI犯罪心理分析专家的结论显示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是怀特夫人,导致西尔维娅悲剧的祸首。怀特夫人名叫戈特鲁德,在家中排行第三。女孩子小时候总是很容易崇拜自己的父亲,戈特鲁德也不例外。但是,在她11岁的时候,父亲却因为心脏病突发而猝然去世,从此她性情大变,变得非常叛逆。18岁的戈特鲁德就和一个叫约翰的警察结了婚,并且开始了几乎不间断的怀孕。约翰也不是一个好丈夫,他解决夫妻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拳头,所以10年之后两人离了婚,这期间两人拥有了4个孩子。
离婚不久,戈特鲁德就找到了新欢,却没能持续多少时间,因为这个新欢不愿意抚养她带来的4个孩子。不久之后,她又和前夫复婚,两人继续一起生活了7年,并且又生育了两个孩子。再次离婚后,戈特鲁德的新欢是一个年仅23岁的小伙子,这时候她已经37岁了。最终,这个小伙子也偷偷离开了,戈特鲁德却为他再次生育了一个孩子。长期吸烟以及多次怀孕和流产令戈特鲁德的身体状况变得很差,而且由于她的前夫们都因犯罪而进了监狱,所以孩子们的抚养费也时有时无,只能靠给别人看孩子来赚钱养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心理状况产生了严重的扭曲,仔细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所有她安在西尔维娅身上的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其实都源自她和她的孩子们:她诋毁西尔维娅的“不纯洁”和“怀孕”是因为她自己的女儿宝拉——同样叛逆的一个女孩和一个中年人有了身孕,无法指责自己女儿的她把怨气发泄在了西尔维娅身上;还有对于行窃的指责,一方面是为了寻找一个打人的借口,另一方面也同样可能是来自她自己的孩子的行为,毕竟她的经济状况是非常糟糕的,靠给别人看孩子和做零活挣来的钱想要养活7个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的恶念一旦产生而不去控制就会无限制地膨胀,再加上直到西尔维娅被折磨致死的前一刻都没有人去制止她的行为,自然就会令她的扭曲心态更加肆无忌惮。
其次是家人的不负责。在两姐妹刚受到虐待的时候,她们曾经去找过姐姐戴安娜,却被姐姐认为是她们不听话招致的打骂而没有理会。在法庭开始审理这起案件的时候,法官曾询问过西尔维娅的父亲莱肯斯先生是否在寄养之前了解过怀特夫人家的情况。但莱肯斯的回答是——自己没有去窥探别人家情况的习惯,这显然是一个蹩脚的推脱之词,把孩子寄养在一个不熟悉的家庭当中本身就是一件很不负责的事情。怀特夫人家有7个孩子,但是家中连一件像样的厨具都没有,这很容易让人想到生活质量有问题,但这些都没有被莱肯斯纳入考虑的范围。而且直到西尔维娅受虐死亡之前,莱肯斯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被虐待,孩子没有直接告诉父亲固然是一个原因,但这明显不能为莱肯斯的不负责任开罪。
最后是旁人的漠视。西尔维娅的一个同学曾经和自己的妈妈讲述过她的遭遇,但这位妈妈轻率地认为不过是“正常”的管教。曾经有一户人家试图将孩子寄养在怀特夫人家,但当他见到宝拉对西尔维娅肆无忌惮的虐打时立刻放弃了这个想法。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先生随后就离开了,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把这些情况告诉警察。西尔维娅死亡的前一天晚上,曾经在地下室用铁锹弄出过很大的响动,周围的邻居们都能听得见,但同样没有一个人认为应该站出来制止或者立刻解救那个可怜的孩子。后来,怀特家的孩子们对西尔维娅的虐待已经明目张胆了,甚至连一些邻居家的孩子们也参与其中,但同样没有一个人会去深究,就连打个电话报警的想法都欠奉。
综合上面的各种因素,使得小小年纪的西尔维娅失去了对外界的信任,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够向谁求救。再加上怀特夫人一直用妹妹珍妮的安全来威胁西尔维娅,她甚至不敢也不知道自己可以逃到哪里去,只能默默地忍受着非人的折磨,直到生命消逝的那一刻为止。
犯罪预防指南
女孩西尔维娅的故事令我们唏嘘感慨,那么,应如何预防类似的事情重演呢?
首先,家长需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要让孩子清楚当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如果西尔维娅姐妹懂得找警察来解除自己的困境,这场悲剧就很有可能会避免。
其次,家长需要多关心孩子,当然这种关心并不等于过度保护。小孩子的心理并不成熟,所以很多时候都难以判断自己所遭受的是什么,这就需要家长及时体察、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
再次,制止儿童受到虐待是每一个成年人都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我打自己的孩子关你什么事?”这样的反驳根本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当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去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时,骇人的虐童案件自然就会减少,类似的人间悲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不再上演。
最后,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在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南京虐童案”中,警方竟然很难给孩子的养父母找到一条合适的罪名,最后只能用“主动寻衅挑事”来起诉。这极大地反映出了警方在执法时的尴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