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炸弹与真信息

假炸弹与真信息

绝对完美的犯罪:2000年11月2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斯塔市郊区,35岁的单身妈妈米歇尔·蕾妮和她7岁的女儿布里亚正在家里休息。米歇尔是一个银行经理,正像往常一样陪着自己的女儿玩游戏,顺便等待室友回家。就在两人玩得兴起的时候,一声巨响传来,房门被人狠狠地踹了开来,几个蒙面的黑衣人鱼贯而入。还没反应过来的米歇尔被他们一把摁倒在地,布里亚则试图逃跑,但一切都是徒劳的,很快布里亚也被抓了回来。米歇尔感觉自己的头上正顶着一个坚硬的东西,很快她就判断出那是一把枪,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女儿同样被摁倒在地,一个矮小的蒙面人正用枪指着她的头。

布里亚惊慌地大声叫喊着,而米歇尔则不停地喊着“不要伤害我的女儿……”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内,抢劫、杀人等骇人的字眼反复地在米歇尔的大脑中闪现,她已经被吓傻了。绑匪却只是说了一句“闭嘴”之后就不再开口,米歇尔的耳朵里传来了撕扯胶带的声音,那种刺耳的撕拉声估计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就这样,米歇尔和女儿被绑了起来。随后,一名绑匪命令米歇尔跪在地上,为了不激怒绑匪,她只能配合并暂时保持沉默,因为她看到抓住女儿的绑匪只是用枪指着她的头,并没有其他危险的动作。年幼的布里亚不停地问绑匪:“你们是不是要杀死我的妈妈?”但绑匪没有回答,反而问米歇尔她的室友什么时候回来。

米歇尔并不知道自己的室友具体什么时候回家,但绑匪并不相信,同时说出了一些让米歇尔惊恐万分的事情。一名看起来像是头目的绑匪说他们已经观察了她好几个月了,包括她去购物、送女儿上学,甚至在家里和男朋友亲热。这些使陷入恐惧的米歇尔明白这并不是一起单纯的入室绑架,而是蓄谋已久的犯罪。与此同时,她还想到前一天的晚上,女儿布里亚曾经告诉她有人在窗外偷窥她们,但当她探出头去时却什么也没有看到,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此时她终于相信女儿说的确实是真的,但为时已晚。

随后,绑匪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他们要求米歇尔帮忙抢劫自己所供职的银行,并且拿出了炸弹和类似炸弹起爆器的东西,威胁说如果她不配合,就会把她连同她的女儿一起炸死。此时离米歇尔的上班时间还有整整12个小时,也就是说,她们必须在惊恐中和歹徒一起度过长达12个小时的时间,而这其中又会发生什么,米歇尔简直不敢去想象。她现在正处于一种极度矛盾的状态中,既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这样就可以尽快离开这些绑匪,但又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因为天亮了就代表她必须去抢劫自己所在的银行,否则女儿和她都会被炸弹炸死。

在惊恐当中,米歇尔渐渐了解到了一些绑匪的信息:他们一共有三个人,其中用枪指着自己女儿的那名瘦小绑匪被他的同伙叫作“骨头”,负责看管她的那个是绑匪头目,而另一名大块头则被叫作“大个子”,这个人在看守房门。期间,米歇尔又发现了第四名绑匪同伙,听声音是个女的,绑匪头目时不时地用步话机和那个女人联络,询问米歇尔家四周的情况。

晚上11点左右,汽车的灯光闪过窗前,米歇尔的室友回来了。在室友开门的瞬间,米歇尔大声地喊着:“快逃”,但她的室友显然并没有反应过来,而是被守在门口的大个子拖进了旁边的卧室。米歇尔非常担心她的室友,但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她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静静地等待。过了一会儿,她的室友也被拖到了客厅,她被绑了起来并不停地挣扎,恶毒地咒骂着绑匪。一名绑匪用枪抵着室友的脑袋说要是再不闭嘴就打爆她的头,米歇尔害怕自己的室友真的被杀,努力用头把绑匪的枪撞向一旁,很快绑匪又把枪指在了她的头上。而室友的嘴则被绑匪用胶带粘了起来。

等住在屋子里的三个女人全被抓起来之后,绑匪的精神状态明显松懈了下来,紧接着又做出了一些令米歇尔她们心惊胆寒的事情。比如他们像念饶舌一样说着粗俗不堪、极其下流的话来侮辱这三个毫无反抗能力的人质。米歇尔很害怕这三个男人会做一些什么事情,尤其是面对仅有7岁的布里亚,入室绑架都做了,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呢?但万幸的是,他们仅仅说了一些下流的话,并没有其他举动,这让米歇尔暂时松了一口气。随后,三个绑匪拿出随身携带的可乐和薯片,并且吸着大麻,甚至打开电视机看了一部电影,乍看起来这三个人根本不是在绑架,而是在自己的家里开着派对。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米歇尔终于熬到了天亮。绑匪头目强迫米歇尔开始准备上班,先是洗了澡,然后换上工作服,唯一和往常不同的是,绑匪在米歇尔的背后绑了炸弹,布里亚也是一样。在和女儿告别的时候,米歇尔悲伤地想这或许是和女儿的最后一次见面了,但她别无选择。没有一个普通人在背后绑了炸弹的时候还能头脑冷静地考虑别的事情,她只能按照绑匪说的去做。

出了门,绑匪头目将米歇尔押上车开往银行。到了之后,绑匪头目告诉她必须在运钞车到达之后的五分钟内带着钱出来,如果迟一秒,他就会按下炸弹引爆器,让她和她的女儿一起被炸上天。米歇尔点点头,强装镇定地进入了银行,但是她的大脑里一片空白。当她找到自己的座位,并且像往常一样拿起电话准备听是否有未读的语音邮件时,就在刚准备拿起电话的瞬间,她突然清醒了,万一自己拿电话的动作被绑匪看到,怀疑是在报警,那自己立刻就会被炸死的,急忙扔下电话的米歇尔心有余悸地想着。时间在焦虑和紧张中慢慢流逝着,时钟的声音在米歇尔听来就是炸弹倒计时的声音,随后,运钞车在这种煎熬的状态下准时驶入了银行。米歇尔顶替了本该接收现金的出纳的工作,她来到了金库,接收了当天的现金,随后又叫来一位工作人员和她一起把钱装到了绑匪提供的袋子里。她只有五分钟,不得不加快速度。

上午9点左右,米歇尔带着36万美元现金离开了银行,绑匪就在车子的后座上等着她。当她出来之后,绑匪要求她把车开到一座公寓的旁边,那里基本不会有人经过。等到了目的地之后,绑匪把米歇尔赶下了车,告诉她沿着来时的路返回,就会在路上发现自己的车子。别无选择的米歇尔只能迅速往回跑,意外的是,她真的发现了自己的车子,虽然腰间的炸弹还没有拆除,但是她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她必须尽快赶回家。她一直在做最坏的打算:绑匪很可能已经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和室友,就连自己也随时可能会被炸死。但当她回到家里之后,事情再次出乎她的意料:室友和女儿虽然还被绑着,但是看起来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而且留在房间内的其他绑匪也都不见了踪影。她们急忙把身上的炸弹拆下来放到花园里,并且拨通了报警电话。

FBI行动小组到达之后被米歇尔讲述的故事震惊了,是的,米歇尔讲述的一切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自导自演的故事。在FBI探员对银行目击者进行询问时,大家都只看见了米歇尔心不在焉地走进银行,等到运钞车来了之后又越权接收了所有现金,然后提着一个袋子迅速离开了银行,并独自开着车离开。但不论米歇尔所说的是否属实,当下最重要的还是拆掉花园里的炸弹。如临大敌的拆弹小组进入花园之后,一位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炸弹看了很久,然后一丝轻松、疑惑以及某些说不清的表情浮现在他的脸上,在远处等候的FBI探员只从耳麦中听到了一句话:“炸弹是假的!”原来,所谓的炸弹不过是一些涂了漆的木棍,然后在上面绑了胶带和电线,在不熟悉炸弹的人看起来,几乎和真的一样。FBI探员搜索了整个屋子,并没有找到一点有用的线索,如果炸弹是真的,那么根据炸药来源或许能抓到一些线索,但它是假的,那就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了。同时,案件的目击者似乎也就只有米歇尔母女和她们的室友,很不幸的是,她们也是嫌疑人之一,绑匪并没有在现场留下任何痕迹。

如果米歇尔说的是真的,那么这是一场绝对完美的犯罪;如果他们又是惯犯,作案之后就迅速离开的话,FBI想要抓到他们无异于大海捞针,因为他们连绑匪的一些基本特征都无法得知。

漏洞百出的作案前准备:先前由于心情高度紧张,米歇尔暂时失去了思考能力,但确认安全之后,随着情绪渐渐地平静下来,米歇尔回想起了一些线索。在案发的前一天,曾经有一个男人向她询问过一些关于贷款的事情,那个男人的眼睛和声音都和绑匪头目非常相似,而且期间还进去过一个女人,也和案发当天对讲机中听到的声音很像。米歇尔仔细地回忆着当天的细节,包括那个男人曾经夸赞过她的女儿很漂亮,在她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她和女儿的照片。临走的时候,那个男人还给了她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克里斯托弗·巴特勒。

虽然得到了疑似绑匪头目的名字,但FBI探员并不是很重视这条线索,毕竟没有一个绑匪会在作案的前一天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自己的目标,这多半只是障眼法罢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FBI探员把克里斯托弗·巴特勒这个名字输入FBI的刑事犯罪数据库的时候,屏幕上还真的出现了一个人的档案,这个人曾经参与过亚特兰大的一起银行运钞车抢劫案。在惊讶的同时,FBI探员确信了米歇尔说的是实话,当他们准备抓捕时,虽然只是扑了个空,却找到了关键性的证据:FBI探员在克里斯托弗的卧室里找到了和假炸弹上面一样的喷漆、电线以及胶带,还有与米歇尔等人的描述很像的针织帽面具。随后,惊喜再次出现,FBI的实验室传来消息,在假炸弹上竟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对比显示这枚指纹属于克里斯托弗。“他们一定没有看过类似的案件现场调查。”FBI的一位探员轻松地调侃道。显然他们并没有想到设计出完美犯罪的几名罪犯竟然会留下这么多明显的线索,这几个罪犯简直就是来逗FBI探员开心的。

随后,FBI探员根据米歇尔的描述掌握了另外两名罪犯的线索,一个是克里斯托弗的室友哈金斯,还有一个是克里斯托弗的女朋友,并且发布了对这三个人的通缉令。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女友是最先被逮捕的,被逮捕的时候这两个人一脸严肃并且充满了疑惑。随后,哈金斯的线索也被掌握:哈金斯的一个朋友向FBI探员举报哈金斯要求她帮忙藏匿9万多美元的现金,当她看到通缉令后,就把钱悉数交给了警方并且提供线索帮助警方抓捕了哈金斯。前面几名罪犯的抓捕工作都进行得很顺利,唯独那个绰号“骨头”的罗伯特·伯恩斯·奥迪兹迟迟没有归案。因为害怕遭到报复,所以米歇尔不得不让自己的女儿剪成短发,并且给自己染了红色的头发。万幸的是,几个月之后FBI探员在威斯康星州找到了罗伯特·伯恩斯·奥迪兹,并且成功抓捕后引渡回了加利福尼亚州。

波折:就在FBI探员信心满满地准备起诉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克里斯托弗的女友向FBI探员透露了第五名犯人的信息,这个人就是米歇尔·蕾妮。而在FBI探员的调查之下,米歇尔的背景也确实让人不安,她的兄弟姐妹很多,家里的经济条件极差,所以,16岁的时候她就不得不离开家独自生活。后来因为交友不慎,米歇尔被迫参与毒品交易,并且她在申请银行工作的时候也同样撒了谎,她并没有任何一次完整的教育经历。作为一个银行经理,她的个人财务状况却是一团糟糕,甚至于不久之前刚刚申请了个人破产。这一切再加上刚开始FBI探员的怀疑,动机和时间全有了,似乎米歇尔就是犯罪团伙中的一员。一直保持沉默的克里斯托弗同样道出了一个可怕的故事——米歇尔才是这个团伙的主谋,一切都是由她进行策划的,而其他人只是执行者,并且声称自己和米歇尔有婚外情。陪审员们的意见无法统一,法庭也一时间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后,FBI探员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米歇尔·蕾妮不是犯罪成员!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她并不是这次抢劫的得益者。罪犯们一共从银行得到36万多美元的现金,而仅哈金斯一人让朋友帮忙藏匿的现金就达9万美元之多,正好是四分之一左右。照这样算下来根本就没有第五个同伙,否则第五个同伙的份额又该从哪里得到呢?

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克里斯托弗被判终身监禁,哈金斯和罗伯特被判有期徒刑,而克里斯托弗的女友则被判一切指控都不成立,最终当庭释放。

犯罪心理分析

整起案件确实让人觉得意外连连,看似复杂,但是破案的过程让人觉得似乎完全不用动脑筋。

整起案件的策划堪称完美,从始至终绑匪们就没有出现在除当事人之外的任何人的视线之中。如果没有米歇尔后来的供述,那么显然这就是一起米歇尔自导自演的案件,FBI探员的第一嫌疑目标定在她身上也是理所当然的。罪犯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包括炸弹都是假的,如果用真的炸弹,那么FBI就可以根据炸弹的来路判断出绑匪可能是什么人,但既然炸弹是假的,自然也就无从查起了。

但这其中有太多的疑点,首先是绑匪出现的时间太早,在米歇尔的室友还没有回家之前他们就提前进入了房间。如果米歇尔的室友带了朋友一起回来,那么就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对于一个可以策划出如此完美的作案计划的人来说,这样的细节是不应该被忽略的。再者,等到他们都入睡之后再进行绑架,无疑会简单得多。除了米歇尔的背景之外,这也是她受到FBI探员怀疑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绑匪对于米歇尔等人的态度,没有伤害任何人,虽然粗俗不堪地用语言侮辱过她们,却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身体伤害。单说米歇尔的话,还可以认为是为了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不被别人看出异常,但对米歇尔的室友也如此仁慈就说不通了。一般来说,绑匪为了使目标确信自己一定会杀了他,多半会采取一些恐吓措施来提高自己的可信度,比如故意开枪打伤某个人等。但这些他们都没有做,即便是米歇尔用头把绑匪指在室友头上的枪撞向一边,绑匪也似乎并没有真的被激怒。这一切都显得极不寻常,也难怪FBI探员对此给出的判断是米歇尔或许真的和绑匪有什么关系。

剩下的事情就更加令人想不明白了。在抢劫银行的前一天,绑匪头目竟然去见了自己的目标人物,并且递上了印有自己真实姓名的名片,这简直就是在开玩笑。或许有人会猜测这是绑匪故意使的障眼法,就是利用常人的盲区来掩饰自己就是犯罪的事实,但这依旧很不合理。事实证明,即便FBI探员并不重视那个名字,但依旧会在刑事犯罪档案库里进行检索,克里斯托弗不会不知道自己是在FBI存有案底的,毕竟他有过抢劫运钞车的前科。但事实上他们就那么做了,不知道是出于过度自信还是其他原因,因为他们录口供时的不配合,FBI探员也无法得知事情的真相。

如果米歇尔和绑匪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只能说绑匪头目有些自信过头了,硬生生把一场完美犯罪搞得漏洞百出。最后,FBI探员依然根据赃款的分配认定米歇尔没有参与犯罪,虽然米歇尔有着很大的嫌疑,甚至有着充足的动机,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显示她是本案的参与人之一。米歇尔的动机就是缺钱,但她最后没有得到一分钱,这足以打消FBI所有的疑虑。

犯罪预防指南

第一,给自己家装一扇“铁门”。虽然很多人都在写文章批判现代社会的水泥房子和大铁门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事实证明,在安全性方面,铁门确实要比木头门好得多。绑匪之所以可以一脚踹开米歇尔家的门,也许就是因为此。如果米歇尔家的装着一扇防盗门,一脚踹下去裂开的恐怕就是绑匪自己的脚了。当然,这样说其实只是一种指代,强调的就是要提高防范意识,不厌其烦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比如在晚上一定要锁好自家的门窗,尤其是只有女人和孩子在家的时候。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多提防一些、多注意一点总归没有什么坏处。

第二,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太多的信息。很多人都喜欢在外人面前夸自己的孩子,即使是和还不怎么熟悉的人,比如在哪儿上学,在哪儿工作,叫什么名字等随口就说、恨不得到处宣传。殊不知,你享受的也许是别人听到这些话之后的羡慕和夸赞,但在有心人的耳朵里,这些也许都会成为将来引你上当的关键信息。

第三,做人最好“表里如一”。如果不是调查出个人信息,FBI探员怎么也不会想到外表光鲜亮丽的银行经理米歇尔竟然是一个没有接受过完整教育、曾经贩卖过毒品,甚至已经申请了个人破产的私生活极其糟糕的女人。同样,如果不是具有最有利的证据证明米歇尔并没有参与到那起银行抢劫案中去,那么境遇糟糕的她也很可能会和克里斯托弗等人一样锒铛入狱。可见,对自己糟糕的过去一定要尽力去改善和弥补,否则总有一天这些会成为炸弹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正如有人感慨现在的人太蠢、太好骗的时候,一个网友给出了回答:不是人变笨了,而是做亏心事的人多了。幸好至少他们知道自己做的是亏心事,那就说明他们还是有良知的、是有救的,也是可以逐渐改进,变得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