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西方文学中的“花”意象
2025年09月26日
花
西方文学中的“花”意象
西方文学中的“花”意象


公元1世纪罗马湿壁画《花神芙罗拉》(Flora),发现于庞贝古城附近的斯塔比伊(Stabiae)古城
玫瑰、石楠、雏菊、百合、铃兰……
康乃馨、马蹄莲、风信子、晚香玉、紫罗兰……
在花的世界里,诗人总能等到诗意的降临,如同从芙罗拉之口源源不绝地溢出花朵,诗人笔下也绵绵淌出炽热的词语、深沉的诗行。
“花”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意象。
在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奈瓦尔的作品中,花是曾经为爱人加冕的花冠,是如今无处找寻的爱情,是得不到的慰藉,走不出的眷恋,以及浪漫主义式的沉沦。
而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诺瓦利斯笔下的“蓝花”是现象级的。它在不断的移动中变形,成为无尽的远方、无息的追求;它成为智慧的提炼、灵魂的欢欣;它成为绵长的痛、永恒的爱。
从花神到花、从花到花园,这是一个从释放到聚拢的过程。《圣经·雅歌》中佳偶的花园,《圣经·创世记》中被关上的伊甸园,还有中世纪诗歌中的封闭花园,是怎样一种幽闭癖和不安全感,使得人们不仅要在现实中筑起高高的城墙与雉堞,还要在梦中把对极乐世界的终极理想表现为一座禁闭的花园?
花的世界无限邈远。

欧洲北部常见各种蓝紫色系的花,图为飞燕草
(姜林静摄于芬兰赫尔辛基的街边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