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愉与自由之酒,和解与救赎之酒 德语诗歌中“葡萄酒”意象的两希渊源

欢愉与自由之酒,和解与救赎之酒
德语诗歌中“葡萄酒”意象的两希渊源

姜林静 撰

莱茵河畔的巴哈拉赫,美因河畔的克林根贝格,

维尔茨堡的石岗庄园,美味的葡萄酒正是特色!(16)

莱茵河畔的小镇吕德斯海姆(Rüdesheim),山坡上种植着高质量的雷司令白葡萄。山顶上是本笃会的圣希尔德加德修女院,修女们也一同参与种植、酿制与销售本地葡萄酒

(姜林静2016年夏摄于吕德斯海姆的葡萄酒庄园)

正如这段可爱的谚语所示,德国不只有啤酒,也是优质葡萄酒的故乡。尤其在莱茵高Rheingau与摩泽河Mosel两大产区,河谷两侧陡峭的山坡与凉爽的气候孕育了世界上最好的雷司令Riesling白葡萄,一种带着独特果酸味、香气诱人的高贵葡萄品种。除了漫山遍野的葡萄酒庄之外,这一地区也藏匿着形形色色的中世纪古堡、修道院、露天剧场,是上演各种神话与民间传说的秘境,为无数文学家、音乐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艺术灵感。

正因为如此,德国大文豪、大酒仙歌德才会感叹“人生何其短,无暇尝劣酒”。在诗集《西东合集》West-östlicher Divan中,年近古稀的他跨越时空地向14世纪波斯诗酒风流传统的代表诗人哈菲兹致敬。在一首名为《无限》Unbegrenzt的诗歌中,他甚至发表了如此激情澎湃的一番“告白”:

即使整个世界沉沦,

哈菲兹,我要与你,

唯独与你竞争!我的孪生兄弟,

我们同担欢愉与痛苦!

你如何爱,如何畅饮,

也同是我的骄傲、我的生命。

姜林静 译

Und mag die ganze Welt versinken,

Hafis, mit dir, mit dir allein

Will ich wetteifern! Lust und Pein

Sei uns, den Zwilligen, gemein!

Wie du zu lieben und zu trinken,

Das soll mein Stolz, mein Leben sein.

德语文学中历来便有咏酒传统,其中最为直接的赞颂来自18世纪洛可可风格的“阿纳克里翁体”Anakreontik抒情诗。阿纳克里翁是古希腊九大经典抒情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轻佻谐谑,尤以歌咏美酒和爱情著称。德国诗人格莱姆Johann Wilhelm Ludwig Gleim(1719—1803)就很擅长模仿这种风格,因而他也被称为“德国的阿纳克里翁”。在一首名为《阿纳克里翁》的诗中,格莱姆就表达了对这位潇洒逍遥前辈的景仰之情与追随之意。

德国魏玛市的歌德-哈菲兹纪念雕塑——两座相对而立的石椅代表着跨越文学、宗教以及时间、空间阻隔的两位伟大诗人

阿纳克里翁

约翰·威廉·路德维希·格莱姆

吾师阿纳克里翁,

唯念美酒与爱情,

胡须上抹上乳香,

歌颂美酒与爱情;

头戴玫瑰花冠冕,

歌颂美酒与爱情;

他在花园中欢好,

歌颂美酒与爱情;

酣醉后堪比国王,

歌颂美酒与爱情,

他与诸神同嬉戏,

又与朋友共玩闹,

驱走哀愁与烦恼,

鄙夷富贵的庸人,

拒绝英雄的赞赏,

歌颂美酒与爱情;

莫非他忠实徒儿,

却念仇恨与白水?

姜林静 译

Anakreon

Johann Wilhelm Ludwig Gleim

Anakreon, mein Lehrer,

Singt nur von Wein und Liebe,

Er salbt den Bart mit Salben,

Und singt von Wein und Liebe;

Er krönt sein Haupt mit Rosen,

Und singt von Wein und Liebe;

Er paaret sich im Garten,

Und singt von Wein und Liebe;

Er wird beim Trunk ein König,

Und singt von Wein und Liebe;

Er spielt mit seinen Göttern,

Er lacht mit seinen Freunden,

Vertreibt sich Gram und Sorgen,

Verschmäht den reichen Pöbel,

Verwirft das Lob der Helden,

Und singt von Wein und Liebe;

Soll denn sein treuer Schüler

Von Hass und Wasser singen?

蒂施拜因《阿纳克里翁的嘲讽》

与此诗中的形象一样,阿纳克里翁在许多古典绘画中都被描绘为一个纵情酒色的老翁,例如18世纪德国画家约翰·海因里希·蒂施拜因Johann Heinrich Tischbein的油画《阿纳克里翁的嘲讽》。画中,一个头戴玫瑰花环的老叟正在小爱神丘比特的帮助下向一位妙龄女子献殷勤,而这名女子则表现出拒绝的姿态。阿纳克里翁一手搂住女子裸露的肩膀,一手端着酒杯,酒杯下方是代表着饮酒享乐的白葡萄与红葡萄。由于画面右侧出现了握着笔的小天使,左侧暗处则有一位弹着里拉琴的少女,两者都象征着诗艺,所以这幅画后来又常被称为《阿纳克里翁与萨福》。不过,画家笔下的女人是否真的就是同为古希腊九大经典抒情诗人的萨福,就不得而知了。

相比之下,与格莱姆同为德国启蒙运动时期代表人物的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作于1747年的这首著名的“劝酒诗”,就显得隐晦很多了:

自然的三界层

莱辛

三种界层于世上,

构筑眼前大自然。

无论往昔或今时,

学者观点皆此样。

如果定要描述它,

乡村医生众迷茫。

学者们,你们听,

我的描述可妥当?

相似者,动物与人

同属分类第一界层

动物各按其所欲

啜饮相爱和生存

诸侯公牛、狗蚤鹰隼

能感受爱会接吻

这些会饮会爱者

都属我说第一界层

另一界,植物类

良善不如上一层

不会爱,却会喝

逢云降雨之时辰

香柏丁香同畅饮

更有芦荟葡萄藤

故不能爱可喝者

便属我说第二界层

第三界,矿物类

沙子宝石属此态

无温情,无饥渴

无喝无爱不损坏

因此不喝且不爱

就归第三界层来

若既无酒亦无爱

此人还剩何?石头一块!

姜林静 译

Die drey Reiche der Natur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Drei Reiche sinds, die in der Welt

Uns die Natur vor Augen stellt.

Die Anzahl bleibt in allen Zeiten

Bei den Gelehrten ohne Streiten.

Doch wie man sie beschreiben muss,

Da irrt fast jeder Physikus.

Hört, ihr Gelehrten, hört Mich an,

Ob ich sie recht beschreiben kann?

Die Tiere sind den Menschen gleich,

Und beide sind das erste Reich.

Die Tiere leben, trinken, lieben;

Ein jegliches nach seinen Trieben.

Der Fürst, Stier, Adler, Floh und Hund

Empfindt die Lieb und netzt den Mund.

Was also trinkt und lieben kann,

Wird in das erste Reich getan.

Die Pflanzen macht das andre Reich

Dem ersten nicht an Güte gleich.

Sie liebet nicht, doch kann sie trinken,

Wenn Wolken treufelnd niedersinken.

So trinkt die Ceder und der Klee,

Der Weinstock und die Aloe.

Drum was nicht liebt, doch trinken kann,

Wird in das andre Reich getan.

Das Steinreich ist das dritte Reich,

Und dies macht Sand und Demant gleich.

Kein Stein fühlt Durst und zarte Triebe;

Er wächset ohne Trunk und Liebe.

Drum was nicht liebt, noch trinken kann,

Wird in das letzte Reich getan.

Denn ohne Lieb und ohne Wein,

Sprich, Mensch, was bleibst du noch? Ein Stein.

全诗共4段。诗人在第一段中就将自然界分为3个阶层,随后便在接下来的3段中一一描述,看似逻辑缜密。第一类是动物界,这些生物会喝会爱、能够生存,人类就属于这一界层。第二类是植物界,那里的生物必须喝才能生存,却不懂得爱。第三类是矿物界,它们既不用喝也不会爱就能生存下去。然而莱辛在结尾突然使用了归谬法reductio ad absurdum,推翻了第一段中“自然可以分为三个界层”的命题,并得出了最后的结论:如果一个人既不会喝酒,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岂不就沦为一块石头了?这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并不是一首关于自然科学的诗歌,而是一首幽默的“劝酒诗”!

莱辛画像

诗人所采用的诗体也极朴素,每句都是四音步抑扬格,全部使用邻韵(aabb形式)。除了每段的第3、第4行采用阴性韵脚之外,其它诗行都以阳性韵脚结尾。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掷地有声,再加上浅显易懂的内容,甚至有点儿接近汉语中的打油诗。

不过,无论是在阿纳克里翁体的诗歌中,还是哈菲兹所代表的诗酒风流传统中,“美酒”都并非无度纵欲的象征,也并非“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式的及时行乐,而是升华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的“carpe diem”(把握今朝、活在当下),是对易逝韶光的珍惜。正因如此,这一伊壁鸠鲁式的表述也常常标志性地出现在各种钟表制品上。

一块刻有“CARPE DIEM”字样的垂直日冕

葡萄酒代表尘世生活的短暂、美好,又与希伯来传统中的“虚空观”一脉相承。并不因享受尘世间的美好而感到不安,而是欢喜快乐地接纳,但更重要的是要怀着对超验与永恒的盼望。正如《传道书》第9章第7节所写:“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上帝已经悦纳你的作为。”

葡萄酒这一意象在两希文化渊源中的交汇,在浪漫主义时期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哀歌《面包和葡萄酒》Brod und Wein中达到了巅峰。诗人在1800年左右创作了这组无与伦比的诗歌,组诗共九首,每首都严格遵守古希腊哀歌的格律,由九对哀歌双行体Distichon共十八行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第7首:

荷兰画家杨·戴维茨·德·希姆(Jan Davidsz. de Heem)的虚空主题静物画,画中的玫瑰与葡萄酒都象征着尘世生活的美好,画面正中的骷髅却预示着这种美好的易逝,而画面左侧的圣书则代表着永恒圣言的不朽

面包和葡萄酒(之七)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但朋友啊!我们来得太迟,虽然诸神还活着,

却在头顶上的另一个世界。

他们在那里叱咤风云,似乎很少关注

我们的存在,而天神其实如此守护我们。

因为孱弱之躯并非总能理解他们,

人类只能偶然承受神的丰盈。

此后的人生便是对神的梦萦。然而迷误

却如微眠般有益,困境和夜晚使人坚强,

直至英雄们在钢铁的摇篮里长成,

心灵获得力量,恰如往常的天神一般。

他们雷霆万钧地从天而至。期间我时常觉得

既然如此黑暗,存在与盼望都如此无伴,

倒不如睡去。我不知道这期间该做什么,

或说什么,也不知在贫乏时代诗人何为?

但正如你说,诗人就像酒神的神圣祭司,

在神圣的黑夜踏遍每一块土地。

姜林静 译

Brod und Wein 7.

Friedrich Hölderlin

Aber Freund! wir kommen zu spät. Zwar leben die Götter

Aber über dem Haupt droben in anderer Welt.

Endlos wirken sie da und scheinen‘s wenig zu achten,

Ob wir leben, so sehr schonen die Himmlischen uns.

Denn nicht immer vermag ein schwaches Gefäß sie zu fassen,

Nur zu Zeiten erträgt die göttliche Fülle der Mensch.

Traum von ihnen ist drauf das Leben. Aber das Irrsaal

Hilft, wie Schlummer und stark machet die Not und die Nacht

Bis daß Helden genug in der ehernen Wiege gewachsen,

Herzen an Kraft, wie sonst, ähnlich den Himmlischen sind.

Donnernd kommen sie drauf. Indessen dünket mir öfters

Besser zu schlafen, wie so ohne Genossen zu sein,

So zu harren, und was zu tun indes und zu sagen,

Weiß ich nicht, und wozu Dichter in dürftiger Zeit?

Aber sie sind, sagst du, wie des Weingotts heilige Priester,

Welche von Lande zu Land zogen in heiliger Nacht.

荷尔德林出身于虔诚的基督教家庭,曾在图宾根大学与耶拿大学攻读神学,但他同时又尤其醉心于古希腊文学。精通古希腊语的他不仅翻译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还深受古希腊抒情诗人品达的影响,长期从事对品达的翻译与注疏。谙熟两希文化的他,在这首诗中巧妙而完美地糅合了“面包”与“葡萄酒”在两种传统中的象征意义。在基督教传统中,耶稣在被钉十字架前设立了圣餐礼仪,嘱咐门徒们要吃饼喝酒纪念祂。因为“饼”(或作“面包”)代表祂为世人所舍的身体,而“葡萄酒”则代表祂为洗尽世人之罪所流的血。救主邀请门徒与祂共饮的这杯酒,也使“葡萄酒”的象征意义超越了旧约传统中所指向的尘世欢愉,而升华为伟大的救赎奇迹。

“面包和葡萄酒”在古希腊传统中也分别影射谷物女神德墨忒尔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即古罗马神话体系中的谷物女神刻瑞斯与酒神巴克斯。前者常被刻画为一位手持麦穗与镰刀的美丽女子,而后者则是一位头缠葡萄藤、手举酒杯的英俊少年。这两位天神从不同维度象征着丰盛的生命力,成为守护正义与和平之神。

米开朗基罗的雕像《酒神巴克斯》与梵蒂冈博物馆的谷物女神刻瑞斯雕像

列奥纳多·达·芬奇作于米兰恩宠圣母多明我修道院食堂墙壁上的《最后的晚餐》,从中可以看到耶稣与十二门徒分食桌上的面包和葡萄酒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老卡纳赫(Lucas Cranach der Ältere)创作的油画《黄金时代》,

从中可以看到在一个类似伊甸园的封闭花园中一片祥和的景象

荷尔德林在最后一对双行体中道出了关键:“诗人就像酒神的神圣祭司,在神圣的黑夜踏遍每一块土地。”我们在此找到了联结基督、酒神与诗人的神圣纽带。在基督教中,耶稣被称为“天上的大祭司”,祂不仅为人类在圣父面前呼求,更是为赎人类的罪将自己献祭,葡萄酒正代表了这献祭的血。荷尔德林将诗人称为“酒神的神圣祭司”,这祭司与耶稣一样,生于一个渴望弥赛亚的黑暗时代。人神和谐共处的黄金时代早已远去,世界不断堕落,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都过去了,甚至史诗中所歌颂的英雄时代也已一去不复返,诸神对地上的人类似乎早已不闻不顾。所以诗人开篇便感叹:“我们来得太迟,虽然诸神还活着,却在头顶上的另一个世界。”

正是这令人绝望的“黑铁时代”,让诗人在对大地怀着悲悯与热爱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作为“祭司”的神圣使命,那便是要担负起地上“孱弱之躯”与“神”之间的中保重任。在诸神隐遁的贫乏时代,在沉入夜色的困苦大地,即使“踏遍每一块土地”,也要在神圣与平庸之间搭建起桥梁,也要拉近黑暗的土地与光明的神国之间的距离。即使牺牲自我,也要力求获得和解。“面包和葡萄酒”不仅代表神赐予人的土地的丰盛,也指向神降于人中所舍的生命,是和解与救赎的凭证。

荷尔德林可以说是德国作家中最严肃对待诗人之天命者,诗歌对于他来说并非酒后的游戏,而是生命的重负。“葡萄酒”的两希源流在他那里倾入诗人的圣杯,被一饮而尽后便淌入全身的血液。一百多年后,另一位同样将诗歌视为神圣奥秘的犹太诗人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在一首晚期的无题诗中,异常精准地通过“葡萄酒”意象将自己与伟大的荷尔德林联系在了一起。这是首几近沉默的诗歌,每个词语都浓缩成一个意象的世界。

我从两盏杯中饮酒

并挖掘着

国王诗中的停顿

正如那位他

掘自品达,

上帝交出音叉

作为微小的一个

公义者,

从抽签桶中坠下

我们的锱铢。

姜林静 译

Ich trinke Wein aus zwei Gläsern

und zackere an

der Königszäsur

wie Jener

am Pindar,

Gott gib die Stimmgabel ab

Als einer der kleinen

Gerechten,

aus der Lostrommel fällt

unser Deut.

策兰诗中的那位“他”,正是通过翻译、研究品达而获得自身创作土壤的荷尔德林,是获得基督教与古希腊精神双重滋养的伟大诗人。而策兰也同样“从两盏杯中饮酒”,他的诗歌得到了犹太与德意志这两处水源的共同哺育:前者是淌动在他血液中的一股泉,后者是掩映在他诗歌中的一汪湖——精通多种语言的他,最终依旧选择德语作为他的主要创作语言。

对于如阿特拉斯般担着中保重负的荷尔德林,诗与存在是全然一致的,他也的的确确将一生都献祭给了“诗人的天命”,最终在疯癫中度过了近四十年的时光。而用诗歌抵抗存在之虚无的策兰,似乎终究还是输了。在创作完上面这首诗歌后没多久,他便跳入了冰冷的塞纳河中。这首诗犹如诗人向世界的告别。上帝是否已经交出了用来制定标准、评判公义、区分善恶的“音叉”?是否早已成为世界历史、人类悲剧命运的“旁观者”?我们在策兰的诗句中既读不出不满与仇恨,也听不到嘲讽与埋怨,好像只是无奈地接受了上帝的“离场”,态度如此暧昧不明,似乎有什么奥秘悬而未决。在不可抵挡的命运洪流面前,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类,就如同从抽签筒中落下的一枚枚面额极小的硬币,悲哀地落下,面对宿命毫无反抗的力量。荷尔德林喝下的酒依旧是英雄式的,而策兰嘴边的杯盏已显得那么疲惫、无奈、隐忍。只能这样,必须这样,必须继续。

油画《致策兰:灰烬的花朵》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作


(1) 参见《中古伊朗八大诗人》(俞灏东、杨秀琴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7页。

(2) 伊尔汗国(又称伊利汗国),信奉伊斯兰教,由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儿子旭烈兀所建。

(3) Reuben Levy,An Introduction to Persian Literature,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9,p. 34.

(4) 转引自《波斯古典诗学研究》(穆宏燕著,昆仑出版社2011年版)第280页。

(5) 鲁拜体Rubai,波斯四行诗,也译作“柔巴依”。

(6) “阿丹”为伊斯兰语境下“亚当”的汉译。

(7) 参见《波斯札记》(穆宏燕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43—152页。

(8) 参见《中国伊朗编》(劳费尔著,林筠因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50—51页。

(9) 引自《波斯札记》第307页。

(10) 鲁米(1207—1273),全名贾拉鲁··穆罕默德·鲁米Jalāl ad-Dīn Muhammad Rūmī,被人们尊称为“莫拉维”Mawlawī,意为“我的大师”。

(11) 引自《波斯札记》第316—317页。

(12) 高蹈派Parnasse,又直译为帕尔纳斯派。

(13) 《醉舟》的中文选段除了部分字词按照笔者的理解作了调整,均出自译者、出版人何家炜先生的译文。

(14) 两个词在原文中对应的动词都是表示“下行”的动词“descendre”。

(15) 沙勒维尔,法国北方小城,兰波的出生地。

(16) 原文押韵:

Zu Bacharach am Rhein,zu Klingenberg am Maine,

Zu Würzburg an dem Steine,da wachsen gute We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