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法规和机制:加强网络社群的导控对策
近十年来,以网络信息为突发点所引起的网络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参与的现实社会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意味着虚拟世界的信息传播对现实世界的社会生活的干预越来越强。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法加强对网络社群、网络社区和网络社团的监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愈加明显。
网络社群导控是在网络社群评估的基础上,对网络社群行为实施的监督、引导、控制等技术与方法的总和。网络社群导控是本章研究的重点,是在对网络社群形态和类型分析、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的应对行为,主要内容可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整合;二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整合;三是相应的机制和体制建设;四是整合与加强关于网络社会组织的理论研究,以理论创新来推动网络社会组织的监督与管理。
(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整合
由于网络社群是以网络社区为平台,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形成的一种弱联系,因此,与现实社会的组织网络相比较,应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强化和创新网络社群的监控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网络社会组织的发现技术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讲,社会组织(或群体、黏着子图),是指一个内部节点连接十分紧密或者说很黏着的子图。基于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其中的网络组织具有小世界、 (29) 度关联性、聚类性和无标度性等基本属性。 (30) 根据相关研究,网络社会组织的发现技术主要有网络社团结构的探测研究及网络社团结构的挖掘研究等,借助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相关研究,开发了如下方法:
(1)层次社团检测方法,可以分为分裂方法和凝聚方法两种策略。
(2)图分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谱方法。
(3)基于物理学理论的方法,包括基于流的方法、基于电路的方法及基于动力学的方法等。
(4)基于模块化函数Q的方法。 (31)
2.网络社会组织的测度方法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网络社会组织是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的集合。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换句话来讲,网络社会组织就是网络中的行动者之间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社会网络,而行动者和关系是构成社会网络的主要要素。目前的社会网结构研究以行动者为点,以联系为线,通过对点、线的连接分析,发现网络的结构形式和组织内的密度及中心度等。现有技术已经形成了相关软件,大概有20多种,常用的软件主要为MultiNet、NetMiner、Pajek、STOCNET、STRUCTURE和 UCINET等。上述软件不仅实现了对社会网络的分析,而且实现了分析结果的可视化。 (32)
3.管理信息系统或管理平台的构建
网络社群或网络社团及网络社会组织的发现、追踪和观察基础是一项长期的、常态化工作,因此,应在整合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组织的观察与监督体系。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90万个, (33) 其中并不包括相关的网络组织。社会组织具有较大的组织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尤其是网络社会组织,由于信息传播快捷、广泛及参与人员的复杂,因而有着更为强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借鉴公安部门和国家税务部门建立相应的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及网络社会组织的观察系统,我们也可以了解和掌握网络社会组织发展的状况和动态。
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和社会团体管理部门都建立了社会组织的网络公共平台,通过信息服务的手段,加强了目前社会组织的管控工作。但就当前平台的信息构建结构来看,其中登记和管理的组织多是实体组织,而且其登记形式也以被动接受登记为主,没有对网络社会组织的主动发现和管理。因此,应在现有的平台架构中,安装相应的插件,开展下述两项工作:一是加强对现有实体社会组织的网络行为的观察和管理;二是强化对网络社群的发现、探测及相关信息的评估和预警,以防止网络社会组织发展的失控和失察。
(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整合
在对网络社群成员发帖内容的评估中,可以看到,现在关于时局、时政及意见交流的社区,所发网帖的相当部分为举报和投诉。尤其是一些网络谣言的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更为严重。2012年9月,因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土著与穆斯林移民于7月下旬爆发的种族冲突事件,印度西部与南部各大城市有传言称当地穆斯林将对原籍为阿萨姆邦的人进行报复,导致了大批阿萨姆邦人从这些地区逃离。 (34)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多地都出现了疫情谣言,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众的日常生活。 (35) 因此,整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成为目前紧迫的任务。
整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应从组织、平台管理及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入手。
1.完善关于网络社区、网络社团建设管理的法律规范
目前,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依据主要是由国务院1998年制定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政部制定颁布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和《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及其他针对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就现在的政策法规来看,尽管有不同的部门和机关对自己行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制定了管理制度,但对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网络运行及本行业网络社会组织的管理仍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持,因此形成了法律法规管控的空白区。
2.加强对网民信息行为的引导和管理
作为网络行为的主体和网络社会组织的主要构成要素,其信息行为在目前往往处于一种自发状态,需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并建立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目前,从法律建设层面上讲,关于网络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对健全,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但对网民信息行为管理的法律法规散见于不同法律文件,如信息法、刑法等,因此,梳理整合现行法条法规、明晰网民的行为规则,对规范网民的行为至关重要。而从网民的实际行为层面上讲,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及较大的自由度,很多网民在网络发帖中往往失去对所发意见和观点的理性控制,而目前法律条文的模糊和缺失则助长甚至纵容这种趋势的扩展,如人肉搜索、不良信息传播等网络社群的灰色信息行为。因此,应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基础上,明确网络社群及其成员的行为规范,为相应管理行为提供规范依据,构建科学合理的管控机制,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使之成为进行知识交流、信息交流的学习社区、生活社区和休闲社区,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监控机制建设
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整合为网络社群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撑,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为网络社群监控提供法理的支持和依据。总结和分析近年来的网络事件,以及由网络事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网络社群的监控机制体系应包括如下方面。
1.信息共享机制
网络社群或网络社团的管理涉及不同的部门和机关,如公安机关、宣传部门、文化部门,以及教育和民族宗教部门等。因此,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是进行监控的基础和前提。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对网络社会组织及其行为的监控存在着过分强调信息权利而导致“信息孤岛”的现象,即每个部门往往将所掌握的相关信息据为己有,从而忽略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因此,为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及风险预警,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对接与信息共享。
网络社会组织的信息共享应该首先建立以民政部门为主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平台,以征集和收集网络社会组织的信息和实体组织的网络运行信息,并根据需求给予不同单位和部门使用权限,从而通过信息共有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对网络社会组织运行及其相关行为进行实时了解和监控。
2.网络社区评估机制
网络社区评估,是指以构建和谐与安全网络社区为目标,进行网络社区评估工作,进而了解网络社区的组织规模、发展程度、信息内容,以及社区成员的组织、活动及行为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广泛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根据管理部门所设置评估指标和要求,进行网络社会组织或团体的等级评估,以对上述组织实施分层分级管理工作。
网络社区的评估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对象:一是意见领袖或频繁发帖人的网络行为及发言内容;二是对社区组织或团体成员组织结构或行为。
3.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是指根据网络社群的社会效益评估和影响力评估对有关网络社群从事某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安全可能性作出的判断。风险预警体系将通过积分预警确立预警等级或建立网络社群的危险指数,为实施相关行为举措提供决策依据。风险预警工作的基础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网络安全事件的解剖分析体系,总结已经发生网络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形成风险评估和预警的指标体系;二是通过信息共享对网络社区信息行为的掌握和了解,建立风险积分。以上述工作为基础,通过网络社会组织的风险积分来分析和判断网络社会组织和团体的行为倾向,为监控措施和行为提供依据。
4.应急反应机制
应急反应,是指在突发危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与稳定的事件时,根据相关程序和预案要求,对相关网络社群或网站所采取的行为选择。根据国家关于处理应急事件处理的相关规定,形成非常状态下针对网络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处置办法。近年来,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对现实社会的干预越来越强,因此,应该建立特殊状态下对网络信息传播、网络社会组织的管控方案和措施。
5.重点网络组织和团体的监控机制
重点网络社会组织和团体,是指在以往的网络事件中曾经产生负面作用或者风险预警积分较高的组织或团体。尤其是近年来,国外宗教的渗透及国内非法宗教的传播非常猖獗,同时,一些国外的组织和团体也通过一些慈善社区、“三农”社区,以及培训教育的社区进行灰色、黄色及反动信息的传播。因此,应该通过风险评估对重点网络社区和组织进行监控,以净化网络氛围。
同时,网络社群风险评估和导控的运行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建设:一是网络社群管理人力资源建设与网络社群管理机构的设立。前者需要掌握网络技术、国家法律法规、社会管理等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后者需要建立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责权分明的组织机构,以加强对网络社群的监督与管理。
二是网络社群的导控往往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和管理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行机制体系的顶层设计,通过信息共享和协调对接,形成公安、信息管理等部门的合力,实现对网络社群的有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