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组织的存在状态

二、 农民工社会组织的存在状态 

农民工社会组织的生存状态是本章研究的基础和逻辑起点。通过网络检索、专家访谈及田野调查,我们从组织名称、成立时间、注册方式、服务地点、员工数量、资金来源、合作伙伴、社会功能和开展活动九个方面收集了27家农民工组织的相关资料。本部分将以此为样本,通过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在了解农民工社会组织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从组织形态、运行状态和类型定性三个方面开展农民工社会组织的存在状态研究。

  (一)服务农民工社会组织的基本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民间组织86.63万个, (15) 涵盖了各行各业,逐渐成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农民工组织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日益发挥着维护农民工权益、协调组织管理的重要职能。本部分将从服务农民工组织成立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资金来源及职能定位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以了解农民工组织的基本状况。

1.服务农民工组织成立的时间特征

资料显示,最早注册的农民工组织出现于1996年,分别是由全国妇联和中国红十字会等资助成立于北京的“打工妹之家”及成立于广州的“女工关怀”。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现象的日益突出,以及管理政策的宽松,农民工社会组织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上述数据也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的轨迹相吻合。这一现象也表明,农民工在与雇佣方的博弈中,其弱势群体地位所带来的侵害并没有获得国家政府部门及群众团体的足够救济,因而催生了相应民间组织的发展,以借助外部资源和力量获取救助。

2.服务农民工组织的地域分布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达1亿5千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53%,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北京、上海等省市。 (16) 服务于农民工的相应组织也主要集中于上述省市,其中,作为“农民工吸纳大省”的广东最多,达到13家。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既拥有多达350万人的农民工、510余万的流动人口,同时,也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与社会资源,共有10家农民工组织在北京开展工作,以期提高影响力、辐射力和示范作用。 (17) 另有7家农民工组织开设于长三角地区、山东省与辽宁省。

3.服务农民工组织的资金来源

充足的经费是农民工社会组织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根据资料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上述团体和组织主要依靠服务咨询收费、机构负责人的自有资金及境外基金会资助。

在所调查的27家农民工社会组织中,有9家组织和团体,占总量的33%,全部依靠咨询服务费用及组织负责人的自有资金推动机构的运行。其中,“打工妹之家”“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南京市协作者社区发展中心”“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以及“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5家组织获得了国内组织和机构的资助。剩余的13家组织和团体全部依靠国外和境外的经费资助以维持机构的运行,占总量的48%。

农民工社会组织自募资金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和方式获得。一是机构或组织主持人的私有资金或捐款。如北京的“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的第一笔资金来自举办者义卖自己的106件陶艺品所得。二是来自社会各界及其组织成员的捐赠。如广东的“蓝衣工人合作社”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其成员的捐助,并专门在其主页开设了“捐赠公示”窗口。 (18) 三是来自组织的服务收费及经营所得。为了维持组织运行的基本资金需求,“河南省籍北京同乡会”以收取咨询费的方式获取所需经费;北京的“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通过开办的“同心互惠商店”进行二手物品交易,既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帮助打工者降低生活成本,又获得了一定的运营费用;江苏的“苏州工友家园”以网站广告的方式获取运行资金。 (19)

资助农民工社会组织的国外和境外机构、组织和团体共有20多家,主要有世界银行、环球妇女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微软公司、埃克森美孚、美国镁铝、德国基督教发展服务社、德国米苏尔基金会、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日本驻华使馆、亚洲基金会、我国香港特区乐施会、儿童乐益会、我国香港社区伙伴及新公民计划等。其中,资助对象最多的有3家,主要是我国香港乐施会,资助了8家组织和机构;世界银行,资助了5家机构和组织;福特基金会,资助了4家机构和组织。从国家和地区来看,来自美国的捐赠机构和团体共有8家,德国4家,我国香港特区4家。

与国外相比,国内参与捐赠的组织和团体共有8家,即全国妇联、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中国人口基金会、北京法律援助基金会、李连杰“壹基金”基金会、南都基金会及江苏省慈善总会。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现象的出现并非国内相关团体和机构的缺位或不作为,而是资助方式、资助载体和资助渠道的差异。近年来,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女联合会,以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等团体和机构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以及舆论优势相继推动下属部门和组织开展了帮助农民工维权及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活动,如各级工会部署组织的农民工工作、 (20) 河南省息县专门驻外维权机构,帮助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1) 及各级共青团和高效组织的关爱农民工子弟活动等。 (22) 需要注意的是,鲜见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上述组织的资助和帮助。

4.服务农民工组织的职能定位

一般认为,农民工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主要体现为维护合法权益、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及教育培训四个方面。 (23) 本节根据27家农民工组织所制定的活动宗旨、目的及实际开展的活动为对象,通过文本分析与细化归纳,形成农民工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体系。(见表1)

表1 服务农民工组织的职能分析






(1) 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8期。

(2) 杨思远:《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3) 《2020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载国家统计局2021年4月30日,http://www.gov.cn/xinwen/2021⁃04/30/content_5604232.htm,2021年12月25日访问。

(4) 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上下)》,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 Smith,M.,College,A.,Zhang,H.,College,C.(2007),Labor Conditions and Indigenous NGO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ASIA Network Exchange,Spring,pp.19⁃21.

(6) 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上下)》,人民出版社2007版。

(7) [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魏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9) 罗观翠、顾江霞:《华南农民工NGO的组织环境分析》,载《青年研究》2008年第10期。

(10) 参见农民工在线网站,http://www.zgnmgw.com/portal.php,2021年9月30日。

(11) 参见苏州工友家园站,http://suzhougongyou.blog.163.com/,2021年9月30日。

(12) 参见农民工法律援助网站,http://www.zgnmg.org/,2021年9月30日。

(13) 参见工伤赔偿网站,http://www.ft22.com/,2021年9月30日。

(14) 详细参见网站:www.chinadevelopmentbrief.cn.

(15) 《〈社会组织蓝皮书: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0)〉:我国各类社会团体未来将会对就业做出更大贡献》,载中国经济网2020年11月2日,http://www.ce.cn/cysc/zljd/qwfb/202011/02/t20201102_35963851.shtml,2021年12月25日访问。

(16) 《2020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载国家统计局2021年4月30日,http://www. gov.cn/xinwen/2021⁃04/30/content_5604232.htm,2021年12月25日访问。

(17) 《2020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载国家统计局2021年4月30日,http://www.gov.cn/xinwen/2021⁃04/30/content_5604232.htm,2021年12月25日访问。

(18) 《蓝衣工人合作社简介》,载蓝衣工人网2013年5月27日,http://lygr.org/daohang/jigoujieshao/jigoujianjie/2011⁃10⁃23/35.html,2021年12月25日访问。

(19) 《苏州工友家园简介》,详细见http://www.szgr.org/Item/Show.asp?m=1&d=7,2021年12月25日访问。

(20) 《上海工会2013年农民工工作要点》,载上海市总工会官网2013年9月30日,2021年12月25日访问。

(21) 胡巨成:《息县驻外维权组织帮农民工维权,一年解决侵权案件60多起》,载河南政府网2013年4月30日,http://www.henan.gov.cn/jrhn/system/2013/04/30/010389746.shtml,2021年12月25日访问。

(22) 《关爱农民工子弟,北航公益社团组织高校行》,载新华网2013年9月30日,http://edu.qq.com/a/20121120/000274.htm,2021年12月25日访问。

(23) 潘磊:《我国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兰州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