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的实证研究
学术界大致将网络直播平台分为以下几类:(1)电子竞技类游戏直播;(2)各类体育节目直播;(3)才艺说唱等文娱直播;(4)户外探险直播等。 (68) “斗鱼”直播平台是国内最大和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直播平台,成立于2014年,其前身为“ACFUN”,直播内容涵盖体育、综艺、户外、真人秀、互动交友、歌舞才艺展示等。本部分主要通过分析“斗鱼”直播平台的多个知名主播被封禁的典型案例,探讨和分析网络直播的现状及网络主播在网络直播中存在的特点和缺陷,以发现网络直播失范行为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维护网络社会秩序。
本部分对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关键事件分析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环节:一是关键事件的挖掘与甄选,关键事件体现为典型性案例,是某一领域所发生的具有代表性和符号性,并对该领域足以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本研究以社会影响力、行业冲击力和公众关注度为标准,选择了5个经典案例为观察和研究对象。二是事件结构的要素分析,即事件的结构化分析,借鉴层次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行为主体、行动、行为对象、行为方式,以及行为工具等角度对关键事件进行结构化解构,构建关键事件三级或多级指标体系,为行为计算提供数据基础。三是关键行为的计算和评估,结合文献调查和专家调查,赋予不同事件结构要素以不同权重,以确定事件结构要素的关键指标,进而测算和评估直播事件社会风险致使程度。四是逻辑结构建模,以因果关系为主线,构建事件及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探析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的致使因素。关键事件观察法的研究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一是网络直播失范典型案例收集,二是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结构化分析,三是网络直播失范根因分析,四是网络直播失范行为防范对策分析。
(一)数据收集与案例分析
本文分别以“网络直播”、“网络主播”、“直播平台”和“失范行为”为检索式,运用集搜客作为网页抓取工具,从社会影响力、行业冲击力和公众关注度三个角度,共通过百度、必应等网站搜集获取150多个典型案例,分为如下三个级别:一是基于“斗鱼”直播平台的5个典型案例(详见下文);二是面向全网直播平台的10余个知名案例,如贵州牙妹案例、沈樵案例、佛媛现象、康雅雅案例 (69) ,以及“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小映扶贫计划——寻找最美乡村代言人”等; (70) 三是面向全网直播平遥的120多个代表性案例,如40名主播涉黄被永久封禁事件等。 (71)
案例一:“TD、正直博”因直播尺度过大被“斗鱼”直播平台封杀
“TD、正直博”,出生于湖北武汉,是“斗鱼”直播平台的知名户外主播,有着“武汉一哥”之称。 (72) 由于早期节目做得十分优秀和新颖,加上主播的高颜值和直播间经常出现的美女嘉宾,“TD、正直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成为户外直播领域的知名主播。“TD、正直博”在户外直播时会给粉丝讲正能量的故事,受到粉丝的喜爱和追捧。然而,随着户外直播竞争加剧,尤其是“339”“赛文柒”等新人以新颖的直播内容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吸引了大批观众关注。为吸引更多粉丝,“TD、正直博”在2019年7月13日直播中进行了大尺度表演。当天,一位17岁未成年人的父亲,无意间看到自己的儿子正在看“TD、正直博”的直播,内心十分担忧,他认为这一系列的低俗表演对未成年孩子造成了心灵上的伤害,并在微博发声,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封禁这种低俗的表演。随后,“TD、正直博”因直播内容过于低俗和尺度过大遭到“斗鱼”直播平台的封杀,直播房间永久关闭,其直播生涯宣告结束。 (73)
案例二:“乔碧萝殿下”因“露脸事件”被B站和“斗鱼”直播平台永久封禁
出生于1990年7月的王某锦,外号“乔碧萝殿下”,曾是直播“APEX”英雄“斗鱼APEX”分区主播,主要直播内容为游戏及唱歌。直播时多以甜美的声音和大家聊天,但往往会用卡通图像遮挡其面部。
2019年7月25日,“乔碧萝殿下”在直播中遮挡面部的卡通图像掉落,真实相貌曝光,引发网友对“萝莉变大妈”的热议。
之后,王某锦在7月30日的直播中承认“露脸事件”为其精心策划,历时半年,前后共计花费近28万元,以制造热度,吸引流量,蓄意炒作,谋取私利。但随后,王某锦又在微博上否认了前期策划一说,称这一事件并非蓄意为之,企图推翻原有说辞。8月1日,“斗鱼”直播平台经调查核实这是主播团队为吸引网络关注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随即,“斗鱼”直播平台宣布永久封停其直播间,禁止其在“斗鱼”直播平台任何板块直播,包括鱼吧等功能也被禁止。随后,“乔碧萝殿下”转战“虎牙”直播平台,亦被其封禁。8月4日,“乔碧萝殿下”在Bilibili(以下简称“B站”)进行直播,被B站永久封禁。2019年8月6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正式发布第三批主播黑名单,“乔碧萝殿下”赫然在列。
案例三:知名主播卢某伟游戏开挂引发骂战被“斗鱼”直播平台封禁
卢某伟,我国香港人,出生于1993年8月,又称“五五开”“卢老爷”。曾为中国皇族电子竞技俱乐部(现更名为RNG电子竞技俱乐部)英雄联盟分部中单选手,曾获电子竞技类赛事冠军等多项荣誉。退役后主要从事游戏直播,“伞兵一号卢某伟准备就绪”“全体起立”等视频多次出圈,在直播界颇具影响力,坐拥1300万粉丝。
2018年,卢某伟因为在直播《PUBG》(中文名为《绝地求生:大逃杀》,俗称“吃鸡”)时,使用作弊外挂软件(以下简称“开挂”)以提高“吃鸡”胜率,增强直播效果,被网友发现并在微博上曝出其使用外挂的证据。2018年11月29日,B站UP主——“松鼠打不过仓鼠”上传了一段卢某伟开挂“实锤”视频。视频中指出,“斗鱼一哥”卢某伟在《绝地求生》中使用八倍镜SKS不屏息,质疑其为游戏“开锁人”及透视外挂。虽然他坚称自己没有“开挂”,但此事还是引发了网民的持续关注。随后,网民突然爆出卢某伟在其线下粉丝会上,对质疑者进行辱骂,甚至教唆粉丝骂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网民还将卢某伟线下粉丝见面会引导未成年人辱骂质疑者的视频实名举报给“广电总局”,卢某伟不堪压力公开对参加粉丝会的粉丝道歉。最终,卢某伟直播账号被封,且共青团中央的官方微博对卢某伟的行为提出批评。 (74)
案例四:陈某发因言论不端被封禁
陈某发是“斗鱼”直播平台的女主播,直播内容以唱歌、打游戏和聊天为主。 (75) 2018年7月31日,“斗鱼”直播平台主播陈某发被挖出在2016年的一次直播中,公然把南京大屠杀等民族惨痛记忆,作为调侃的笑料。与此同时,网民也在其个人微博中发现更多不当言论。事件发酵之后,陈某发发布道歉声明,承认自己拿历史事件开玩笑的做法是错误行为,所说话语完全出于自己的一时口快,并且表示本人也对自己的言行非常后悔和自责。陈某发的行为遭到央视网官博点名批评,发表标题为《公然挑战道德底线!女主播调侃历史惨痛记忆引不满》的官微。之后,“斗鱼”直播平台发表声明,永久封禁主播陈某发的直播间,其署名作品遭全网下架。 (76)
案例五:“加衣行动 为爱+1”,回馈社会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斗鱼”直播平台开始重视其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基于自身的发展优势,“斗鱼”直播平台积极探索履行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的方式。2020年,为让高寒地区的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斗鱼”直播平台联合公益组织“爱心衣橱”,共同发起“加衣行动 为爱+1”主题公益活动,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特克斯县喀拉苏教学点的孩子们捐助冬衣。活动分为“公益拍卖”“衣物装箱大挑战”,以及线下“快乐的一天”陪伴式直播等多种形式。在寒冷的冬日,为喀拉苏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加衣行动 为爱+1”活动为行业内部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标杆,被评为“2020直播行业十大知名案例”。 (77)
(二)双刃剑:网络直播与网络主播的社会影响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网络直播进入井喷阶段,社会资本大量投入,直播平台数量不断增加,主播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直播观众人数飞速增长。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用户规模超过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其中,手机用户网民规模高达8.47亿,用户借助手机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由2018年底的98.16%提高至99.1%。此外,根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拥有高达4.33亿网络直播用户,较2018年底增长3646万,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已经占据了网民群体总数的50.7%。其中,交友互动直播和体育赛事直播的用户规模分别为2.05亿、1.94亿,分别占网民群体总数的24.0%、22.7%;游戏直播的用户规模较大,高达2.43亿,占网民群体总数的28.4%,演唱会直播的用户规模明显低于前者,仅为1.16亿,占网民群体总数的13.6%。 (78) 从某种程度来讲,直播平台规模的增加和网络主播数量的增长显示出其对就业的贡献度,而用户数量的增长说明了网络直播所具有的巨大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
图1 2016.6—2019.6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图
1.内容的价值:网络直播的思想影响与示范效应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说过,“视频是互联网所有娱乐项目中最简单直接、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社交则是全球网民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二者的结合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做到互动传播最大化”。 (79) 直播内容的社会影响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言语交流及其蕴涵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直播观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直播的正面作用在于帮助观众了解多元的价值观,培养多维度的社交观,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内容的娱乐化、庸俗化和功利化降低了观众的价值追求,助推不良价值观的传播。 (80) 二是主播的行为对观众具有示范和榜样作用。网络主播的公众属性使其成为“被凝视”的对象, (81) 其言行往往成为观众效仿的对象,尤其是对缺少分辨能力的未成年人。如2019年8月,山东枣庄两名女孩因为模仿网络短视频用易拉罐制作爆米花引起爆炸和着火,导致一名女孩严重烧伤,一名女孩伤重离世。 (82)
2.形象的力量:网络主播人设的影响和作用
直播平台规模的扩张催生了网络主播群体。据统计,仅 “六间房”一个直播平台就积聚了 6 万多个热门视频网络主播。 (83) 网络主播人设是网络营销的重要手段,是对网络主播在外表、行为、性格等方面具有针对性的人为包装。成功的人设能拉近观众与主播的距离,带来较强的代入感和参与感,有助于弘扬和传播社会正能量。如深耕母婴用品营销的青藤文化为所签约的50余名主播分别设立了“颜值达人”和“母婴达人”的形象等。 (84) 同时,也应看到,某些主播为增加观众关注度,往往会采用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直播内容作为噱头,形成了“四俗”的社会印象,即衣着形象媚俗、展现形式恶俗、选择题材低俗及演播内容艳俗。 (85) 网络主播作为传播主体,其人设角色和形象设计对观众有着直接的影响,往往成为观众效仿的对象。因此,主播人设具有“双刃剑”作用,既能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创新模式,也能造成消极影响,传播不良信息,危害社会稳定。
3.关系的作用:粉丝群体的社会文化价值
粉丝群体是通过直播平台,将用户与直播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主播——粉丝”关系群。网络直播粉丝群体的形成往往是基于对主播言行、才华和观点的认同。比如,当前比较火爆的明星直播带货,商家与直播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明星的粉丝群体及其影响力,对商品进行展示与推广,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差异化、可选择性和高品质的精准服务。但同时也应看到,粉丝群体的内部黏合度和积聚放大效应对社会文化极具冲击力,而由于对直播平台的监督和管理较为滞后,粉丝群体逐渐呈现复杂、多变和不确定的趋势,可以直接导致直播内容的失控,甚至为“黄赌毒”、低俗下流、拜金炫富、恶意侵权等各类违背道德底线、违法违规行为提供生长的土壤。
(三)多样性:网络直播失范的行为表现及特征
网络直播的传播过程涉及主播和用户。以两类主体为视角元点,网络直播过程包含了三种互动模式,即主播与用户、主播与主播、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主体之间的互动模式、互动对象及其诉求和需求差异也对其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本部分主要归纳和发现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的外在表现及其特征。
1.网络主播和用户失范行为的表现形式
根据观察结果,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在网络直播过程中的失范行为具有如下形式。
一是言行表现的低俗化和庸俗化。根据对上述案例的结构化分析,可以看出,网络主播失范行为的首要形式就是言语行为的低俗化和庸俗化。 (86)
表1 网络直播失范行为表现
二是直播内容的色情化和暧昧化。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会在直播中掺杂一些近乎色情的大尺度低俗表演,来博得观众的喜爱,获得更多的浏览量。有关数据表明,直播用户中男性观众数量远高于女性观众数量。更有甚者,通过弹幕与主播互动,要求主播做出带有挑逗性暗示的行为,而主播为了迎合观众,满足观众的口味,愈发加大表演尺度,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三是渲染暴力色情,游走于违法的边缘。此类主播抓住法律和监管政策的漏洞和缺失,即“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游走于灰色地带。在跆拳道商业比赛现场,为防止直播间观众流失,男性主播不仅污言秽语不断,亦时不时将镜头对准现场礼仪小姐,博人眼球。更过分的是,该主播借助过激的情绪煽动和吸引观众打赏礼物,以从中牟取私利。除此之外,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了大量宣扬拜金主义、下流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直播行为,点名批评了主播的涉毒直播行为,如“MC天佑”,其曾在直播中借助说唱的形式大肆宣扬吸食毒品的行为和感受,影响极其恶劣。需要加以关注的是,某些网络主播的失范行为已经属于轻微的违法行为。如“虎牙”直播平台主播莉哥在直播间恶意侮辱国歌、“斗鱼”直播平台知名主播陈某发公然在直播中调侃南京大屠杀事件,甚至个别主播直播盗墓过程等。
四是违反公序良俗,污染和败坏良好社会风气。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直播日渐成为当前“90后”和“00后”的主要娱乐方式。然而,目前的直播内容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给用户带来积极和健康的信息。一些网络主播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会在直播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违反社会道德风尚的事情,如卢某伟在一款游戏中使用游戏“外挂”,虽然没有任何违反法律的情形,但破坏了公序良俗;一些主播在直播的时候会与观众互骂或与有竞争关系的人互怼等,如知名户外主播钱某佳在直播时与他人对骂。 (87) 事实上,下流低俗、拜金炫富、色情暴力、语言攻击、调侃恶搞、价值导向偏差等问题不仅仅体现以上几个案例中,网络直播中各类问题层出不穷,超出人们的想象,冲破人们的道德底线,甚至个别主播会引导利诱未成年观众打赏。如在2017年的4月份,海口市12岁未成年学生因酷爱某主播,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给主播打赏了高达4万元人民币的虚拟礼物; (88) 2020年,浙江湖州女孩为给游戏充值和给主播打赏,半年花掉父亲40万元货款等此类案例。 (89)
2.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的主要特征
虚拟性、普遍性、隐蔽性、复杂性是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的固有属性。我国数量庞大的网民队伍文化层次不高,组成人员身份较为复杂,是一个跨领域、跨行业,拥有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的社会群体,因此,网络直播失范行为具有较强的普遍性。隐蔽性也是失范行为的显著特点之一,行为主体不仅能够使用虚拟的网络用户名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还能通过调整域名从国外操控网络舆情引发国内失范行为的发生。同时,直播平台融合网络、数字和信息技术“三位一体”,具有传播快、信息多、管控难等相关特点。网络直播内容的失范或失控都会带来复杂的社会影响。
一是失范行为主播的覆盖面广。按照直播内容,网络主播可分为游戏演艺类主播、音乐舞蹈类主播和美妆带货类主播等。根据案例分析来看,失范行为的发生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网络主播。例如,某一游戏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因“外挂”同网友和其他同类主播进行“对骂”,不仅攻击竞争对手所主播的网络游戏,而且话语中还包括对其他主播的人身攻击,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而在户外主播中,这种行为也有体现,某些主播为吸引更多观众的观看,以带有“色情”字体的标题为噱头开展直播。
二是网络直播失范言行具有较强情境性与应激性。失范行为往往表现为特设情境下的应激行为。所谓失范行为的情境性,是指失范行为的发生往往以某种情境为背景或依托。如果脱离发生情境,失范行为的解释就具有模糊性,从而导致其性质和责任难以界定和厘清。而失范行为的应激性是网络主播基于行为情境的紧急反应,往往带有情绪性和突发性特点。在网络直播互动过程中,网络主播需要面对数以万计身份背景不同、文化素养不同、现实需求不同和互动动机不同的观众,言语交流和行为互动的内容往往会发生瞬间变化,所以,有些互怼行为或言语失范来自网络主播的情境应激反应。
三是失范主播善于引导用户产生瞬变态度。每个失范主播的身后都会有大量被主播亲切地称为“家人们”的粉丝和后援团等。失范主播往往会从该类群体着手利用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言论进行辩解逃避,成为引领和诱导舆论的有力工具。粉丝群体出于对“偶像”的信任往往选择无条件支持,并将这类信任和支持进行传播与放大,起到混淆视听的效果。最终,主播通过树立无辜形象来建立人设,进而取得其他不明所以的观众的关注和信任,从而导致观众消解对自己的质疑和不解,形成观点瞬变的评论风向。
四是网络主播或直播平台之间的恶性竞争。同一个直播领域的主播往往会将具有加大影响力的其他主播视为竞争对手,采取敌视态度开展竞争。在彼此双方不断重复的竞争过程中,双方会不断地抛出所谓的“爆料”和“小道消息”来抨击对方,以博取大众的好感,赢得大众对自身所谓的“信任度”,树立自己的网络正义形象。但不断的撕扯、争斗和对抗,最终会导致竞争升级,容易促使失范行为乃至出格行为的发生。
五是网络主播预设形象或人设的坍塌。形象预设和人设坍塌是主播失范的共性特点。为吸引观众关注,直播平台或直播团队都会赋予网络主播以不同的形象设计,如身份背景、颜值气质或经历经验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交流需求。但互动交流的细节往往会导致观众对主播人设的质疑,从而使网络主播精心设计的形象毁于一旦。人设预设坍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沸沸扬扬的“乔碧萝殿下事件”,预设的温柔可人形象与真实面貌相差甚远,强烈的外貌反差引起网友们极大的震撼。事发后,大量粉丝无法接受,出现大量脱粉现象。更严重的是,“乔碧萝殿下”本人对舆情的回应也有所失当,激起更大的社会反响。该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为失范主播自身为达到维护自身形象和预定人设的目的进行硬性“辩解”,但用谎言来掩盖谎言,最终导致弄巧成拙。
六是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的公关与救助。失范行为的公关与救助既有主播个人的应急行为,也有背后经纪公司和运营团队的谋划和指导,往往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创设新的舆情事件,转移话题。他们往往利用营销手段制造热度,吸引流量。这对主播自身及其背后的公关团队的灵活应变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二是发表道歉,以求谅解。当失范主播的不良行为产生影响后,其背后的公关团体、粉丝群体、主播本身,以及圈内好友第一时间会作出道歉、补偿等行为,以弥补损失和挽救自身形象,并采取适当手段加以洗白。
(四)复杂性:网络直播行为失范的致使原因
根据经典案例分析和观察结果显示,本部分将从网络主播个体、网络直播受众、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监管,以及社会文化氛围等视角总结归纳网络直播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1.网络直播观众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全民直播”时代,网络直播用户群体特征的丰富性及动机诉求的多元性,是研究网络直播失范行为的基础和前提。根据本部分观察和文献调查,当前的网络直播观众特征可以从人口特征 (90) 、行为特征 (91) 和动机特征 (92) 进行归纳。
表2 网络直播观众特征
(1) 许向东:《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2) 付业勤、罗艳菊、张仙锋:《我国网络直播的内涵特征、类型模式与规范发展》,载《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3)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参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http://www.cac. gov.cn/2021⁃04/22/c_1620670982794847.htm.
(4) 刘凯丽:《我国网络直播平台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5) 刘奇:《网络直播平台监管模式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论文。
(6) 陈纯柱、刘娟:《网络主播监管中的问题与制度构建》,载《探索》2017年第6期。
(7) [美]约翰·霍洛韦尔:《非虚构小说的写作》,仲大军、周友臬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8) 王艺璇:《网络时代粉丝社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鹿晗粉丝群体“鹿饭”为例》,载《学术界》2017年第3期。
(9)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版。
(10) 贾毅:《网络直播的失范与规范》,载《中州学刊》2019年第8期。
(11) 《网红与网络直播的乱象》,详细见https://www.sohu.com/a/118496448_501931,2021年12月25日访问。
(12) 曹宇轩:《网络直播失范行为及其治理研究》,湖南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13) 袁亚愚、詹一之:《社会学:历史理论办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 高兆明:《社会失范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5) 吴铎主编:《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6) 曾舟:《网络群体行为失范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17) 李一:《网络失范行为的形态表现、社会危害与治理措施》,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第6期。
(18) 乐国安、江国平:《略论我国市场经济运行初期的破坏性失范行为》,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19) 同上。
(20) 曾舟:《网络群体行为失范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21) 《网络主播》,详细见百度百科,2021年12月25日访问。
(22) 郝君怡:《热门网络主播的身份特征分析》,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年第2期。
(23) 黄勇军、张国建:《网络主播的特性与监管》,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5期。
(24) 《记者调查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家的评论触目惊心》,载中国青年网2021年5月16日https://www.360kuai.com/pc/9122fb562125013fe?cota=3&kuai_so=1&tj_url=so_vip&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2021年12月25日访问。
(25) 张颖:《网络主播的现状、问题与规制》,载《传媒》2018年第18期。
(26) 刘彦华:《网络主播生存状况调查》,载《小康·财智》2016年第7期。
(27) 张书雅:《直播热潮下的网络主播研究》,吉林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28) 张栋杰:《网络新闻报道中网络主播“污名化”研究——以新浪网、人民网为例》,长安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29) 邱莹莹:《网络直播法律规制研究》,载《法制博览》2019年第22期。
(30) 王娟:《我国网络直播内容监管问题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31) 王涵天:《我国网络直播低俗化现象研究》,苏州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32) 王丽、李理:《网络主播的污名化及其伦理困境:一项网络民族志研究》,载《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年第4期。
(33) 姜雅雯:《网络主播色情直播的定罪问题研究》,载《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34) 王娟:《我国网络直播内容监管问题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35) 于建华、赵宇:《网络直播的社会责任研究》,载《中州学刊》2020年第12期。
(36) 黎玉霄:《网络传授互动中网络游戏主播的媒介素养探析》,载《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20期。
(37) 王子龙:《直播APP下的全民网络主播初探》,载《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4期。
(38) 包圆圆:《新冠疫情下网络直播行业社会责任治理研究》,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年第7期。
(39) 杨辉:《从“网络主播”的兴起谈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坐标》,载《传媒论坛》2019年第14期。
(40) 管雅月:《网红直播的兴起、演变路径及盈利方式》,载《新闻论坛》2018年第5期。
(41) 符琳:《社会责任理论视角下网络主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42) 马宽:《网络主播的个人所得税征税问题研究》,载《纳税》2020年第13期。
(43) 李红艳:《虚拟世界里,他们在歌唱——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麦克,一副好嗓子,一个新职业》,载《北京日报》2014年9月16日。
(44) 陈纯柱、刘娟:《网络主播监管中的问题与制度构建》,载《探索》2017年第6期。
(45) 张颖:《网络主播的现状、问题与规制》,载《传媒》2018年第18期。
(46) 符琳:《社会责任理论视角下网络主播的失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47) 陈纯柱、刘娟:《网络主播监管中的问题与制度构建》,载《探索》2017年第6期。
(48) 蔡凯莉:《网络直播平台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49) 刘竹羽:《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湘潭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8页。
(50) 于志刚、于志强:《中国网络法律规则的完善思路:行政法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51) 周翠华:《网络直播打赏民事法律问题研究》,山东财经大学2021年硕士学位论文。
(52) 成沛燕、徐学伟、代指纤:《我国网络直播立法的缺陷及完善》,载《法制博览》2019年第19期。
(53) 罗宁:《网络直播色情表演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制博览》2018年第11期。
(54) 曹宇轩:《网络直播失范行为及其治理研究》,湖南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55) 王奕涵:《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下网络直播管理研究》,河南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56) 黄勇军、张国建:《网络主播的特性与监管》,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5期。
(57) 李俊泽:《网络直播监管的完善》,广西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58) 马一非:《当代网络直播乱象及整治对策》,载《新媒体研究》2019年第10期。
(59) 裴桐:《探析国内网络直播平台伦理失范问题》,载《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6期。
(60) 王欢、庞林源:《网络直播监管机制及路径研究》,载《出版广角》2017年第6期。
(61) 王新鹏:《论我国网络直播监管体制的完善》,载《电子政务》2019年第4期。
(62) 姚安安:《多元治理视角下网络直播监管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63) 刘佳兴:《我国政府网络直播监管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64) 王奕涵:《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下网络直播管理研究》,河南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65) 傅强:《我国网络直播平台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66) 许向东:《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67) 刘颖:《论网络直播的风险监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论文。
(68) 付业勤、罗艳菊、张仙锋:《我国网络直播的内涵特征、类型模式与规范发展》,载《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69) 《盘点近期被封禁的10大网红,没有一人是无辜的,最小的仅15岁》,载梵天随笔2021年10月2日,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296552,2021年12月25日访问。
(70) 《2020直播行业创新案例TOP10》,载互联网周刊2020年6月8日,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68893886759465713&wfr=spider&for=pc,2021年12月25日访问。
(71) 《坚决抵制!88人被封禁!名单公布!》,载徐州都市晨报2021年11月23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526813,2021年12月25日访问。
(72) 《斗鱼户外主播正直博遭家长举报,又一个大主播要被封杀了?》,详细见https://www.sohu.com/a/326472059_100191959,2021年12月25日访问。
(73) 《斗鱼知名户外主播被封杀,深夜直播间不堪入目,遭家长集体举报》,详细见https://www.sohu.com/a/326756295_668577,2021年12月25日访问。
(74) 《斗鱼主播卢本伟和陈一发被封禁事件——对事件的分析、反思、比较》,详细见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177/2250.html,2021年12月25日访问。
(75) 《斗鱼:禁封主播陈一发儿直播间》,详细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7510897669295652&wfr=spider&for=pc,2021年12月25日访问。
(76) 《斗鱼一姐陈某发被封!只因侮辱历史》,详细见https://www.sohu.com/a/244705626_689968,2021年12月25日访问。
(77) 《2020直播行业创新案例TOP10》,载互联网周刊2020年6月8日,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68893886759465713&wfr=spider&for=pc,2021年12月25日访问。
(7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载中国网信网2019年8月30日,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2021年12月25日访问。
(79) 周志军:《社交视频的玩法与“钱景”》,载《中国文化报》2013年7月19日。
(80) 郭杰彬:《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以驻保高校为例》,河北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81) 吴琼:《他者的凝视——拉康的凝视理论》,载《文艺研究》2010年第4期。
(82) 《女孩模仿“易拉罐制爆米花”不幸离世,其父欲状告短视频平台》,载观察者网2019年9月7日,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09_07_516910.shtml,2021年12月25日访问。
(83) 《南方周末揭秘:9158女主播私房里隐藏的吸金秘术》,详细见http://n.cztv.com/national/344292.html,2021年12月25日访问。
(84) 《2020H1中国直播电商行业主播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载艾媒咨询2020年5月31日,https://m.baobei360.com/research/detail⁃10009935.html,2021年12月25日访问。
(85) 黄勇军、龚力:《网络主播的失范及其监管发展体系的建构》,载《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86) 贾毅:《网络直播的失范与规范》,载《中州学刊》2019年第8期。
(87) 《户外直播有风险,知名主播钱小佳直播时遭黑粉酒瓶爆头》,详细见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35279555632395855&wfr=spider&for=pc,2021年12月25日访问。
(88) 《12岁小学生打赏游戏主播 父母血汗钱还能被追回吗?》,载中国青年网2017年5月28日,http://qnzs.youth.cn/tsxq/201705/t20170528_9902275.html,2021年12月25日访问。
(89) 《女儿半年花掉四十万货款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打赏主播能否退回》,载搜狐网2020年12月3日,https://www.sohu.com/a/436369847_100031334,2021年12月25日访问。
(90) 《下一波新浪潮:移动直播——视频产业演进史》,详细见https://m.delinenku.com/p⁃869261.html,2021年12月25日访问。
(91) 《网络直播面临整体转型,如何摆脱“囚徒困境”?》,详细见http://www.199it.com/archives/489719.html,2021年12月25日访问。
(92) 付业勤、罗艳菊、张仙锋:《我国网络直播的内涵特征、类型模式与规范发展》,载《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