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名称的变化和分类地位变动

(三)鸟类名称的变化和分类地位变动

在认识和观察鸟类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了解鸟类常用的中文名称,还需要懂得鸟类的学名。鸟类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都使用国际上通用的双名法进行命名。鸟类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鸟类的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当首次出现鸟类的中文名称的时候,应该给出其学名,以表明其正确的分类地位。如弄岗穗鹛的学名为Stachyris nonggangensis,在这里Stachyris指穗鹛属,因此该种应该列入穗鹛下;nonggangensis指弄岗穗鹛的种名。因为“nonggang”不是个拉丁词,所以常常通过加上“ensis”这样的后缀将其拉丁化,以符合命名法规。一般来说,同一个属下会有多个物种,一个种名也可能会被不同属下的其他物种所使用,但“属名+种名”是唯一的,只可能属于一个物种。例如,在穗鹛属Stachyris下广西至少分布有6个物种,而以种名nonggangensis命名的除弄岗穗鹛外,还有多种蛙类和植物等。此外,涉及种以下的分类单元亚种时,亚种的命名还会使用三名法,即由“属名+种名+亚种名”组成。例如,广西大明山和九万大山的白眉山鹧鸪与广西东部及其他省份的个体在额部颜色上有所不同,因此被命名为白眉山鹧鸪广西亚种Arborophila gingica guangxiensis,在这里guangxiensis就是亚种名。

一般来说,鸟类的学名是固定的。但是随着对鸟类研究的不断深入,往往会重新认识一些鸟类的分类地位,会将同一种鸟类列入另外一个属,甚至另外一个科。例如,在桂林分布的大草莺Graminicola bengalensis之前被认为是莺科Sylviidae下的物种,但根据最新的研究,其应该列入幽鹛科 Pellorneidae下,因此其中文名也改为中华草鹛Graminicola striatus,但仍保留在Graminicola下。其种名由bengalensis变为striatus则是因为有专家认为分布于中国的大草莺应该为独立的一个种,而分布于海南的striatus亚种命名更早于分布于大陆的亚种,根据命名优先原则,故使用striatus作为中华草鹛的种名。其实在鸟类学研究中,最多的现象是将原来的亚种提升为新的种,其原来的亚种名也会作为新的种名。像本书出现的东方寿带Terpsiphone affinis、小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其实都是原来的寿带和虎斑地鸫的一些亚种提升为新的种,其现在的种名affinis和dauma就分别为以前的亚种名。

由于鸟类学的飞速发展,鸟类的名称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我国也先后出版了不同版本的鸟类名录。由于不同的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根据研究惯例,本书采用郑光美(2017)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的鸟类名称和学名,可能会出现许多鸟类名称和其他著作不同的现象。当你发现名称有所不同,导致你不能正确认识该鸟类的时候,请你留意鸟类的学名,可能会帮助你解决鸟类鉴定上的一些疑惑。